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瘢痕挛缩畸形的诊疗体会

2012-03-30 03:36:52谢小红唐平许科铭
当代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植皮肌腱上肢

谢小红 唐平 许科铭

自2002年8月~2008年8月,我院收治29例上肢瘢痕挛缩患者,均进行瘢痕切除,挛缩松解,整形修复术,术后患肢外观、功能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10~58岁;手部18例,腕部3例,肘部8例。致伤原因为烧伤15例,锐器伤9例,机器伤5例。其中受伤到就诊时间1a内有11例,1~3a有6例,3~10a有9例,10a以上有3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患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气囊止血带。本组13例瘢痕两侧皮肤正常,无深部组织损伤的线状瘢痕挛缩,将瘢痕组织切除后,采用“Z”字成形术与游离植皮闭合伤口。10例伴有肌肉、肌腱、关节囊挛缩、关节脱位等深部组织损伤,行肌腱延长或切断、关节囊切开、关节复位或融合手术。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如基地组织良好、有血运组织覆盖,可用短层皮片移植修复;如创面内无血运组织裸露,则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

本组病例中,采用“Z”字成形术13例,单纯游离植皮术9例,皮瓣修复术7例,其中前臂逆行岛状皮瓣2例,指根部岛状皮瓣4例,邻指皮瓣1例。

2 结果

本组29例病例中,“Z”字成形术及皮瓣移植术病例其创面均I期愈合,游离植皮术病例中有3例小面积皮片坏死,经换药后II期愈合。29例病例随访时间3~48个月,7例皮瓣移植术患者患肢外观满意,9例游离植皮术患者有3例再次发生瘢痕挛缩,并有植皮区色素沉着。10例行深层组织挛缩松解的患者5例畸形完全矫正,功能及外形恢复正常;4例畸形部分矫正,功能及外观部分改善;1例畸形无明显矫正,功能无改善,为病程18a患者。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

上肢瘢痕挛缩可影响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和骨关节的血运及发育,还可引起关节僵硬挛缩、脱位变形等,严重影响上肢功能,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整形应尽早进行,一般以创面愈合后3个月~1a内行手术治疗[1]。从本组病例来看,病史短的患者,多为单纯皮肤瘢痕挛缩,即使合并有深部组织损伤,也还未造成关节脱位变形,故手术相对简单,疗效理想;而病程较长患者多合并肌腱挛缩、关节脱位,手术较复杂,疗效也不尽如人意。

3.2 手术治疗的要点

(1)有效止血、彻底解除挛缩。手术应在止血带阻断血流,保持术野清晰前提下进行,行肌腱、关节挛缩松解时,尽量锐性分离,避免粗暴操作,避免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撕裂,再次引发粘连挛缩。

(2)创面的修复。上肢瘢痕挛缩切除松解后,常造成继发创面及皮肤缺损。修复创面要以恢复功能和美学效果两方面来考虑,选择较适宜的修复方法[2]。我们的体会是:①周围皮肤条件良好的线状瘢痕,首选“Z”字成形术。②挛缩瘢痕较浅,范围较大,无明显神经、血管、肌腱和关节外露者,游离植皮是较好的选择[3-4]。③对于瘢痕较深合并神经、血管、肌腱、和关节外露患者,需采用皮瓣修复。

3.3 术后康复

本组病例中,15例术后用石膏或支具制动3~6周,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及损伤组织康复。术后3d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被动活动,伤口拆线后鼓励患者主动活动。通过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牵伸肌腱、关节囊及韧带,可防止关节再次挛缩、僵硬,是恢复手及上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1] 张涤生.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0.

[2] 黎忠文,梁善荣.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损伤32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21(1):23-25.

[3] 李世荣,王珍祥,毋巨龙,等.412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J].中华烧伤杂志,2000,16(6):366.

[4] 朱太君.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32):113.

猜你喜欢
植皮肌腱上肢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中药透皮技术对植皮术后坏死的临床应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对接受烧伤植皮手术患者的植皮区进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