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研究

2012-03-28 20:04林正军王克非
关键词:补语构式句法

林正军,王克非

(1.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2.东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动词词组“起来”是由动词“起”和“来”组合而成的动补词组。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起,能立也。从走,己声。”即“起”最初含义是能举足起立。而“来”的最初含义是田地里的一种优良麦子,一根麦秆上有两颗麦穗,所以“来”字像麦芒麦刺的形状。来(麦子)是从外域引进来的植物,后来意义才引申为往来的“来”。“起来”合并为一个词后,“起”是主动词,意为“举足起立”;“来”为次动词,做补语,意为“由远及近”;词组“起来”的基本义为“由躺而坐;由坐而站”。

现代汉语中的“起来”有多种不同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对于汉语词组“起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上。殷树林[1][2]和余光武、司惠文[3]研究了含有“起来”的不同句式以及“起来”在其中的功能和语义;吕叔湘[4]和宋玉柱[5][6]研究了“起来”在不同句式和搭配中的语义和用法。对“起来”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动词(或形容词)+起来”的语义以及“起来”在该搭配中的功能[7]。这些研究多为基于例证的自省式研究,对词义的划分不够全面并带有主观性,对理据性探讨不够。本研究按照“起来”在实例中不同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差别,概括出含有“起来”的句法构式,研究“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及其理据,探讨不同句法构式中“起来”的语义联系。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构式语法[8][9]的相关理论来解读“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语义和功能。句子和句子结构都是构式,具体句子(即实例构式)是句法构式(即抽象的句子结构)的体现,句法构式是对句子的抽象和概括。句法构式本身有独立的形式和语义,对进入句法构式中的成分(词汇)进行管窥和压制,容许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符合句法构式要求的成分进入构式,阻止那些在语义和(或)句法功能上不符合要求的成分进入构式,对在语义和(或)功能上不完全符合要求的成分进行压制,使其语义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满足构式的需求。同时,进入句法构式的成分之间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相互作用。

构式语法的研究方法强调“自下而上”,即从语言中的一些具体运用实例做起,进而对一些普遍的语言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10]。“起来”能与什么样的词组合,组合后又表示什么意思,都得根据语言实践来分析判断[11]2-38。按照以上研究方法和理念,我们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下载500条含有“起来”的语料,这些语料中含有“起来”521例(有的条目中含有不止1例“起来”),其中有7例“起来”为“起”和“来”的偶合,如例(1),不是词组“起来”,另外还有2条语料完全重复,排除这些语料后我们共得492条语料,含有词组“起来”513例。

(1)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

我们按照“起来”在句子中句法功能的由实到虚、语义的由具体到抽象依次标为[起来](Ⅰ)、[起来](Ⅱ)、[起来](Ⅲ)……,如我们把例(2)标注为:

(2)张良一早[起来](Ⅰ),就赶到桥上去。

从这个句子中概括出该句的句法构式为: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谓语(起来)。为方便对句法结构的分析,我们概括出的句法结构出自句子的深层结构。如,我们把“他叫张良起来”和“他把张良叫起来”中的“张良”看做主语(即逻辑主语)、“起来”看做谓语(即逻辑谓语),这两个句子的深层结构包含“张良起来”(主语+谓语)。

二、“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

通过对513例含有“起来”实例的概括,我们得到以下8个含有“起来”的抽象句法构式:

(Ⅰ)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或物)+谓语(起来)(+动词词组作补语)

(Ⅱ)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或物)+谓语(起来)+动词词组做补语

(Ⅲ)主语(无行为能力的事物或事件)+谓语(起来)

(Ⅳ)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或动物)+谓语(位移动词)+补语(起来)

(Ⅴ)主语(人或物)+谓语(非位移类动词或形容词)+补语(起来)

(Ⅵ)主语(人或物)+[感知动词+起来](相当于英语中的感知系动词)+表语(形容词)}(谓语)

(Ⅶ)动词+起来(话题或主语)…

(Ⅷ){心智动词(看、听、说、想、算等)+起来}(插入成分)

在含有“起来”的不同句法构式中,“起来”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在构式(Ⅰ)、(Ⅱ)和(Ⅲ)中,“起来”都是实义动词充当谓语,句法构式(Ⅰ)为最基本的主谓结构句,间或在谓语动词后会出现动词词组做补语,如“起来吃饭”,“起来”为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主语为有施事能力的人或物,表示人或物“从躺到坐或立,或从坐到立”,此为“起来”的本义,也是其他词义的源头。句法构式(Ⅱ)看似同句法构式(Ⅰ),但句法构式(Ⅱ)中的“起来”表示抽象的含义,泛指“兴起、奋起、升起”,其后做补语的动词词组通常不省略,如“起来反抗”。句法构式(Ⅲ)中的主语为“无行为能力的事物或事件”,“起来”仍为不及物动词作谓语,但因为主语为没有行为能力的事物或事件,此时的语义表示“事物或事件的从无到有”,如“辛亥革命以后呢,这个就是所谓‘新学’又起来了”。构式(Ⅳ)和(Ⅴ)中,“起来”都是充当补语,句法构式(Ⅳ)中的谓语动词为位移动词,“起来”的句法功能弱化为补语;同时,主动词已经表达并剥夺了“起来”中表示位置移动的语义成分,致使该构式中的“起来”仅含有“从下到上、从低到高”的语义成分,如“站起来”。句法构式(Ⅴ)中做谓语的主动词为不含“位移义”的行为动词或形容词,“起来”原先含有的“位移义”被主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语义压制,该构式中的“起来”只表达“动作或状态的起始、发展、状态或结果”,如“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这样,汽车消费信贷就会很快繁荣起来”。

与殷树林对句法构式(Ⅵ)和(Ⅶ)的解读不同,我们认为构式(Ⅵ)为“主系表”结构,“起来”前的动词为感知动词,“起来”与感知动词一起构成感知系动词,“感知动词+起来”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类似于英语中的感知系动词,如“看起来”相当于look,“听起来”相当于sound,“摸起来”相当于feel,“尝起来”相当于taste,“闻起来”相当于smell。该构式中的“起来”没有独立的句法功能,和感知行为动词一起构成感知系动词,其语义已经不是动词“起来”的原本含义,已经不表示动作由低到高的状态变化,其原本作为动词的那部分词义已被弱化甚至是虚化,隐约含有“(动作)由始至终”的语义成分。构式(Ⅶ)中,“起来”和其前的动词构成句子的主语或话题,其内部结构是“主语/话题(动词+起来)+谓语/主谓”,其中的“起来”有帮助其前动词实现名词化的功能,“动词+起来”充当句子的话题或主语,“起来”是话题或主语标记语[12],其语义与句法构式(Ⅵ)中的“起来”相同,被弱化为“(动作)由始至终”。关于构式(Ⅶ)中“起来”的语义和用法有另两种观点,吴洁敏[11]47认为该构式中的“起来”为承接助词,语义含有“……时候”或“一……”的意思;刘月华[7]把该构式中的“起来”看做一种特殊用法,认为其语义含有“从……方面(说明、评论人或事物)”的意思。句法构式(Ⅷ)中,“看、听(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心智义)、说、想、算”等有限的几个心智动词与“起来”连用,构成句子的插入成分,加强估计揣测的语气,“起来”使这种估计揣测语气更加明显,其语义已经变得十分虚化[11],隐约含有“起始和延续”的语义成分。我们认为少数“心智动词+起来”具有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的功能,增加话语的交际性特征。句法构式(Ⅵ)、(Ⅶ)和(Ⅷ)中“起来”的语义相近,但句法功能不同,其所在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侧重点各不相同,例(3)强调的是“这首歌”通过“听起来”凸显其固有性质“很美”,例(4)强调的是“吃饺子”是“容易的”,但“包饺子”可能是“麻烦的”。例(5)、(6)中,插入成分“听起来”与例(3)中作为感知系动词的“听起来”在功能和语义上是有差别的,插入成分“听起来”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灵活,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以在主谓之间,例(5)、(6)往往用在对话语体中,说话人通过插入成分来表达揣测和向听话人求证的语气。

(3)这首歌听起来很美。

(4)饺子吃起来容易。

(5)听起来,这首歌很美。

(6)这首歌,听起来,很美。

三、“起来”功能多样性和语义多义性的理据探讨

(一)句法构式对“起来”的功能和语义压制

句法构式本身具有构式义,当动词词组“起来”用于最基本构式“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或物)+谓语(起来)”以外的其他构式时,这些构式会对该词组的功能和(或)词义产生压制,使其符合新构式对其功能和(或)语义的需求。句法构式(Ⅳ)和(Ⅴ)中的“起来”做补语,其句法功能被弱化,其原有的“位移义”也被主动词或形容词压制。句法构式(Ⅵ)、(Ⅶ)和(Ⅷ)中的“起来”已被语法化,(Ⅵ)“感知动词+起来”用在感知对象和感知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之间,“起来”帮助感知行为动词构成感知系动词,带有一定的词缀功能;(Ⅶ)中“动词+起来”充当句子的话题或主语,而话题或主语通常由名词来充当,其中的“起来”帮助其前的动词实现名词化。(Ⅷ)中的“动词+起来”为句子的插入成分,“起来”帮助动词构成插入成分,起到了加强揣测语气的功能,三个句法构式中“起来”的词义均被弱化。

(二)“起来”与句子中其他成分在功能和语义上的互动

组成具体构式的各成分之间在功能和语义上相互作用。动词词组“起来”在基本或原始的主谓构式中充当谓语,在“主谓补”的构式中可以充当补语,在“主系表”的构式中与感知行为动词一起构成感知系动词。这些变化主要是由“起来”在构式中的位置所决定,受构式中其他词汇的功能牵制,如在“主谓补”构式中,一方面“起来”处在补语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其前的动词已经占据了谓语的位置,“起来”已不可能再充当同一构式中的谓语。

“起来”的不同语义主要源于其与构式中不同成分之间的互动。当构式(Ⅰ)后出现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做补语时,“起来”的具体词义,即“从躺到坐或立,或从坐到立”,会更加明朗,如“起来干活”;构式(Ⅱ)中,“起来”的语义受其后表示抽象动作行为动词的牵制,如“起来革命”。句法构式(Ⅲ)为含有“起来”做谓语的主谓构式,主语为无行为能力的事物或事件,本身不能发出任何行为动作,该构式中“起来”的词义必须由施事的主动行为变成事物或事件的自然行为或受事的被动行为,如“火势又起来了”。句法构式(Ⅳ)中,人或其他有行为能力的施事做主语,谓语为位移动词,如“站、坐、爬、提、拿”等,这些动词优先占有表示位移的语义成分。句法构式(Ⅴ)中的谓语为除位移动词以外的动词或形容词,这些动词或形容词在句子中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在句中充当补语“起来”的语义发生变化,其原有的表示“位移”成分遭到压制。

句法构式(Ⅵ)、(Ⅶ)和(Ⅷ)中“起来”的功能和语义也受到句子中其他成分牵制。句法构式(Ⅵ)中“感知动词+起来”的前面是表示感知对象的主语,后面是表示感知对象性质特征的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感知动词+起来”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必然带有联系动词的特征,汉语中没有独立存在的感知系动词,“起来”帮助感知行为动词一起构成感知系动词。句法构式(Ⅶ)中,“动词+起来”处于句子话题或主语的位置,其后的主谓或谓语多为对话题或主语的描述,而动词本身通常不能作为话题或主语,该构式中“起来”帮助其前的动词实现名词化。句法构式(Ⅷ)中,“心智动词(看、听、说、想、算等)+起来”在整个句子中只是插入成分,“起来”起到了加强揣测语气的功能。

四、不同句法构式中“起来”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关系

“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类:实词作谓语;实词作补语;虚词作附属成分,其句法功能经历了由实到虚的变化。“起来”的词义大体上可以分为4类:(A)(人)由躺而坐;由坐而站,如构式(Ⅰ)中“起来”的语义;(B)(事物或事件的)从无到有,包括构式(Ⅱ)和(Ⅲ)中“起来”的词义;(C)动作的由低到高,如构式(Ⅳ)中“起来”的语义;(D)动作或状态的起点、过程或结果,包括构式(Ⅴ)中“起来”与动词或形容词连用的语义;(E)(动作)由始至终,包括构式(Ⅵ)、(Ⅶ)和(Ⅷ)中“起来”的语义。这些词义构成了一个范畴,(A)为源词义,其他词义衍生自源词义。

从语法化的视角来看,“起来”的词义从(A)到(E)经历了词义抽象化和虚化的过程。衍生词义(B)、(D)和(E)与源词义(A)之间存在隐喻性的语义关系,是“起来”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映射。动词词组“起来”就其原始的指示意义(denotation)而言,是指“(人)由躺而坐;由坐而站”;就其涵义(connotation)而言,包括如下语义成分:(ⅰ)从无到有,从不显著到显著,人躺着不如坐着或站着时的目标显著、坐着不如站着时的目标显著;(ⅱ)包含动作的起点、过程和终点,“起来”动作的起点是躺、终点是坐或站,或者起点是坐、终点是站,包含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过程。衍生词义(B)、(D)和(E)正是“起来”的涵义映射于其他动作行为、事物或事件。衍生词义(C)与源词义(A)之间存在转喻性的语义关系,(A)词义中包含的语义成分为[+位移;+从低到高],而“位移义”在构式(Ⅳ)中被位移动词剥夺,致使“起来”只含有(C)词义“从低到高”。

五、结 语

“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含有“起来”的基本句法构式是“主语(有行为能力的人或物)+谓语(起来)”,“起来”进入其他不同句法构式以后,在功能和语义上受到压制,使其在功能和语义上符合不同构式的要求;同时“起来”在进入新的句法构式后还与构式中的其他成分产生相互作用,其语义和功能会受其他成分的牵制。“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类:实词作谓语;实词作补语;虚词作附属成分,其句法功能经历了由实到虚的变化。“起来”在这些不同句法构式中的语义包括:(A)(人)由躺而坐;由坐而站;(B)(事物或事件的)从无到有;(C)动作的由低到高;(D)动作或状态的起点、过程或结果;(E)(动作)由始至终。这些词义经历了由实到虚、由强到弱的发展变化,不同的词义间存在隐喻或转喻的语义关系。

[1]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a(2):29-38.

[2]殷树林.“NP+(状)+V起来+AP”格式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b(1):59-65.

[3]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汉语研究,2008(1):69-78.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441-443.

[5]宋玉柱.说“起来”及与之有关的一种句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1):16-21.

[6]宋玉柱.现代汉语语法论集[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108-110.

[7]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341-380.

[8]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1-23.

[9]吴春红,刘富华.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处所范畴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9-93.

[10]牛保义.构式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0.

[11]吴洁敏.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

[12]唐正大.从独立动词到话题标记——“起来”语法化模式的理据性[A].沈家煊,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C].商务印书馆,2005:252-266.

猜你喜欢
补语构式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