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茶园分类管理发展措施初探

2012-03-31 21:37曾经得
茶叶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安溪县土壤肥力茶树

曾经得

(安溪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 安溪 362400)

安溪县现有茶园4万hm2,茶园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根据乌龙茶优良品质所需的“天、地、人、种”四个因素对安溪县茶园进行分类,提出不同类型茶园管理措施,提高茶园质量和茶叶品质。

1 茶园分类

根据乌龙茶品质形成所需的“天、地、人、种”四个因素,对全县茶园进行划分,把茶园分类为“优质型茶园”、“常规型茶园”、“结构调整型茶园”三大类。

1.1 优质型茶园

茶园海拔500 m以上,茶园坡度在25°以下,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土壤肥力较高,呈微酸性,周边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工厂及污染源。

1.2 常规型茶园

茶园海拔在300~500 m之间,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肥力较好,周边生态环境良好。

1.3 结构调整型茶园

茶园海拔在300 m以下,茶园坡度超过40°,茶树品种混杂,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种植在良田或山边田种植,树势衰老,单产低,茶叶经济效益低下。

2 不同类型茶园发展措施

2.1 对优质型茶园,突出产品认证,推进多元化发展

2.1.1 加大优质型茶园生态保护力度

在优质型茶园良好基础上,禁止新开垦茶园,茶园梯壁留草种草,园中套种白三叶、黄豆等绿肥,不断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完善茶园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达到路网畅通、旱时能灌、涝时能排。

2.1.2 引导优质型茶园开展认证

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科学施肥,精耕细作。引导有条件的优质型茶园开展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认证。

2.1.3 鼓励优质型茶园与茶庄园建设相结合

在优质型茶园基础上,做好设计与规划,建设茶庄园,带动优质型茶园往观光茶园、旅游茶园等方向发展。

2.2 对常规型茶园,突出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高效

2.2.1 加强对常规型茶园生态建设力度

在茶园山顶或道路或沟渠两旁种植香椿、任豆树、木荷、天竺桂、桂花、塔松等树种,绿化环境。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套种黄豆、花生、马铃薯等绿肥作物,提高土壤肥力。对于梯壁上原有的绿草,改传统的梯壁劈草、除草剂除草为割草,常年保持茶园梯壁上有绿草覆盖;对于光秃裸露的茶园梯壁应进行种草[1]。草种以百喜草、白三叶、爬地兰等多年生草种为主。选种鼓励建设滴灌、喷灌、流灌等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茶园道路建设,做到水利系统排灌自如,道路交通安全方便。

2.2.2 实施绿色防控技术

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上,以农业防治(如适时耕作、冬季封园等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全面推广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2],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2.2.3 提升组织化生产水平

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化生产中的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支持村民参与合作社,串联起单一小农生产,采用“五个统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指导防治,统一技术交流培训,统一茶叶品牌,统一质量管理)对茶园进行组织化生产管理。

2.3 对结构调整型茶园,突出长期效益,引导结构调整

2.3.1 实行“三改一补”,加强茶园水、肥、树管理

对园地基础质量差,茶树生长不良的茶园,改造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相结合[3],协同做好茶园生态建设。“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一补”即补密换种。重整茶园梯壁、梯面及道路;增施有机肥、农家肥,适时浅耕、深耕,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进行轻修剪、重修剪、台割,在茶园缺株断行处补植同一品种的茶树。使“三跑”茶园(跑土、跑水、跑肥)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茶园。

2.3.2 提纯复壮,品种调整

对品种低劣混杂茶园采用挖除混杂茶树提纯复壮,或按照新建茶园标准重新整理园地,重新种植一些早、中生高香优质茶树良种,调整品种结构,做到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

2.3.3 实施茶园退耕措施

对部分大田茶园或山边田茶园或者超 40°坡度茶园,进行退茶还粮、退茶还林、退茶还果,转变单一经济收入来源,丰富植物物种,协调环境发展。

[1]廖琼满.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成效[J].中国茶叶,2008,30(2):32-33.

[2]陈庄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7):205.

[3]王强.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J].贵州茶叶,2011,(3):29-30.

猜你喜欢
安溪县土壤肥力茶树
跟妈妈学做菜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游鼓浪屿
做冰镇小吃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懂规矩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古茶树研究概述
安吉白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