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秀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吉林 白山 134300)
地质灾害分类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可将地质灾害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 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 上,1 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1)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2)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3)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4)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不仅造成灾情,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拥有早期预警且及时有效的话,大多数的灾难的损失可以减到最少。因为灾害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所以对于灾害的预警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以前主要依靠监测降雨和经验来判断,但预警效果不好,现在需要更新的技术来建立可靠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有效的预警系统必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确保预警系统能够满足所有相关参与者和受威胁的需求。
早期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立。①定性查勘;②重点监测;③信息采集与整理;④预测方案编制;⑤预警级别划分;⑥预警报告发布会商;⑦预警报告发布。
1)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后,有关部门应及时上报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并根据灾情进展,随时续报。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及时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尽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使事发当地有关方面能掌握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用简易防治方法,如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泥石流灾害发生。
3)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宣传、教育与训练,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
4)防治地质灾害应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管理,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