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察洛夫文艺理论与其创作实践的辩证关系

2012-03-31 17:02孙丽珍
关键词:创作实践文艺理论洛夫

孙丽珍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冈察洛夫文艺理论与其创作实践的辩证关系

孙丽珍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冈察洛夫凭借奥勃洛摩夫形象缔造者的身份,跻身19世纪俄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大家之列,而距离说的创作理论又为其争得了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席位。探讨其文学实践与美学主张的矛盾与背离,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辩证地接受他的文学观点。

冈察洛夫;现实主义;矛盾

冈察洛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兼文学批评家。他的长篇三部曲真实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生活状况。他的一系列评论论著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点与美学主张。

一、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矛盾表现

冈察洛夫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和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下形成的,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冈察洛夫肯定现实主义是艺术描写的主导的创作方法。艺术不应当只写光明而不写阴影,应该像镜子一样放映“一切粗暴和丑陋”的东西,“现实主义是艺术的基本原则之一”[1](P457)。关于艺术真实。冈察洛夫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但它不同于生活的真实或是科学的真实:“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现成的隐藏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这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真实在他想象中反映出来,他又把这些反映转移到自己的作品里,这就是艺术的真实。”[1](P462)关于艺术创作的目的。冈察洛夫否定“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捍卫现实主义艺术的目的性和教育职能,将艺术目的解释成劝善惩恶的道德教育。关于艺术倾向性。冈察洛夫要求艺术家把思想和艺术结合起来,既要用思想倾向代替艺术,又要提高形象思维的自觉性,用艺术表现思想。关于典型问题和距离说。冈察洛夫将人物形象典型性和时代性紧密联系:“如果形象是典型的,它们就一定要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身生活于其中的时代,惟其如此,它们才是典型的。”[1](P108)同时,他坚持典型创造中的距离说,即认为只有定型下来的生活和沉积为典型的人物才能成为艺术的描写对象。

冈察洛夫的文艺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矛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回归“自然”还是憧憬“美好”。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针对俄国文学的批判性问题,在革命民主派和唯美派之间掀起了“普希金倾向”和“果戈里倾向”之争。冈察洛夫强调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认为普希金和果戈里的活动范围不同,果戈里整个趋向否定,但其客观性应归功于普希金。然而在文学创作中,小说家更倾向于普希金的文学传统,倾向反映社会现实美好的一面,不愿意绝对否定农奴制和宗法制生活秩序。因此,他在批判否定农奴制度和地主阶级人物时,毫无疾言厉色,没有辛辣的讽刺,反而常常温情脉脉,几乎要一撒同情之泪。奥勃洛摩夫懒惰成性,丧失意志与行动能力,这些作家不仅无意批判,还对他的堕落和毁灭怀有深深的同情,也表现出对农奴制和宗法制生活方式的恋恋不舍。作家将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形成归咎于其生长和存在的社会环境,与其本性无关,字里行间尽是对其本性的赞许。冈察洛夫的这种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他对待《悬崖》中的莱斯基等人物形象身上。

第二,艺术真实还是凭空臆想。冈察洛夫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反对虚构和捏造,然而,其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却违背了自己有关现实主义的具体观点。他看到了农奴制必亡的历史趋势,急于找到一种新生力量作为俄国未来的希望。《平凡的故事》中的老阿杜耶夫,尤其是后来《奥勃洛摩夫》中的施托尔兹和《悬崖》中的杜新,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就是以“未来希望”的理念被冈察洛夫创造出来的。说创造而不是塑造,是因为农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中,资产阶级实干家在现实生活中尚未真正出现,也不能构成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没有了社会现实做基础,小说家无法正面描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事业,无法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背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几个承载作家本人对时代理解的人物必然是“苍白无力的,过于赤裸地表现着一种思想”[1](P115)。

第三,距离说与新人新气象。冈察洛夫强调,定型生活的描写和对成熟个性的塑造,能引导艺术家去周密地观察社会生活,透彻研究人物性格,这也是他塑造出奥勃洛摩夫式成功典型的坚实基础。然而,距离说并没有影响小说家敏锐感知刚刚萌芽的社会现象。除了描写诸如奥勃洛摩夫田庄和奥勃洛摩夫性格这样的定型生活和沉淀为艺术典型的人物外,冈察洛夫也善于捕捉社会新生力量,并给予充分肯定。19世纪40年代,俄国资产阶级刚刚露头,而在此时问世的《平凡的故事》里,冈察洛夫就成功实现了对老阿杜耶夫这个新兴资本家形象的艺术描写,深刻洞悉了这个新兴阶层的本质特征,同时对其实干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揭示了小阿杜耶夫的贵族浪漫主义必然会被老阿杜耶夫的资产阶级实干精神代替的历史必然。冈察洛夫笔下的新女性形象也与他自己的距离说理论相互矛盾。作家赋予了奥尔嘉许多优秀品质:理性,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富于同情心等。她爱上奥勃洛摩夫,以“足以使顽石活起来”的努力去挽救他。但当她确知自己不可能成功的时候,她痛苦却毅然地离开了他。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女性形象长廊中,奥尔嘉以这种大胆追求的热情,奋发向上的力量区别于自己的前辈——塔吉雅娜和娜塔莉娅,跻身为新人中的一员。

二、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矛盾之原因

冈察洛夫文艺理论同其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与背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客观性。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作家的主观倾向并不能完全左右他对社会真实的客观反映。冈察洛夫出身成长于外省庄园,迫于生计,一直担任沙皇政府的官员。他在内心深处其实是留恋宗法农奴制生活方式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生活背景决定了他不可能站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来主张暴力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这样,他没有遁入斯拉夫主义者之列,也没有升格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他笔下的诸多人物都表现出过于温和的态度:所见的客观现实虽过于“自然”,但刻意不去过多批判。

作家思想的局限性。三部曲中的施托尔兹和杜新等人物形象、某些故事情节有臆造的嫌疑,这也可以用作家保守的政治立场来解释。持有改良主义政治主张的冈察洛夫虽然反对旧的宗法制,同情新的改革潮流,但看不到或者说是不愿意看到社会上迅速崛起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而是把改造俄国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新兴的资产者身上。因此,他在作品中不惜放弃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刻意把资产阶级当作“新生力量和新事业的代表者”来描写。

作家兼批评家身份的双重性。这无疑是冈察洛夫文学创作与其文艺理论相互矛盾最外在的原因。他首先是现实主义小说家,其次才是批评家。他的主要文学论著不仅都出现于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悬崖》之后,而且大都是(除《万般苦恼》外)为阐释自己作品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而创作的。由于直接目的是为遭到批评与误解的作品辩解,所以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在所难免。但作为批评家提出的距离说,对描写新生事物时固有的局限性并没有影响到作为小说家的本人对新生的尚处于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革命民主主义社会力量的真实的艺术反映。

矛盾归矛盾,无论是小说家,还是文艺理论家的冈察洛夫,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探讨其创作实践与文艺思想之间的出入,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与辩证地接受他的创作观。

[1](俄)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伊·亚·冈察洛夫全集(第8卷)[M].莫斯科:莫斯科文学艺术出版社,1980.

I561

A

1673-1395(2012)03-0021-02

2012-01-2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2355)

孙丽珍(1978-),女,黑龙江明水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文艺理论洛夫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
中学音乐剧《梦想启航》创作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