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

2012-03-28 03:10封文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材

封文丽

(河北经贸大学 金融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国际结算是外汇银行在国际间办理资金转移和货币收付,结清因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示的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国际结算》是一门国际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金融学主干专业课,涉及大量英文单证如汇票(bill of exchange/draft)、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及结算方式如汇款(remittance)、托收(collection)等业务操作。为实现培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非常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运用外语解决银行国际业务等专业问题的能力,强化了金融学院毕业生在重点财经大学研究生录取及各大金融机构校园招聘考试、面试中的优势。然而,毋庸讳言,相对于母语教学,双语教学开展的时间尚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到位,加之地方院校金融专业受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和实施瓶颈,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此,笔者就学校《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提出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一、科学选用双语教材

教材选用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较之母语教学,双语授课的教材选用更具特殊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直接。英文原版教材有很多优点,比如语言纯正,信息量大,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注重金融业发展的前沿,案例多,内容新,失真少,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然而,原版教材也有许多局限性,一方面教材编著及出版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外文教材系统性不强,知识体系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大多是以编者所在的金融业发达的欧美国家为背景,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实践不能完全相符。如作为贸易融资的国际保理(Factoring)已成为欧美国际银行业非常成熟的业务,而在我国除中国银行外,其他银行刚开始涉猎,业务量很小。再如备用信用证(Standby credit)在美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很常用,而在我国大多使用跟单信用证(Documentary credit),等等。因此,经过多番对比后,目前我们选用了由王益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国际支付与结算》(International Payments and Settlements)双语教材。全书内容共14章,涵盖了国际支付与结算的主要方式、结算工具、单据和结算规则等,内容较为全面详实。相对于原版教材而言,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实务性和操作性较强等特点,较适合作为金融专业双语教材使用。然而,尽管我们选用的是其2009年版的修订本,在书中第11章补充了作为规范国际信用证结算业务重要规则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UCP600)和《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681)的内容,但是前面第七章信用证实务中的内容仍然基于旧版本UCP500进行编写,因此教材的时效性较差。此外,此书编者任教于国家重点高校,授课对象的英语基础显著高于省属普通高校,学生要完全理解掌握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与非双语课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强调“优、统、重”,而应根据本校金融专业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并结合中国银行业国际结算的实践特点,组织相关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自行编写更具针对性的双语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国际结算》作为省级精品课程,为教材建设提供了平台。我们可将现有的教学课件及教案完善整理,选用同类原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体系,在参加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充实有关国际结算业务操作的最新的第一手案例资料,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再争取学校相关经费支持,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实际教学经验的双语教师编写自用的《国际结算》双语教材。之后,也可根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和修改建议,对教材进行修订。

二、精心组织授课对象

扎实的外语基础是双语课程学习者必需的知识储备,只有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并能熟练运用,学习者才能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单证制作与审核实务等内容,进而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国际结算》课程选取已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左右水平的大三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实践。然而,由于多数双语课对于公司金融、信用管理、金融工程及保险专业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不少学生出于功利目的,基于双语课学分不像其他非双语课容易获得的假设,会放弃选修实质上对于他们专业学习及未来就业均十分重要的双语课。这样,双语《国际结算》的授课对象只剩下作为必修课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双语课在学校的普及,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双语课在金融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此外,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一门选修课如果连续两年未实际开设将被自动撤销,致使双语课程门数越来越少,双语教师积极性也越来越低。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做法有:一是适当扩大双语《国际结算》作为必修课的专业范围,结合未来的毕业去向,可考虑除国际金融专业外,在多数学生将选择银行为就职方向的公司金融、信用管理专业也开设为必修课。二是酌情增加双语《国际结算》选修课的学分。为了鼓励更多的金融工程及保险专业尤其是四级成绩较好的学生选修双语《国际结算》课程,学校可考虑将双语课程的选修学分比同类非双语课程高出0.5~1个学分,以作为对学习双语课程付出更多艰辛的学生的奖励。三是在学院未来推出的由品学兼优学生组成的培优实验班中率先实施双语教学,使学生由衷感到能有资格学习双语课程是一种荣耀,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可鼓励英语较差的学生克服对双语课程的畏惧心理,进而大胆选修双语课程。

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在《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中适合选择何种模式,或许是任课教师的最大困惑。是选择对师生外语语言水平要求较高、让学生完全理解和融入授课使用语言的文化环境中的(Immersion Model)模式,还是选用逐渐由外文和母语并重到减少母语直至最后放弃母语使用的过渡型(Transitional Model)模式,亦或是以母语讲授为主,辅助于外文解释的保持型(Maintenance Model)模式不能一概而论,而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外语好或有意出国深造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强化自己的外语水平,倾向于外语授课比例越高越好,最好全英文讲授;而外语水平较低的,则只想通过考试,成绩合格,最终获得学分。他们认为毕业后能进外资银行的概率很低,未来工作中专业英语使用很少,还不如多学些专业知识更实际,因此便希望中文讲授多多益善。因此,可尝试打乱原有的按学生自然班安排的教学计划,根据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本人意愿对授课学生进行重新分班,分层次授课。可将成绩最好又喜欢英语的同学划为同一班级,对其采用过渡型甚至浸入型教学模式,教师可尝试全英语教学或至少80%以上的英语表达;对于英语程度最低的学生,应采用同时使用中文和英语讲解的双重语言模式,并且英语讲解比例可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逐步将学生引入到双语教学环境中来;而对于外语水平居中的学生,可采用英语授课占比一半左右的保持型模式。

在不同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中,中英文讲授比重均应有所区别。但总体思想是相对简单的内容主要采用英语讲授,而复杂的理论和实务部分在采用英语讲授的同时还应结合中文解释。就《国际结算》而言,一些有关国际结算制度、国际惯例的历史性变迁等概述性质的内容,因涉及的主要是基础英语词汇,可尽量用英文讲授。而有关汇票(bill of exchange/draft)、本票(promissory note)、支票(check)等票据(bills),发票(invoice)、提单(bill of lading B/L)、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等单据(documents)及汇款(remittance)、托收(collection)、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等结算方式的有关内容,因学生对这些金融专业英语词汇掌握不够,在授课过程中,即便用英文讲授,因多数同学理解困难,还必须用中文重复,既费时又低效,倒不如完全用中文讲授业务操作过程。但需要强调的是,涉及到的专业词汇教师必须用英文讲解。因这些票据和单据在不同结算方式操作中会多次使用,这样经过教师课堂反复讲授,学生就很轻易地记牢了。

四、积极培养后备师资

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双语教师所固有的、与一般教师不尽相同的职业素质,是对双语教学对象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由此可见,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内容,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准。

师资是制约我院“双语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学校现任的双语教师均先后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双语教师教学资格认证,并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和学位,也分别接受过层次不同的、专门系统的双语培训,但师资队伍建设未形成梯队,并且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四十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过低。由于作为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指标的学生打分与职称评定挂钩,而多数学生给双语课程的打分往往偏低。因此,对于面临职称评定压力的许多青年教师而言,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意愿主动开设专业双语课,从而导致现有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培养后备师资,学校应出台行之有效的调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首先,应科学、公平地计算双语教学课程的工作量。一般而言,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为同课程中文教学工作量的2~3倍。教师要准备外文讲义、用外文备课讲课、批改外文作业、外文命题并阅卷。此外,还可能因教学占用时间太多而影响自己的科研工作。其次,在职称评聘上,应给予双语教学课程一定的加分奖励。再次,定期举行双语教学观摩比赛活动,以促进双语教学的研究及其示范作用的发挥。最后,有计划地输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培养和锻炼双语青年教师,使其早日胜任双语教学工作。

五、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师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与其他非双语课程相似,《国际结算》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及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最有资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学评教”的方式仍然适用于《国际结算》。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双语教学不能盲目套用一般课程的评价标准,应增加双语教学过程考核及学校督导专家对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对原有的结果性评价结果进行一定的修正,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双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采用闭卷考试检查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外,还应通过记录学生在平时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来考核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情况。考试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对于督促学生复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设计一份好的试卷也是双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结合《国际结算》课程特点及双语教学目标,笔者在拟卷时偏重于单证结算业务操作,其中,汇票制作、电汇(T/T)、跟单托收、不可撤销信用证等题型占比达65%,识记性题型只占35%左右。不同于基础英语,词汇(vocabulary)部分考核全部是诸如SWIFT之类的专有名词。试卷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题量和难易程度适中,如表1所示,2009级国际金融1班、2班学生双语课,其中90分以上占比11.11%,60分以下(不及格)仅占6.06%,近1/3学生成绩为中等(70~79分),呈现较标准的正态分布,反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双语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表1 《国际结算》期末考试成绩统计

[1]王春月.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高校教育研究,2009,(2).

[2]丁宁.大学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3]张文强.《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07,(6).

[4]廖俭.货币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5]汤凌霄.走出金融学双语教学的困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5).

[6]崔蕊.王维翊.经济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7]李树杰.浅议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双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