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及其在中国期刊中应用现状

2012-04-02 00:05张宝红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关键词:条形码出版物期刊

张宝红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作者投稿被期刊录用后,期刊编辑部会给作者一个DOI。DOI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作者未必知晓;有些期刊社和编辑也未必清楚。因此,我们需要扩展新知识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对出版者的要求;而对于图书馆和情报检索机构以及读者更需要利用这个工具方便快捷地查找文献。

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缩写,意为“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码”,主要功能是给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对象分配一个唯一且永久的逻辑标志码,是一种标识的工具。在传统的实体出版物中,无论是书刊,还是磁带、光盘,都会被赋予ISBN、ISSN、ISCN等国际标准编号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在书海刊林中的唯一性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人们查找和利用。如果再给出版物所载的数字信息加上DOI,就如同给超市的物品贴上了条形码、一个人取得了身份证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踪迹可寻。因而DOI被形象地称为数字资源的条形码。这种特性保证了在网络环境下对数字化对象的准确提取,有效地避免重复。它弥补了传统标识符的缺点,如 URL只标识地址而不标识实体内容造成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或是从网站上撤掉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DOI的概念是 1994年由美国出版商协会提出,并组织起专门的研究机构,试图设计一种既保护知识产权又能保障版权所有者利益的系统。1997年这种“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码”在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首次亮相。1998年国际DOI基金会(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 简称IDF)在法兰克福成立,它负责制定 DOI政策标准、技术支持与维护、注册管理和缴费等管理工作。IDF通过其授权的RA(Registration Agencies)注册DOI并提供相关服务,其官方网站为http://www.doi.org/registration_agencies.html。该机构虽属非盈利性的组织,但是作为其授权的注册机构(RA)每年需要缴纳3.5万美元的会费以及一定的注册与维护费。

DOI的结构为<DOI>=<DIR>.<REG>/<DSS>,是由字母、数字和其他符号组成的字符串。所有的DIR都以“10”开头,下圆点“.”后面的“REG”是IDF分配的DOI注册代理机构的4位阿拉伯数字代码,“/” 后面的DSS由DOI注册代理机构——目前主要是学术出版者自行给出,规则不限,只要具有唯一性即可。因此有的期刊使用自己的期刊号,年,卷期,目录顺序号来注册。例如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2.01.005。

DOI技术在美洲、欧洲和澳洲、亚洲都得到了应用。科技期刊是DOI应用最早、最成功的领域。西文科技期刊已有70%注册了DOI。在我国,2007年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取得了中文注册与管理权,成为RA,搭建了中国与国际DOI连接的窗口与平台,以推动DOI在国内的规模化、标准化、公益化应用发展,并重点开展了中文期刊链接服务和科学数据共享等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国经过DOI系统统计的中文注册数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二,在正式出版的7 580种电子文献期刊中有1368种注册了DOI。据中文DOI官方网站(http://www.chinadoi.cn/partner_4.htm)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中文DOI注册总量已达1 820 140,其中期刊的注册数量为1 805 567,占99%以上。从注册情况来看,除自然科学类之外,还包含有文史哲、经管、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科类,其中医药卫生类期刊种数和DOI注册数目(达5位数)普遍居多。在不完全统计的正式出版的100种中文版地学期刊中,有28种期刊注册了DOI,注册数量普遍在3位数; 其中地震系统有3种期刊。

综上所述,DOI以其强大的文献快速传播和永久的查询检索功能问世,必将在促进科学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数据资源长期保存、建立科学数据引用规范等方面做出贡献;为图书馆这类信息服务者、为科技人员等读者、为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即出版社和编辑部提供服务;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可以直接提升期刊电子版的全文访问量和下载量,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毋庸置疑,DOI对于期刊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条形码出版物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创意条形码
期刊问答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2017年出版物
条形码大变身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