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2012-03-29 08:08罗仁浩陈秀玲罗仁瀚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面瘫经络电针

罗仁浩,陈秀玲,罗仁瀚

(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26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360;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29)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以春秋季节常见[1]。其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或伴疼痛,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流口水,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症状[2]。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很多,且疗效尚可。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透刺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经我院针灸科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门诊病患,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32±3.5)岁,病程在1~30天,平均病程(14±2.3)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为(33±3.6)岁,病程在1~30天,平均病程为(13±2.5)天。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20~50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排除Guillain-Barré综合症、雷-亨综合症、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莱姆病、脑桥-小脑角综合症、糖尿病神经病及肿瘤;排除心脑血管、肝脏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穴位透刺疗法,取穴: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下关透听宫、水沟透地仓,均患侧取穴。操作步骤:患者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具用华佗牌直径0.30 mm、长4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方向是由健侧向患侧刺,用押手掌握针尖的方向和深浅,注意针刺深度要在皮下进行,过深则透入口腔内或造成皮下出血;刺手缓慢进针,直至所需深度。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

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取穴[4]:太阳、地仓、颊车、阳白、翳风、合谷。操作步骤:患者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具选用华佗牌直径为0.30 mm、长40 mm不锈钢毫针,上述穴位刺入常规深度,合谷健侧取穴,余穴均患侧取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

3 疗效评定

3.1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表情自如,谈笑时无口眼㖞斜,饮食正常;显效:面部静观基本无异常,做轻度鼓腮或眦牙动作时有轻微口㖞;好转:症状较前改善,但额纹消失不对称,谈笑时仍有口眼㖞斜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价[6]

FDI量表共10项,分为两类。第一类反映躯体功能,含1~5项,每项分4个等级,记分从2到5,相应功能障碍从重到轻。第二类反应社会生活功能,含6~10项,每项分6个等级,记分从1到6,相应功能障碍从重到轻,满分55分。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结果

4.1 总体疗效评价

两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FDI量表评分 见表2。

表2 两组FDI评分比较

5 讨论

周围性面瘫病因未明,患者大多有局部受凉或风吹史,往往认为由于病毒感染而使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从而使神经受压迫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骨膜炎,产生面神经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致。治疗方面[6],急性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加抗病毒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等等;恢复期以营养神经、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为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发生肌肉萎缩。

中医学没有“周围性面瘫”一名,本病当属“卒口僻”、“口目僻”、“口眼斜”等。本病源于《灵枢经·经筋篇》,经云:“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引颊移口”,其病机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患病[7]。治疗原则以“通畅络脉”为法[6]。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颇多,尤其以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较多,且疗效较好,但是治疗面瘫的针刺手法历来存在各种争议。譬如电针是临床常用的针刺方法,具有简便、针感强和频率可控、持久的优点,是针灸科常规疗法之一,但使用不当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有一定副作用。有学者[8]认为,在周围性面瘫早期,神经正处于急性炎症水肿阶段,若用电针连续刺激,会使神经组织水肿加剧,进一步损害面神经。因为电流可使水肿的神经功能激发起来,而此时神经处于麻痹状态,以致于它还不能适应这种电流的刺激,从而造成神经的不可逆反应而不利于恢复,所以认为在发病后1周内使用电针是不妥的。透刺属古法九针中“毛刺”、“浮刺”范畴,与现代所言浅刺之法亦相类似,主要用于病位较浅的病症,而本病病机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病位偏于浅表,适合透刺治疗。正如《素问·刺要》所曰:“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天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研究提示[9]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较常规针刺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调整阴阳、扶助正气、活血化瘀功能,从而消除面神经炎性水肿,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神经修复,提高面瘫肌群的张力。“头为诸阳之会”,头面经络密布,采用透刺疗法,一针刺多穴,取穴少,减少进针疼痛及对皮肤的创伤,又可以使脏腑与经络、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经气得以沟通交融,针感范围大,弥补了常规取穴之不足,使多经同时得气,加强祛风活血通络的功效。

总结观察结果,证明用穴位透刺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当然,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单纯针灸治疗,有时会贻误病情,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尤其是一些难治性面瘫。因此,不必拘于一法,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激素加抗病毒治疗等等,以提高疗效。

[1] 贾明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5例[J].光明中医,2010(2):297

[2] 李岚.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7):59-60

[3] 沈峰,严道南.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5(1):21-22

[4] 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1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6] 文希,许能贵,易玮,等.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42(7):75 -77

[7] 彭俐.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J].光明中医,2008(6):831

[8] 王丽莉,宣丽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3):144 -147

[9] 黎波,熊峻,杜元灏,等.透刺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381 -1383

猜你喜欢
面瘫经络电针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电针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