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必武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18)
劳特利奇(Routledge)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其百科全书系列向来以权威性、学术性著称,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讨论学科建设与百科全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的概貌与基本框架,并从中精选四部文学类百科全书为参照,着力分析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的主要特色与亮点。
在当今时代,如无辞书,则几无学科可言。为了进一步完备学科体系、加速研究的步伐,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专门的辞书。在这方面,百科全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学科发展建设或学术研究而言,百科全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百科全书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一门学科的术语往往不统一,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这不仅有碍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也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作为知识性的工具书,百科全书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这一问题,使研究人员有统一的可资参照的标准,有利于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百科全书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有利于扩大学科的影响。百科全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从事该学科研究的门槛,有助于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涉猎该学科。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陌生而复杂的。如果有了便于查找和参照的学科知识谱系,无疑会帮助他们走近该学科,扩大该学科的影响。
第三,百科全书是学科地位建构与完善的某种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大型的学术工具书,尤其是百科全书,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百科全书几近囊括了该学科的所有知识、术语、概念、理论、谱系等,是学科学术性、文献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产物。在建构学科的同时,百科全书也是该学科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鉴于学术类百科全书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西方各大知名出版机构历来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百科全书的编撰与出版,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社、赛奇出版社、兰登书屋、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盖尔出版公司、麦克米伦出版社等。而成立于1836年的劳特利奇出版集团,在编纂和出版百科全书的阵营中,也不甘落后。实际上,就某种意义而言,百科全书已经成为劳特利奇的一个重要品牌。
劳特利奇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拥有百余年的出版历史,是这一领域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自1968年推出《劳特利奇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百科全书》第一卷以来,它已经出版了700多部百科全书,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语言学、文学、文化、艺术、经济、金融、商业管理、教育、法律、社会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地区研究、体育与休闲等领域。
例如,在哲学方面,有10卷本的《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1988);在宗教方面,有《劳特利奇宗教、交际与媒介百科全书》(2006);在文学方面,有《劳特利奇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2001)、《劳特利奇色情文学百科全书》(2006)、《劳特利奇非洲文学百科全书》(2009)等;在文化方面,有《劳特利奇当代英国文化百科全书》(1999)、《劳特利奇当代意大利文化百科全书》(2003)、《劳特利奇当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2004)等。下面,我们主要就劳特利奇百科全书的基本框架做一简要阐述。
首先,劳特利奇百科全书的条目均按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词目聚焦于某一学科领域的相关术语、概念等,其范围不仅涵盖某一学科的历史和理论派别、研究方法,而且还涉及某些代表人物以及关于某些核心论点的争论。例如,在《劳特利奇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2001)中,主编维克多·E·泰勒(Taylor V.E.)在“导论”中指出:“(该书)综合而全面地介绍了对与后现代主义广阔领域相关的主要学科、批评术语和主要人物等。”那么,劳特利奇百科全书采用这种编写体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在《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2005)的“导论”中,主编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解释说:“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参考工具”,该百科全书旨在“为多领域的学生、老师和研究者提供一套综合性的资源”。可以说,赫尔曼的这一解释基本上也是所有劳特利奇百科全书的共同目的。
其次,百科全书中的条目字数不求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它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之于当下学科研究的重要性,而有长有短。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例,该百科全书的条目长短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做了区分:(1)对于异常复杂、特别重要的理论与概念,提供3000词左右的学术短文,如“古代(非西方)叙事理论”、“因果关系”、“人文科学叙事转向”、“情节”等;(2)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概念和叙事形式,提供1000词左右的释文,如“行动理论”、“叙事情境”,“(文学)视角”、“可述性”等;(3)对于个别的文类和术语类条目,提供200~500词左右的篇幅,如“泛叙事”、“距离”、“故事/话语之分”等;(4)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术语,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如“自助叙述”、“叙述自我”、“反思者”等。
最后,除正文之外,劳特利奇百科全书还包括“导言”、“条目列表”、“读者指南”、“编者名单”、“参考文献”、“建议阅读书目”以及“索引”等几个部分。
在这里,我们准备以《劳特利奇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2001)、《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2005)、《劳特利奇色情文学百科全书》(2006)和《劳特利奇非洲文学百科全书》(2009)等四部文学类型的百科全书为主要参照,来考察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的五个主要特点。
第一,权威性强。权威性是评介百科全书质量的第一标准。劳特利奇基本上都邀请某一学科领域最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担任主编,组成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无论是百科全书的主编、编委还是撰稿者都是该研究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例如,《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第一主编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首任所长、《故事世界:叙事研究学刊》主编戴维·赫尔曼,国际叙事学研究协会前主席、叙事研究所现任所长、《叙事》杂志主编、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领衔的15名叙事学研究权威担任该百科全书的顾问,汇聚了当今世界最知名的200余名叙事学家。再如,最新出版的《劳特利奇非洲文学百科全书》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西蒙·吉坎迪(Simon Gikandi)担任主编,由艾达·巴密阿(Aida Bamia)、肯尼斯·哈罗(Kenneth Harrow)、伊萨贝尔·霍夫迈尔(Isabel Hofmeyr)、艾琳·朱利恩(Eileen Julien)、恩通吉拉·马西勒拉(Ntongela Mosilela)共同担任副主编。无论是主编还是副主编,都是非洲文学研究领域中非常有成就的学者,此外还有110余位非洲文学专家,就他们各自的专攻方向撰写条目。
第二,内容翔实。从宏观层面来说,百科全书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以A部为例,《劳特利奇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精选了20个条目,以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文论家以及相关的重要批评概念为主;《劳特利奇非洲文学百科全书》该部共有53个条目,既有关于非洲作家的,也有关于批评术语的;《劳特利奇色情文学百科全书》该部收有30个条目;《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该部收有34个条目。从微观层面来说,百科全书的条目内容也非常丰富。以《劳特利奇色情文学百科全书》为例,阿拉伯诗人“阿布·努瓦斯”这个条目首先介绍了阿布·努瓦斯的艺术成就,其次重点介绍了其代表作品Diwa,最后又简要介绍了她的生平,在该条目的末尾还提供了参考文献与建议阅读书目。
第三,检索方便。检索系统的完备与否是衡量一部百科全书质量的重要指标。王永桦(1993)指出:“作为多功能工具书出现的现代百科全书,除了内容广泛、材料充实之外,还要求具有完备的检索系统,以便人们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需要迅速而准确地从中索得特定的知识信息。因此,百科全书的检索系统直接关系到其使用价值,是评价百科全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检索系统而言,劳特利奇百科全书系列的编者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例,该书共有五大检索系统:(1)普通的“条目列表”检索系统。“条目列表”按照字母顺序列出全书收录的所有条目,并且以不同的字体标示条目的长度:黑体字表示该条目的长度在1000~3000词左右,正常字体表示该条目的长度在200~500词左右,而斜体则表示该条目是两三句话的“简略定义”。(2)以条目类别为主的检索系统。在“读者指南”中,该百科全书除了以不同的字体标出条目的长度外,还在“主要术语和概念”、“方法和学科走向”、“文类、媒介以及区域形式”等类目下列出相关领域的条目。(3)以编者名字为参照的检索系统。在“编者名单”中,《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分别列出各个编者在全书中撰写的条目。(4)以“索引”为基础的检索系统。在长达77页的“索引”中,该百科全书再次按照字母顺序列出所有相关检索词,涉及人名、地名、学派、术语等。而且,在每个大的检索词下附有一系列与其相关的其他检索词及其在全书中出现的页码位置。(5)以书中的具体条目为中心的检索系统。具体到每个条目下,《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不但提供了相互参见、局部参照条目、整体参照条目,而且还附有参考书目与建议阅读书目,为对相关论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五大检索系统协同作用,构建了强大的信息检索网络。读者可以参照任意一个检索系统,在全书中迅速地查找自己想要的条目与信息。
第四,前沿性、学术性、普及性、文献性。一些学术理论的大部头著作,常常因其艰深的理论、抽象的逻辑和生僻的术语,令读者望而生畏。与之形成对照,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简洁严谨、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对有些深奥难解的理论概念避免做抽象的发挥,而是尽量以某些典型的例子来做出通俗易懂的阐释,从而达到亲近读者的效果。由于百科全书的绝大多数撰稿者都是该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他们所撰写的条目无疑体现了该学科目前的学术水准。条目的末尾处,不仅有相关的参考文献,而且还有建议阅读书目,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五,学科研究的世界眼光。百科全书的编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单靠某一个群体是很难完成的。劳特利奇注重国际合作,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性的作用。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例,从主编到编委,再到条目的撰写者都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特征。首先,从主编的构成来看,第一主编赫尔曼、第三主编玛丽—劳勒·瑞安来自美国,第二主编曼弗雷德·雅恩来自德国;其次,从编委会成员的构成来看,F.R.安克斯密特、米克·巴尔、伊雷妮·德扬来自荷兰,埃伦·斯伯尔斯基来自以色列,保罗·辛普森来自北爱尔兰,莫妮卡·弗鲁德尼克、安斯加尔·纽宁来自德国,查尔斯·布里格斯、彼得·古德里奇、莎拉·科兹洛夫、布莱恩·麦克黑尔、詹姆斯·费伦、杰拉德·普林斯、罗宾·沃霍尔来自美国,申丹来自中国;最后,条目撰写者的范围则更为广阔,他们几乎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中国、以色列、荷兰、法国等。
综上所述,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系列勾勒出各个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全景图式,同时融学术性、文献性、前沿性于一身,为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完备的基础条件。它们不仅值得学科的从业人员仔细研读、长期收藏,同时也值得我们在编撰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参照和学习。
1.王永桦.析英文百科全书的检索系统.辞书研究,1993(4).
2.Herman D,Manfred J,Marie-Laure 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5.
3.Taylor V E,Winquist C E.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ostmodern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