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扬, 彭曼丽, 龚金国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而生态化产业集群是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模式。生态化产业集群要求以生态化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强化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与产业链条的生态化延伸,以及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发展。与传统的产业集群发展相比,生态化产业集群具有自生发展能力和自组织性的基本特征。
根据《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部署,湖南省将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加强区域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
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和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先进制造业形成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南车株机等为龙头的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群体;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是亚洲第一的硬质合金制造基地,其它如航空航天材料、现代交通工具制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包括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众多知名品牌在内的“文化湘军”品牌;生物产业形成以隆平高科技园为代表的生物育种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所是湖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制造装备供应商;信息产业领域,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天河一号”,抢占了该领域的技术制高点,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群,是全国首批12个试点之一;而节能环保的要求也促进了远大集团这类企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集聚优势与效应明显,发展前景好。在续后发展中,应当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制度保障,依托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郴州七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生态化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性技术,强化生态化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
产业生态化要求各次产业之间结构合理。2010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7:46.0:39.3,与2009年15.1:43.5:41.4的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和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升高了2.5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2.3%和34.2%。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6.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1]这表明首先工业仍然是推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就产业能源消费结构来说,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要高于第一、三产业,第二产业的能耗为第一产业的5倍多,为第三产业的4倍多。由此可见,在湖南实现产业生态化,主要在两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二是优化第二产业,重点围绕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而展开,因此,必须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一方面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实现各市县之间、城乡之间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链条生态化延伸。产业链条的生态化延伸要求围绕相关产业,实现原料供应、组装加工、交易流通在空间上的集聚,在产业链条的延伸过程中避免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的实现路径,实现资源-产品-资源再利用-新产品的循环的实现路径,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有序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周边五市为支撑,沿京广铁路、湘黔铁路、石长铁路、京珠高速、常长高速为发展轴的辐射圈,涉及8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28个县。[2]但辐射圈内的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尤其是三市周边各市县区内的产业发展,存在产业关联度不强的问题,不利于生态化产业链条的形成。
要改变上述产业发展现状,需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龙头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如围绕生物育种业,既在农村推广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粮食产量,又大力发展以粮食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业。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技术与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起畅通的销售网络,实现各市县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生态化延伸。
湖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但在具体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应考虑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如以杂交水稻为标志的生物医药业,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顺应科技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环保新能源与环保节能产业。另外依托学科、人才与科技优势的新材料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应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与支持,抢占产业制高点,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化。以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使其既能满足湘江流域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要求,又推动经济增长;根据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使长沙向“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之都”迈进;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和以物联网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以此强化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基于产业生态化思想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也代表了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任何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都是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长株潭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应综合考虑已有的产业布局与传统的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生态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有着传统的农业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农业的发展应顺应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城市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依托各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常德的茶叶、葡萄、柑橘等,益阳的竹业、苎麻、茶叶等种植和加工业;进一步强化岳阳、益阳等地的粮、棉、油、猪、水产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地位,发展生态农业;在长株潭城市群周边进一步支持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城市农业。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应得利益,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和到城镇就业;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指导与信息提供作用,提高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速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平台;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抓住生物技术、机械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业更好地适应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了长沙以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为主体,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有色冶金、服装纺织为主体,湘潭以黑色冶金、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格局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形成的结果,也是与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这些传统的产业集群长期以来支撑了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但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关联不足、产业链条短、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对于这种传统的产业集群不可能推倒重建,只能巩固和扩大传统产业现有市场份额,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优化传统工业产业的主要途径,通过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来推动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增值环节延伸,促进钢铁、有色等原材料工业向高新化、集约化、清洁化和循环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特色轻工等产业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对传统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能力,为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的服务业相比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笔者认为,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首先强化三市文化产业特色,整合三市文化资源,形成以省会长沙为中心,向株洲、湘潭及周边地区辐射的发展态势。在长沙大力发展旅游、歌厅、广电、动漫、休闲、出版等行业,继续打造长沙娱乐休闲城市的品牌特色,株洲重点发展以“炎帝”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品牌,湘潭以伟人故里为中心,发展其旅游文化产业。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长株潭各自的文化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路程的基础上,把三市的文化资源进行归类重组,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做到三地联动发展,使长株潭三地的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形成彰显湖湘文化魅力的整体品牌特色。其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利用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传播力度与速度等,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总之,以长株潭三市为中心,整合三市文化资源,加强科技创新,使创意设计、出版发行、物流配送、媒体策划、会展策划等文化行业充分发展,实现传统服务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
生态化产业集群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简单的积聚和叠加,它具有空间效益和配套效率的基本要素,它的发展需要一定条件和过程,不是随意可以发展起来的。它要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强化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传统产业,从而促进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正契合了这种需要,它是促进生态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市场需求出发,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经济、社会等价值的过程。[3]生态化技术创新是推进生态化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提高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生态化产业集群必须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总体来说,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初步具备了形成生态化产业集群的基础。在宏观层面已经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在经后阶段产业发展的方向,相关的制度与法律也日益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中观层面已形成一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微观层面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主体。生态化技术创新要求在产业规划设计上体现生态化的要求,产业园区发展以生态化技术创新要求为特色与定位,企业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发生态化创新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化与产品设计、生产的生态化,同时大力宣传,营造生态化发展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教育强省的战略,为生态化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这样,以生态化技术创新为内生发展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战略,必将促进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从而引领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其作为湖南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2010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彭福扬,郑兢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经济生态化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2009(3):69.
[3]彭福扬,刘红玉.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