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2012-03-31 13:03章永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证型中医药胃癌

张 曦,章永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都在各种肿瘤中名列前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研究对胃癌治疗的有效药物及方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是其治愈率低于30%[1]。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胃癌的预防、治疗、护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治疗的疗效、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文献对胃癌中医药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概述如下。

1 中医证型研究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临床上胃癌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医分型的论述、方法、依据各有不同。陶丽等[2]根据有关胃癌证型文献报道的频次和例数认为其常见证型有脾虚型(25.4%)、瘀毒内阻型(16.8%)、肝胃不和型(13.9%)、气血双亏型(11.5%)、胃热伤阴型(11%)、痰湿凝滞型(8.1%)。许玲等[3]对近15年的医学期刊进行检索分析比较,最后得出胃癌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胃热伤阴型、气血双亏型和痰气凝滞型等7种,与1978年全国第一届胃癌学术会议北京市胃癌协作组制定的6型分法方案大致相近,仅无痰气凝滞型。刘毅等[4]将胃癌患者分为瘀毒内阻型予失笑散加减、痰湿凝结型予二陈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脾胃虚寒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气血亏虚型予十全大补汤加减,并配合化疗治疗。魏开建[5]将68例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患者相应的TNM分期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中医各证型与TNM各期有一定相关性的结论,并且Ⅰ、Ⅱ期相应的中医辨证多属实证,如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等,Ⅰ期胃癌患者肝胃不和型占70%,Ⅱ期脾胃虚寒、瘀毒内阻型占50%以上;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多属虚证如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双亏等,Ⅲ、Ⅳ期气血两亏型占大多数。

2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

胃癌癌前病变一般认为是指从慢性胃炎、经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胃癌的病变过程。近年来,中医药对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报道明显增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显示了其“治未病”的优势。陈瑜[6]将癌前病变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等5型,并分别予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藿朴夏苓汤、丹参饮、一贯煎等加减治疗。共治疗45例,临床总有效率91.12%,内镜有效率77.78%。一些清热解毒药,如黄连、山豆根、金银花、黄芩、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等具有抑制胃细胞不典型增生与增殖、杀伤Hp的作用。王垂杰等[7]对临床病人服用阻癌胃泰冲剂研究结果发现,能明显抑制Hp感染。一些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三七、郁金、枳壳等具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及修复的功效。因此在中医药治疗的胃癌癌前病变的文献中,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达半数以上。

3 中医药配合化疗治疗胃癌

研究证实,中医药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吕素君等[8]对60例Ⅱ~Ⅳ期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Ⅱ期胃癌患者服用化安汤加减配合化疗(TAX+5-FU+DDP)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缓解癌灶、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洪真等[9]将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服用中药配合DCF方案化疗,对照组32例单纯用DCF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虽然未能明显改善近期疗效,但是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4 中药抗胃癌的机制

4.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多数中药本身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其毒副作用较小。目前研究发现丹参、鸦胆子、川芎、苦参、葛根、瓜篓、甘草、白花蛇舌草、大黄等[10-11]中药具有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曹雯等[12]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治疗胃癌最常用的26味中草药,结果表明:常用的有白术、黄芪、党参、甘草等补气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仙鹤草等清热解毒药;有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消肿药;有陈皮、木香等理气药;有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有半夏等温化药;有麦冬、枸杞子等补阴药;有川芎、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止痛药;有神曲、谷麦芽、鸡内金等消食药。赵永斌[13]研究发现金蒲胶囊确实有杀灭和抑制肿瘤的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治疗食管贲门癌、胃癌患者总有效率为78.84%。李茂奎等[14]使用消癌平针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体内体外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形态学检查,发现消癌平针剂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阻断G1期细胞作用,使瘤体细胞主要停留G1期。

4.2 调节机体的免疫力 有研究提示,中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并可以阻止肿瘤的生长、播散和复发。林胜友等[15]对芪珍胶囊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抑瘤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白细胞,改善患者体质状况。李如军等[16]研究复方天仙胶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发现其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NK细胞活性,表明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5 讨论

综上所述,胃癌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抑制胃癌的发展、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不但研究了单味中药及中成药在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方面的作用,还探讨了其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药物机制。但是有的研究还未能深入认识到中药治疗胃癌的多环节、多靶点间的联系和影响。目前对胃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诊断标准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很多研究资料仅为一家之言,缺乏成熟的诊疗规范,因而造成了临床诊断操作的差异。今后应当努力在诊断、用药标准化以及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等方面做出实际工作。并且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或方剂,研制出合理剂型,充分发挥出中药不良反应小、作用范围广、成本低的独特优势。

[1]Hohenberger P,Gretschel S.GastricCancer[J].Lancet,2003,362(9380):305-315.

[2]陶丽,杨金坤.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6,24(2):684-686.

[3]许玲,孙大志,施俊.胃癌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6):1457.

[4]刘毅,周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64-165.

[5]魏开建.68例原发性胃癌中医证型与TNM分期的相关分析[J].福建中医药,2004,35(1):5.

[6]陈瑜.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癌前病变45例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1994,35(7):418.

[7]王垂杰,张贵元,周学文,等.阻癌胃泰冲剂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胃黏膜形态学及幽门螺杆菌变化[J].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2):79-80.

[8]吕素君,刘经选,孙春霞,等.中药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117-118.

[9]王洪真,王海滨,高宏,等.DCF方案联合扶正和胃汤治疗进展期胃癌34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0):927-929.

[10]郝淑兰,刘丽坤.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研究进展[J].新中医,2007,39(3):90-92.

[11]顾玉兰,朱海杭,卜平.几种中药抗胃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14-116.

[12]曹雯,赵爱光.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1-8.

[13]赵永斌.金蒲胶囊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与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4):45-46.

[14]李茂奎,沈建华,胥彬,等.消癌平对SGC-790胃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4):228-231.

[15]林胜友,沈敏鹤,吴良村.芪珍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胃癌临床症状改善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5(2):792-793.

[16]李如军,张勃.复方天仙胶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J].肿瘤防治杂志,2002,9(3):339-340.

猜你喜欢
证型中医药胃癌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