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研究30年——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来访者问

2012-04-01 10:11顾孟潮
重庆建筑 2012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师艺术设计环境

顾孟潮

(中国建筑学会,北京 100037)

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建筑师的责任是要把已有的和新建的、自然的和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设计符合人类尺度的空间来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应保护和发展社会的遗产,为社会创造新的形式并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1]

——引自 “建筑师华沙宣言”(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次世界建筑师大会)

1 关于环境艺术文献展

华沙宣言这段话讲得多么好啊!好就好在它有时代的高度和哲学的深度。环境艺术文献展回顾3 0年来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理论研究情况,有必要从建筑哲学的角度切入,才能把“华沙宣言”的历史价值和中国当代环境艺术3 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的成败得失看得更清楚。

苏丹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搞文献展的思路和做法是别具慧眼的,我很赞赏。我不能苟同那种认为现在是“图像时代”,文字就无足轻重的观点。图像和文字是互补的,前者是多义性的,没有文字的定格,图像往往被人们误读,变成取其糟粕丢掉精华。

中国当代环境艺术是从上世纪8 0年代起步的,现已进入“而立之年”,举办环境艺术文献展是很有意义的事。过去一些环境艺术作品展常常成为过眼烟云,缺乏深度和社会影响。

什么是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2]。

文献的英语是:document;literature,即文件、证书、记录、事件、文献、著作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文献是什么?

文献是历史的足迹,巨人的肩膀,是成功之母的失败,又是失败之母的成功。

从建筑哲学角度看,“建筑师华沙宣言”一语中的道出了建筑学的本质和存在价值——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它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和环境艺术哲学的新时代。正是在“建筑师华沙宣言”的启发之下,中国8 0年代初才开始逐渐把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作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上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重温“建筑师华沙宣言”等有关环境艺术的历史文献,对于普及环境艺术理念,提高环境艺术实践水平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时环境艺术在中国已经成了过热的行业,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环境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单位。由于过速的增长,以及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设计的商业价值,对环境艺术理论的研究反而停滞了。希望本次环境艺术文献展和同期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有助于扭转这种状况。

2 30年前的环境艺术在中国

今天虽然是讲中国当代环境艺术,但是当代环境艺术并非空穴来风,环境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源远流长的。自古以来,就有人类敬畏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建立人工环境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中国的环境艺术理论和实践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的园林艺术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北京古城的建设被称为“古代城市设计的杰作”。讲环境艺术,我不能不提到明代计成的《园冶》这部园林艺术经典著作,它被公认为是园林艺术理论的第一部杰作(去年2011年是《园冶》问世3 8 0年,今年是计成诞辰4 3 0年)。因此,中国发展环境艺术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厚的根基和优秀的传统,在回顾3 0年时,这是不可忽视的主题之一。

历史悠久的北京本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成型的城市。但是,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成灾严重受害,使我们更加怀念北京原有的护城河和遍布全城的水系湖泊。如果这些还存在,“7·21”特大暴雨就不会如此猖狂到难以招架的地步。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京港澳高速公路就修在古河道上,能不遭灾才是怪事呢,设计者的环境意识不知道哪里去了!且不说死多少人,光车辆就让水淹了几万辆。这一严酷的事实提示我们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文献。

多年来,我们的环境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最大问题在于,“环境艺术”四个字中,只重视“艺术”这两个字。而且,对于艺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art”水平,只有美术、工艺的概念,只从形式美角度考虑“养眼”、“美观”,而缺乏对“环境效益”、“环境生态”、“环境意境”等方面的考量。

这些在我们的老祖宗那里不断在提高和完善着。如提出了“虽由人作,宛似天开”,要达到“三忘”境界——“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标准比宜居更加高级。“华沙宣言”再次提示我们建立环境建筑学观念、环境艺术哲学观念,新时代就新在“环境”二字。

当代人类一定要有环境觉悟,再不应该“自我感觉过度良好了,再不要随心所欲地改造原有环境。”环境艺术、环境设计必须遵循“保存、保护、发展”的理念进行。环境艺术、环境设计没有“零起点”。

3 关于环境艺术文献的大事记

下面我讲一些值得环境艺术文献展列入大事记的线索。

(1)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4次世界建筑师大会提出了“建筑师华沙宣言”[1]。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

(3)1983年,钱学森发表“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4]。

(4)1984年,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完成,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传播环境建筑哲学理念起了示范作用。

(5)1985年,《中国美术报》创刊,辟有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专版,为研讨宣传环境艺术提供了平台,团结了一批有志于环境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各界人士[3]。

(6)1985年,中国建筑学会召开“中青年建筑师座谈会”,会上对于“建筑师华沙宣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7)1986年8月,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成立。这个全国性建筑理论民间学术组织凝聚了一批对于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有责任心的同仁(包括建筑师、美术家、哲学家、媒体工作者等),以“新时期、环境、后现代”主题为学术活动的重点[3]。

(8)1987年6月,“城市环境美的创造”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国内一些知名的美学家、建筑师、规划师、美术家、艺术评论家等会聚天津畅谈环境艺术主题。在会议顾问李泽厚先生的引导下,把环境艺术和技术美学的研讨结合起来。会后,将会上3 5篇论文汇集成《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一书,作为美学丛书的一册,1989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9)1988年6月,综合性学生丛刊《环境艺术》创刊。该刊以城市环境艺术与功能研究为重点,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主办,中国城市经济出版社出版。

(10)1989年6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建筑文化沙龙、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筹)举办的“中国8 0年代建筑艺术优秀作品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10项入选[3]。

(11)1989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冯纪忠教授在杭州“当今世界建筑创作趋势”国际讲座和12月上海建筑学会年会上做题为“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的演讲,使与会者对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2)1990年,中建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成立。会长周干峙,副会长顾孟潮、张绮曼、马国馨,秘书长王明贤。曾多次组织环境艺术的艺术活动,特别是“9 0年代中国环境艺术优秀作品评选”影响较大。

(13)1990年7月3 1日,钱学森致吴良镛信提出创立“山水城市”概念,1992年10月2日致顾孟潮信提出“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即山水城市的问题”。随后,1993年2月27日,钱学森在山水城市座谈会上,做了“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为题的书面发言[4]。

(14)1992年8月,《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陈为邦、顾孟潮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15)1993年10月,《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中国建筑学会手册编委会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6)1996年6月,钱学森会见建筑界人士,提出把建筑科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第11个大部门列入,并强调“建筑科学的关键在环境”[5]。

(17)1999年6月,《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鲍世行、顾孟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8)1997年,《环境艺术设计资料集[1]》张绮曼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2000年,《环境艺术设计资料集[2]》张绮曼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开设了“百家讲坛”。对普及建筑文化、环境艺术起了很好的作用。在“百家讲坛”顾孟潮作了“中国当代环境艺术”的演讲,郑曙阳讲了“环境艺术设计”。这些演讲后来收入《百家讲坛》丛书,书名为《建筑不是房子》。2002年4月7日上海《文汇报》第3版节选了顾孟潮的讲演,以“以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为题刊出。

(21)2006年6月,《建筑不是房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2)2009年5月,《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鲍世行、顾孟潮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3)2011年10月,《建筑哲学概论》顾孟潮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4 简略回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来访者问

问:您当初是怎样走上环境艺术设计这条道路的?(个人学术经历)

答:我走上环境艺术设计之路经历了从不自觉到比较有意识的过程。从小在青岛和北京长大,就热爱青岛和北京的环境,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建筑积木和画画,在小学、中学时期,名画家和齐白石弟子培养了我对艺术的爱好,受苏联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里的建筑师阿克塞形象的影响,后来就决定考建筑系学建筑。大学5年和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多年还意识不到建筑的本质是综合的环境科学与环境艺术,直到我读了“建筑师华沙宣言”才幡然醒悟,开始明确了环境艺术意识。特别是研究了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的设计哲学,现场体验了方泽坛的设计之后,对环境艺术的特点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问:在那个年代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所呈现出的面貌是怎样的?

答:前面讲了,我国古代便已达到相当高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但是后来或很长时间却停留在艺术建筑学阶段或前现代阶段闭关自守,所谓的“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十分贫乏。20世纪6 0-7 0年代的城市、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样式、风格等美术观念上。到8 0年代初不多的设计师才有明确的环境艺术和环境科学的理念和思路,有了一些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问世。但是,又3 0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似乎改进不很大,仍然可以说我国“环境艺术在十字路口,还没有走上正道”,仍然在沿着美术、工艺美术或构图作建筑设计的老习惯向前滑行。既不重视对现实环境的调查研究,也不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后的使用评价和理论研究,就是千方百计赚钱。因此,丑陋建筑在全国各地如乱草丛生,不合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计其数,随处可见。

问:您个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怎样?

答:对此,我寄希望于4个“加强”——加强理论研究、加强跨界合作、加强艺术评论、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需要大力普及环境艺术理念,形成对话合作的基础,实现超专业、跨行业的总体、整体上的合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出真正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环境艺术理论、评论著作。整理继承和发扬中外古今的环境艺术理论、作品、经验。希望这次环境艺术文献展是好的转折点!

问:最后,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

答:我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两化”——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但是必须明确,这里说的“艺术”不是单纯的art(工艺、美术、艺术),而是environmentalart(环境艺术),这里的内涵要大得多,包括丰富的环境科学、环境艺术、环境生态等内容。

最后,我要重复一下我很赞同的8卷《环境艺术丛书》主编多伯关于环境艺术的话,他说:环境艺术也被称为环境设计。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城市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个重实效的艺术。环境艺术实践与人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努力,以及提高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这段话是我从影印(盗版)外文书上翻译过来的,现已流传得很广,几乎与环境艺术沾边的人都知道这段话。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见过原书全貌,也未见过相关的汉译,很担心谬误流传。我询问过在美国的朋友,也未找到原书,希望环境艺术界的同仁能对此再下点功夫,如找到原书定会受益匪浅。

以上,便是我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教授要求为环境艺术展提供的一些线索。

[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4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7.

[3]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3:43-5 5,208.

[4]鲍世行,顾孟潮.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J].华中建筑,2008(9):47,75-76,461-462.

[5]顾孟潮.钱学森论建筑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43-47.

猜你喜欢
建筑师艺术设计环境
胖胖的“建筑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星.云.海》
《花月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