朱黎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学科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大,岗位适应性差。以会展专业为例,毕业生在工作中暴露出会展职业英语交际能力不足,这表明高职会展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姜大源认为,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通过整体化职业分析(关注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知识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动能力,而不仅仅是独立的、点状的岗位技能和知识),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进行序列化,形成学习领域,并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学论的组合和序化,构成教学内容体系,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为教学实施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对象的智力特点。高职学生形象思维突出,因此,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受众掌握与应用知识的环境和背景。二是课程内容指向的基本范畴。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因此,课程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
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课程开发的前提。由学校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为主导来完成。调查涵盖以下内容:会展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专业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设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本调查研究要以完成人才需求报告为准。
2、专业论证。专业论证保证了课程开发的科学性。由聘请的会展企业的一线管理及服务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会展专业和英语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内容有三个方面:复查专业核心岗位及相关岗位群、对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论证、对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论证。专业论证的最终的工作结果是形成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职业能力项目表,确立专业定位等。
3、教学分析。教学分析确定了课程设计的方向。其主要任务是把职业的能力要求与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学联系起来,由教学研究人员、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对行业实际现状和高职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会展岗位(群)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分析整合,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行动领域;然后结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最后,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构成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初步形成课程方案。
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对课程方案的细化。通过进一步论证,最终确定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会展英语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被定位为一门专业“桥梁”课程,既有前期课程,如大学英语、英语听说等基础课程,又有平行课程或后续课程,如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物流等。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会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会展专业英语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运用会展的基本原理,分析、解释会展业中常见的行业现象,理论联系实际。
2)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会展的基本原理,运用会展专业英语进行会展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和实施,进行各类会展、节事活动的文案撰写,掌握会展营销技能。
3)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会展理论素养和职业情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会展知识和专业语言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会展英语课程以发展学习者的会展职业英语技能为中心,将英语语言习得与岗位服务功能相结合,依据会展服务核心部门的服务功能,把会展英语课程分为会议服务和展览服务两个部分,共五个学习模块:会前服务、会中服务、展前服务、展中服务、展后服务,并进一步将会展工作人员的英语服务技能细化为若干实训项目,并根据这些项目所需要具备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学习任务。具体设计如下:
“会前服务”可细分为会议计划、地点选择、邀请与会人员、设立秘书处、预算与促销、空间利用和结构设计。
“会中服务”可分为登记注册、举行开幕式、安排餐饮、处理突发事件、会议记录、调试会场视听设备。
“展前服务”可分为展会策划、展会营销和广告、获得赞助、安排展品运输和保险。
“展中服务”可分为展台接待、产品介绍、交易磋商、投诉、索赔和仲裁、现场演示。
“展后服务”可分安排撤展、后续服务。
姜大源指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在会展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会展英语有关的、生动具体的会展活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在会展活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我们可以按照情境把学生分为许多小组,由组长分配角色,编写情景剧进行表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们在完成会展活动任务的同时获取经验知识,侧重在执行会展活动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课堂教学围绕某个任务(主题学习单元)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研究性、创造性的学习。这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式学习的机会,培养和提高了他们学习会展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锻炼了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应建立以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减少记忆性知识,增加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核主体上,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有终结性评价,也要有形成性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中,分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小组表演、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同时,做好学生的英语成长记录,促进学生自我鞭策。在终结性评价中,应当围绕工作任务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考察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会展英语课程开发与设计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理论为指导,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会展英语课程进行重构,使会展英语教学与会展活动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推动高职会展英语的教学改革。
[1]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21):l2.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5.
[3]李艳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4):67.
[4]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
[5]孙月香,于海,李明.基于工作过程的会展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