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激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探究

2012-11-21 10:06:53陈秀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主力排球效能

陈秀平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激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探究

陈秀平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在调查排球运动员应激、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一般情况基础上,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提高排球运动员应激心理健康水平,完善排球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体系,保证运动员正常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 ;应激;应对方式

竞技运动是一项充满应激的职业,运动员在长期而艰苦的训练、比赛过程中,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应激。在应激情境下,对运动员来说,就更容易引起紧张情绪,导致自信心降低、心理衰竭、运动损伤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最佳的表现状态。面对应激,如果采用了不恰当的应对方式,不仅不会降低应激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带来更严重的情绪和行为后果,最终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应激,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当前运动员训练、比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对应激和应对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当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效能是个人心理变量中影响应激的重要变量之一[2]。大量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可以增加应对应激的成功率,运动员必须借助自我效能对变幻莫测的比赛环境进行有效地应对[2]。

为此,对运动员在处置应激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挑战能力、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表现进行内在的心理机制分析,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专门针对竞技运动的特点,通过调查和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调查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激、应对方式基本情况基础上,尝试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阐释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应激的表现及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样本来源于福建排球队体工队、江苏省排球队及2省各级体校排球专项队员。样本基本构成如下:福建省一线队员54名、江苏省一线队员45名、2省体校队员151名,共计250名。其中,男运动员117名,女运动员133名;一级及一级以上运动员99名(以下简称为一级以上),二级及二级以下151名(简称二级以下)。平均年龄为16.81士2.69岁,最小的12岁,最大的27岁。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得出有关的概念、观点,并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2)实地调查法 前往福州、厦门、漳州、苏州、南京等地实地调研,并和教练员、运动员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与本研究有关的运动员的一些基本情况,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3)问卷测量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取舍,选择相对较为适用的测量量表,并经信度、效度检验,以使收集的数据科学、可靠。

4)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2份,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5.5%。

5)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8.0和Amos4.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6)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研究工具与施测方法

1)运动员应激量表 应激量表采用的是谭先明(2000)编制的《运动员应激量表》。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45个条目。这45个条目可分为6个不同的因素类别,这6个因素可分为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2]。经检验发现,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3,重测信度为0.73~0.81,表明该量表对样本应激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

2)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 该量表是由姒刚彦,钟伯光等人(2003)修订[3]。该量表由解决问题的应对(PC)、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EC)、回避应对(AC)、超越应对(TC)4个分量表构成,每个分量表包含6个条目。对该量表的检验发现,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1;重测信度为0.77~0.82,表明该量表对样本应对方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

3)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采用Schwerzer与其同事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 (The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GSE)[4]。经过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0.78,重测信度为0.74,表明该量表对样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以一个运动队为单位进行现场团体测试,当场回收问卷。问卷收回后,剔除资料填写不完整或明显无效的问卷,再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应激的基本状况

在使用的应激问卷中,包括6个方面的应激因子,分别对应了排球运动员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内外压力6个方面的应激源;在应对方式问卷中,包括4个指向的应对方式,分别对应了运动员解决问题、处理情绪、回避应对、超越应对4种应对方式。运用均数(Mean)、标准差(Std.)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来反映运动员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应激的基本状况,以及不同性别、不同等级、主力与非主力队员间是否存有差异。基本情况见表1。

1)性别 从表1可知,不同性别运动员在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接近,这说明对排球运动员来说自我效能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在应激方面,女运动员的应激得分要高于男运动员,虽然检验结果显示其差异并不明显,但女运动员遭受的应激事件可能多于男运动员。同时还发现,男女运动员对比赛失利的应激源得分差异较大,反映了比赛失利对女运动员来说可能比男运动员更容易引起应激。在应对方式选择方面,男女运动员对应对方式的选择也没有较大差异。

2)运动等级 从表1可知,一级以上运动员自我效能略高于二级以下运动员,但差异不大,这说明对于排球运动员而言,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并不大。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所遭受的应激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异,但在运动受伤这个应激源方面,二级运动员要比一级运动员高得多,并呈显较大差异,反映了运动受伤对二级运动员来说,可能比一级运动员更容易引起应激,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专项运动经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运动员逐渐把受伤当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通日常生活或运动生涯中的一部分加以接受了。在应对方式选择方面,也没有较大差异。

3)主力与非主力 从表1可知,主力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非主力运动员,且差异十分明显,反映了运动队中主力与非主力的地位可能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效能产生变化。主力与非主力在应激程度、以及应激源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不管是主力或非主力运动员,应激的程度、应激来源没有明显差别。在应对方式选择上,解决问题、处理情绪得分均相对较高,说明主力运动员和非主力运动员都偏爱于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与此同时,主力运动员要比非主力运动员更容易采用处理情绪、回避的应对方式。

表1 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应激、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

注:**P<0.01,*P<0.05。

2.2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激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

排球运动员总体自我效能感、应激和应对方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见表2。从表2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自我效能感与应激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与人际关系、比赛失利的应激源也呈显著性负相关,与4种应对方式呈均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反映了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的高低与应激程度、应对方式的选择存在着密切关联,自我效能越高的运动员应激程度越小,自我效能与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运动员的应激得分除了与自我效能呈显著性负相关外,跟6个应激源呈显著性正相关,同时也跟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性负相关,跟回避应对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说明排球运动员的应激程度越高,越不会采取“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越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

在应对方式方面,4种应对方式除了相互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外,还均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中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大于回避应对、超越应对,自我效能与它们的密切程度要大于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同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还与应激总分、人际关系、比赛失利呈显著性负相关。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与应激总分、人际关系、比赛失利、环境因素、内外压力呈显著性负相关,回避应对则与应激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这说明运动员自我效能越高,越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越是较多采用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就越不容易遭受由于人际关系、比赛失利、环境因素、内外压力引起的应激。

表2 运动员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应激的相关分析

3 结 论

1)就性别而言,排球运动员在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明显差异。在应激方面,女运动员遭受的应激事件可能多于男运动员。应对方式选择方面,男女运动员对应对方式的选择也没有较大差异。

2)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随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大。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所遭受的应激程度也没有较大差异,仅在运动受伤这个应激源方面,二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更容易引起应激。在应对方式选择方面,不同运动等级的排球运动员也没有较大差异。

3)从所处的队伍中地位来看,主力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非主力运动员,主力与非主力在应激程度、以及应激源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应对方式选择上,主力运动员和非主力运动员都偏爱于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与此同时,主力运动员要比非主力运动员更容易采用处理情绪、回避的应对方式。

[1]陈秀平.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应激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2]谭先明,陈小敏.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12):73-77.

[3]钟伯光,姒刚彦.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的编制及检验[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4):356-362.

[4]Zhang J 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 Psychologia,1995(38):174-1811.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52

G842

A

1673-1409(2012)06-N160-04

猜你喜欢
主力排球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4:10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当90后成为团队主力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