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修江,刘筱帆
(江西省修水县茶叶办,修水332400)
眉毛山,距修水县城约29Km,是修水县宁州、黄沙、黄坳三乡(镇)之界山,方圆数十平方公里,耸立着高低错落的山峰16座,其中最高峰谓之“双尖峰”,海拔1198m,是九岭山脉第二高峰。这里终年云腾雾绕,风景秀丽,竹密林茂,木珍石奇。
名山出名茶。相传北宋时期山中寺僧就做得一手好茶,至今山民口口相传。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新创高山名茶“眉峰云毫”获得成功,由于品质特优,博得有关单位和消费者的好评。1982年获九江地区茶叶学会颁“名茶证书”,2005年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2006年获江西省十大名茶评比银奖;2008年获第15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金奖;2009年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眉峰云毫茶采制分9道工序,现分述如下:
眉峰云毫茶分三个级别,要分级采摘。特级采春茶,1芽1叶初展占80%,1芽1叶开展占20%,长度≤3.0cm;一级采春茶,1芽1叶初展占50%,1芽1叶开展占30%,1芽2叶初展占20%,长度≤3.5cm;二级采夏秋茶,1芽2叶为主,少量1芽1叶,长度3.5cm左右。
鲜叶进厂后,及时以洁净篾盘薄摊于阴凉通风处。其间注意适当翻动,要翻匀,尤其是篾盘边沿与篾盘中央鲜叶要对翻,以免失水不匀。翻叶时避免鲜叶机械损伤,待其减重10%左右时付制。
锅温控制在150℃~120℃,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300g~400g,杀青先闷炒,再抖闷结合,多抖少闷,杀匀杀透。约历5min左右,鲜叶青草气消失,杀青叶逸出淡淡清香,此时叶色由鲜绿转暗绿,含水率约60%时迅速出锅。
将出锅的杀青叶置于簸盘内,双手迅速抖散,亦可借助风扇散热,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黄变,接着簸扬数次,簸尽断碎单片叶。
揉捻用力按轻、重、轻手法进行,揉抖结合,至叶卷成条,茶汁开始溢出即可。揉捻不可用力过重,防止茶汁溢出过多而影响干茶色泽。
促使茶条进一步紧结,形成眉峰云毫独特之外形。具体包括炒条搓条与理条。开始锅温80℃,揉捻叶入锅后,边翻炒抖撒,边理顺茶条,间或置手中轻轻滚转搓条,结合解块,待叶子不粘手时,将锅温降至60℃左右进行搓条:五指伸开,双手合抱茶叶顺着一个方向滚搓,其用力作轻、重、轻之调节,防止挤出茶汁,间或抖散茶叶,于锅中热炒理顺。当茶条搓至紧卷时即可进行理条。理条时四指微弯,以单手在锅中带茶,沿锅壁一抓一放,来回拉炒理条,用力要轻柔,使茶条在手心旋转理顺,从而达到条索紧直微弯。边理条,边炒干,约至八成干时转入提毫。
将锅温控制在45℃~40℃,两手合抱理顺的茶条,以纵向搓转摩擦的手法进行,用力要轻柔而均匀,防止断碎、脱毫,待白毫闪露,茶叶近九成干时起锅入焙。
焙笼垫以无异味的白细布,焙温70℃~60℃,先高后低,适时翻动,翻茶要轻而匀。当茶叶焙至手捻成粉末时(含水率5%~6%)即可下焙。
下焙茶叶稍摊片刻,即可趁尚有余热时包装,以提高香气,醇化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