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楠,王振奇,林小云,刘显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石油地质学科实施精英教育模式的探讨
吴 楠,王振奇,林小云,刘显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针对石油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科特点,探讨了开展精英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即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创设优良的师资条件,为石油地质学科有效实施精英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石油地质;精英教育;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有学者认为大学的起源应追溯至古希腊时代,但目前教育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公元1088年在意大利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在漫长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关于高等教育模式应以精英教育为主还是以大众教育为主的争论由来已久。笔者通过分析大众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模式,阐述石油地质学科开展精英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旨在为石油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的学说,即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阶段[1]:若一个国家年龄在18~22岁阶段的适龄人群中,仅有低于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处于精英化阶段;若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的人数大于15%,则为大众化阶段;若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超过50%则可称之为普及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近代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普遍偏低。1999年,根据“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我国各级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人数。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10.5%,到2010年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26.5%。预计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然而,大众教育阶段并非一定要采取大众教育模式。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精英式教育才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众所周知,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往往由少数科学家推动,其与整个世界的平均教育水平(大众化教育或普及化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有学者对1955~1995年间所有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本科求学经历进行统计,其中14 所重点大学培养了70.5%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这是精英式教育的一个典型例证。
近代石油工业已有超过150年的发展史,若把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作为我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那么至今已经度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按照油气资源评价的地质滤波理论,大型的油气田往往是在早期勘探发现,而后期仅能发现中型或小型的油气田。虽然世界上每年仍能发现一定数量的亿吨级油田,但新发现的大型油气田的数量以及资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事实上,目前真正制约油气勘探工作发展的瓶颈在于石油地质学科相关理论的发展滞后。石油资源往往是距今数千万年前或数亿年前形成的,埋深通常位于地下数千米。在如此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下,若没有正确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油气的勘探工作将会非常被动。回首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每一次新理论的提出都会导致石油工业的变革,如背斜找油理论、干酪根晚期热降解学说、层序地层学等创新性理论的提出均为石油地质工作指明了新的勘探方向。最近30年,虽然石油地质学科不断发展,但其中缺乏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理论与技术。因此,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科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性理论的提出,而唯有那些站在学科前沿的科学巨人才能真正引领一个学科的变革。因此,应找出那些具备接受精英式教育潜质的学生,并集中优势力量与条件对其开展精英化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1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开展精英式教育首先应该优选出那些具备接受精英式教育潜质的学生。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选拔系统非常重要。传统的学生选拔方案多以考试分数占最大权重,而考试分数本身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与国家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近年来,为了更全面地选拨优秀人才,除了传统的高考模式,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以及高中校长推荐模式可以选拔优秀拔尖人才进入大学。因此,石油地质学科在选拨优秀人才时,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特别是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综合成绩一般但在某些方面却异常突出的偏才和怪才,同时坚决杜绝高分低能者。
3.2创设优良的师资条件
“好马配好鞍”,对于优秀学生,应该为其准备优良培养条件。首先,专业课程授课教师应为教授,并适时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对于非专业课程应与相关院系进行沟通,确保授课教师为副教授或教授。其次,可以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比如提前开放专业课,开展更多的野外实践等。最后,尽早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能尽快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从而培养这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石油地质学科是国家的战略学科,根据当前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只有在石油地质学科本科教育阶段实施精英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为此,应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系统,同时创设优良的师资条件,才能在石油地质学科合理有效地实施精英教育模式,最终培养石油地质学科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1]刘少雪, 庄丽君.研究型大学科学精英培养中的优势累积效应-基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本科就读学校的分析研究[J].江苏高教, 2011(6):86-89.
[编辑] 李启栋
N4
A
1673-1409(2012)05-N183-0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62
2012-02-17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TS1039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资助项目(2011236);石油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10205);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联合资助项目。
吴楠 (1982-),男,2005年大学毕业,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