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璐 谭欣 宋雪诗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老年人内科重要急症之一,近年虽然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1]。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迅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是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和基本措施。兰索拉唑是一苯并咪唑衍生物,是继奥美拉唑后又一强有效的质子泵抑制剂。为观察兰索拉唑注射剂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间72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注射剂(商品名:奥维加)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①男39例,女33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5岁;②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③出血病因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中: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复合性溃疡10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1例。④近期内未用过质子泵抑制剂;⑤治疗期间未用其他可能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及抗酸剂。
患者在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后,立即给予卧床休息,禁食水,吸氧,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抗感染,重症患者予以生命体征监护、抗休克及输血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将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规格为30mg/安瓿,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36)溶于100ml生理盐水,每12h1次静脉滴注,5d为1疗程。本研究治疗期间不用止血药和其它抑酸药。如5d后出血仍不止,可另行改变治疗方案。
判断止血标准:(1)临床上无持续呕血或黑便等活动性出血征象;(2)生命体征平稳;(3)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稳中有升;(4)粪便转黄,便潜血阴性;(5)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如做胃镜检查);(6)胃管内无血液(如插入胃管)。上述任何一项成立并持续24h以上,即认为出血停止。
疗效判断标准[2]:(1)显效:用药后48h内止血;(2)有效:用药后72h内止血;(3)好转:用药后72~120h内止血;(4)无效:用药后120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72例患者显效62例(86.1%),有效5例(6.9%),好转3例(4.2%),无效疗2例(2.8%),总有效率93.1%。
兰索拉唑不良反应较少见,约占2.8%,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腹痛、恶心,停药后迅速消失;有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同中青年不同,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老年人一般全身健康状况较差,多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易出现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老年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最近有报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为6%[3]。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的胃肠粘膜糜烂和小溃疡,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4.0%~76.1%[4]。重症者出血量大且不易控制,病程进展较快且凶险,并且对内镜止血治疗耐受性亦较差,手术风险极高,死亡率较高。因此,药物治疗是控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措施,选择迅速、有效、安全性高的药物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兰索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在结构上与奥美拉唑不同,在它的侧链导入氟(F3),虽然均是吡啶类H+-K+-ATP酶抑制剂,但由于兰索拉唑具有三氟乙氧基酸代基,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高30%,亲脂性也较后者强。兰索拉唑并不直接抑制H+-K+-ATP酶,而是通过在胃壁细胞的细胞内小管的酸性环境下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磺酸和次磺酰胺形式的药物,该活性药物与H+-K+-ATP酶的巯基脱水耦联,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可抑制94%H+-K+-ATP酶的活性,迅速提高胃内pH值,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5-6]。可见,兰索拉唑可以完全阻断乙酰胆碱、胃泌素和组胺等化学介质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抑酸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兰索拉唑注射剂(奥维加)治疗我院7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总有效率达93.1%,并且用药后绝大多数患者在48~72h内即能得到有效的止血,大大的降低了死亡率,仅有2例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可见,兰索拉唑注射剂(奥维加)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作用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应用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值得在年老体弱患者中推广应用。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
[2]郭玉珍.兰索拉唑与甲氰味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8(7):89-90.
[3]William NS,John PC.Hemorrhage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the older[J].Am J Gastrol,1997,92:42-46.
[4]林世和.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J].吉林医学,1994,2:53-54.
[5]调查协作组.中国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2):1142-1147.
[6]张晓红.上消化道出血中青年与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