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声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各种农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上述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急性农药中毒事件的频繁发生,为更好地加强急性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特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全部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病例。
1.2 方法 对急性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分组、分类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变量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描述,分类变量采用病例数(%)描述。
本资料共统计到急性中毒病例134例,占全部院前急救病例的3.75%,其中急性农药中毒病例109例、死亡3例、农药中毒死亡率为2.75%。
2.1 农药中毒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男性42例,女性67例,男女之比为1:1.60;年龄4~76岁;以20~29岁年龄组最多,为39例,占农药中毒的35.78%;30~39岁年龄组次之,31例,占农药中毒的28.44%;10岁以下年龄组最少,3例,占农药中毒的2.75%。
2.2 农药中毒种类分布情况 有机磷农药中毒29例、占26.61%,除草(莠)剂农药中毒21例、占19.27%,其中百草枯中毒9例、为农药中毒的8.26%;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16例、占14.68%;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14例、占12.84%;有机氮农药中毒11例、占10.09%;沙蚕毒系农药中毒7例、占6.42%;灭鼠剂中毒6例、占5.50%,其他新型农药中毒5例、占4.59%。
2.3 农药中毒途径与意图 本资料病例均为口服中毒,除10岁以下年龄组是误服外,其余年龄组患者均为自杀口服中毒。
2.4 农药中毒地区分布情况 本资料病例城市31例,占28.44%;农村78例,占71.56%,其中送往乡卫生院的32例。
2.5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出车时间最短1min,最长4.5min,平均3.6min;到达现场时间最短3min,最长102min,平均29min;现场急救时间最短2min,最长13min,平均4min。
2.6 院前急救措施 对所有呼救的农药中毒院前急救病例及时进行电话回访,询问中毒种类、中毒途径、患者基本情况,指导患者陪伴合理进行简单急救,对已送往乡卫生院的患者积极指导当地卫生人员洗胃、应用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针对电话回访情况院前急救小组准备了相应药物、特别是特效解毒剂,到达急救现场立即给予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建立静脉通道、应用解毒剂、进行强有力的心肺功能支持、对呼吸衰竭者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支持、在乡镇卫生院患者有条件的进行彻底洗胃后再转运回医院。
2.7 农药中毒院前急救转归 109例中毒患者中,院前死亡3例,死亡率2.75%,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例6例、心肺复苏成功率66.67%。
本地区急性农药中毒特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较一致[1-2],女性多于男性、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且大多数为自杀口服中毒;中毒集中在农村,且女性患者多见,类似国内其他报道[3],与农药使用大多集中在农村一致,且攀枝花市为山区城市、小聚居大分散、城市农村高度混杂分布,这也决定了该市中毒以农村为主的特点。本资料院前急救中毒病例显著低于国内其他城市报道[4],但急性中毒作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5]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新型农药层出不穷,但急性农药中毒仍以有机磷、除草(莠)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为主,所以加强传统农药中毒救治能力培训仍是目前重中之重的任务。
目前规范的中毒急救是脱离毒物环境、清除未吸收毒物、毒物吸收入血后促进毒物排泄、特殊解毒药物、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5]。但作为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特点,院前不能及时有效清除未吸收毒物和促进毒物吸收入血后的排泄,因此院前应以脱离毒物环境、特殊解毒药物、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为主,特别应重视电话回访,问清中毒种类,准备相应特效解毒剂,对症治疗及强有力的心肺功能支持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急诊医学的临床实践性质最有利于急性中毒的救治[6],特别是利用依托型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急诊科——院内救治”的急救模式[7],重度中毒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本地区虽然没有依托型急救中心,但各个急救点是依托大型医院建立起来的,它与依托型急救中心作用类似,充分发挥各个急救点的作用能大幅提高中毒院前急救水平,提高中毒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从本资料分析农村中毒患者有很大一部分被送往乡镇卫生院,但我们观察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治,加强乡镇卫生院中毒救治能力建设,提高他们中毒救治水平应作为城市医院院前急救的一种延伸,为医院救治赢得时间、奠定基础。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疾病[8],基层医院应特别重视中毒的救治培训,加强与乡镇卫生院的联系,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向乡镇医务人员传授中毒救治知识,提高他们中毒救治能力,使农村中毒患者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强中毒防治知识宣传,普及中毒早期急救知识,提高普通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建立预防、干预中毒事件发生机制,做好有自杀倾向民众的心理疏导工作,社会及个人应生产、保管好各种毒性物质以减少误服,从而有效减少中毒事件发生,为人民健康做出不懈努力。
[1]刘淑英,赵敏,王玉芝,等.616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00-402.
[2]冯旭明,张文武,龚鸿裕,等.急诊药物中毒102例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0):705-706.
[3]李中杰,陈曙!,周静,等.25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85-287.
[4]赵毅,裴雅春.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9):675-676.
[5]宋维,黎敏.急性中毒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1221-1223.
[6]陆一鸣.重视提高急性中毒的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7):437-438.
[7]林才经,魏真.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55-356.
[8]陈锋,温俊平.依托型急救中心急性中毒流行病学与急救特点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