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探究

2012-03-31 12:33: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体育产业设置

曾 伟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探究

曾 伟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四川 康定 626001)

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国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包括依据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结合民族院校的地域优势和民族体育特色,建立多个专业方向;改进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等。

民族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又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投入,这就为高等学校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于其他普通高校,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大多照搬国家教育规定的参考教学大纲,没有突出民族院校的特色,培养的人才与当地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发展不吻合;进校后由社会体育专业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较多;专业师资缺乏;毕业生就业困难等制约了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1]。为此,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对我国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❶。

1 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现状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理论层面的研究和思考,又是实施和培养中的实践和落实。被调查的8所民族高校社会体育培养目标各异,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墓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②培养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的,能在各级各类健身中心、俱乐部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咨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③培养既系统掌握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经济和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技能的应用型人才;④培养在体育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休、各类体育经营场所等从事体育行政管理经营工作的社会体育高级专门人才[2]。

在这些民族院校中没有一所院校提到社会体育指导人才服务当地人民群众,向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1.2课程设置

由于各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一致,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专业性不强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一是通识教育平台,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艺术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二是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没有专业方向性课程)。这些课程内容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主要是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没有体现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性[3]。

2)教师能力的局限性 大部分教师都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很多专业方向性很强的课程和市场迫切需求的专业方向性课程没法开设,导致专业方向设置狭窄[4]。

3)课程的设置 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脱节,并且没有突出民族院校的培养特色,许多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表演性的民族体育项目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资源流失、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前景一片渺茫。

2 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构想

2.1总体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指导,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目标 2011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规划未来10年竞技体育工作,对于促进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发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基础,只有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了,参与的体育人口更多,竞技体育才能长足发展,中国才能真正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群众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和从事社会体育相关产业的人才显得更加重要。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培养出的人才很多改行从事其他的体育工作,主要是目前的社会体育市场还不够成熟,但自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指导这块市场发展迅猛,人们对健身的要求更高,健身的迫切需求意识逐步增加,一个庞大的社会体育产业正在形成,作为民族高校,如果能抓住这块人才培养的“大蛋糕”,走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前列,那将是一大亮点。因此,民族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上,应抓住良好的外围环境,坚定信心,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学生个性发展、并具有一定民族院校特色的特长生(如:掌握部分民族体育舞蹈、少数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游戏),实现多渠道多方向培养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2.2专业方向设置

1)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和管理方向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参与健身活动、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求。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新的流行语就是这种趋势的生动写照。群众的需求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又提出了更高要求[5]。因此群众体育健身和管理人才前途一片光明,因此也为民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上,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在运动方案的制定、保健康复、医疗监督和市场组织管理方面下功夫。使学生掌握大众健身的相关知识、技术、技能,再结合当地民族院校的特点,将部分少数民族体育健身、娱乐等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中,形成一种优势和特长,从而培养熟练市场运作、组织管理、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户外运动方向 民族高校大部分分布在民族地区,有天然形成的高山、湖泊、沙漠等,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开展一些健身比较前沿的户外体育项目,如登山、漂流、定向越野、徒步穿越、攀岩等项目。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师资要求较高,可以采用送培的方式,将教师送到一些开展此类项目较早的学校、俱乐部进行培训,或者引进一些这方面有特长的教练来解决师资问题,培养专业的户外运动社会指导员。在开展此类运动前,必须将地理、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重点强调安全性。比如在开展登山活动前,应掌握最基本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熟悉当地的环境,履行有关登山规定等,不盲目、冒失的登山;登山活动中要团结协作,遇紧急情况应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等;登山活动后要及时总结,不断提高相关知识。在开展这些活动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趣味性和挑战性是其他健身项目没法比的,这也符合人类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探索、征服的心理。

3)体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向 体育产业被称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这充分展现了体育产业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体育产业的发展可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他服务业的带动等。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一门新兴产业,它起步晚,发展不均衡,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因此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体育专业资源,开办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专业。在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中,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营销理念,此外能把握体育市场动向。

2.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整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核心[6]。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按3类划分:

1)社会体育专业普通类必修课程 包括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保健学、健身体操、武术、羽毛球、网球、身体锻炼方法学、场地器材管理与维护、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民族体育舞蹈、少数民族民间体育健身、娱乐游戏、马克思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含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现代科技概论、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普通话与汉语口语表达、军训与国防教育、专业见习实习、人生职业规划择业技巧等基础课程。

2)专业方向性课程 学生可以在修完必修课程后,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和管理方向包括的课程有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运动按摩、体育测量与评价、社区体育指导、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等。户外运动方向主要课程有体育摄影、运动按摩、医务监督、攀岩知识、定向越野知识、徒步穿越知识、漂流知识、户外急救知识、体能训练学等。体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向主要课程有体育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经纪人、市场调查与研究等。

3)选修课程 主要包括体育游戏、体育摄影、体育绘图、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与按摩、门球、保龄球、人际关系学、演讲与口才、体育新闻学等。对这类课程设置给予一定的学分,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提供平台。

3 结 语

目前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起点低,开办的时间短,专业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没有结合市场需要和当地民族院校的特色优势,专业方向性不强。因此应充分利用民族高校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民族体育优势,明确专业方向,加快专业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性的、服务地方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1]曾伟,宋友林.民族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68-70.

[2] 郑建岳,刘健,陈道裕.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32-34.

[3] 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38-40.

[4]张英建,王利明.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 :90-91.

[5]石岩.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8,15(7):38-41.

[6] 梁旭鹏.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4) :163-164.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58

G80-05

A

1673-1409(2012)03-N177-03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体育产业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