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玉米杂交种的演变历程与发展对策

2012-03-28 18:11邵思全李琰聪赵毕昆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保山市杂交种全市

邵思全 李琰聪 赵毕昆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保山 67800)

保山市位于云南西部、辖区有四县一区,其中隆阳和腾冲是云南省内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区)之一。目前玉米是全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2011年播种面积7.71万hm2,平均产量400.4kg/667m2,自6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示范推广玉米杂交种以来,其播种面积从60年代平均4.6万hm2上升到2011年的7.71万hm2,总产由7.576万t上升到46.33万t。尤其是80年代保山市提出玉米搞突破,加大力度推广杂交种,全市玉米单产比60年代平均增产123%,总产增加147%。因此,认真总结全市玉米杂交种的演变历程寻找存在差距和发展对策,对指导今后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和选育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然概况

保山市位于云南西部,地处北纬24°07′至25°52′,东经98°05′至100°02′之间。气候属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干夏雨,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8~21.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8~26.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7.5~14.1℃,活动积温为4639.7~7806.8℃,日照时数为2046.5~2327.4h,平均年降雨量740.2~2097.5mm(其中腾冲、龙陵降水在1500~2097.5mm之间),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0.6%~85%,无霜期234~341d,局部地区春、夏、秋三季偶尔会出现冰雹灾害。全市总面积19041km2,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为3780m,最低海拔为523m,属于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复杂地域生态特点,给玉米生产带来一定难度。全市常年耕地面积为15.4万hm2,其中水稻面积为6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78个1km2以上的小坝子。玉米播种面积2011年7.71万hm2,60%的面积分布在1700m以上的山区和半山区。其余面积主要种植甘蔗、烤烟、茶叶等作物。

2 全市玉米杂交种的演变历程

1969年以前,全市以地方品种为主,加之耕作粗放,种植面积较少,10年平均6万hm2,平均产量仅110kg/667m2。

2.1 玉米杂交种起步阶段

1970至1979年,以地方品种、群改种和顶交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单交种示范推广时期,这时全市玉米播种面积有一定增长,10年平均4.73万hm2,占全市粮豆面积的34%。主要示范推广的杂交种是丹玉6号、中单2号、墨白1号、墨白94及农家品种黄马牙等。由于采用新品种及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使玉米单产有一定上升,平均产量达148kg/667m2。比1969年增35%,平均产量年递增3.8kg/667m2。

2.2 玉米杂交种增长阶段

1980至1989年,以单交种、顶交种和地方品种并重时期,这一阶段全市玉米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10年平均5.27万hm2,占秋收粮豆面积的38%。杂交种推广面积占全市玉米面积的50%左右,推广品种主要有莫A、京杂6号、会单4号、中单2号、辽轮531,搭配李三顶、中回顶、本三、本A及地方黄马牙等品种。玉米平均产量上升到190kg/667m2,比“逐步扩大阶段”平均增产42kg/667m2,增幅达29%,10年平均递增4.2kg/667m2。

2.3 种植面积快速增长阶段

1990至1999年,以单交种为主推的杂交种时期,这一阶段,保山市提出“小春打基础、稻谷稳大局、玉米搞突破、杂粮作添补”的战略指导思想。各级成立了包谷突破领导小组,采取政、技、物结合的办法,应用先进的玉米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大办包谷样板,扩大了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单产大幅度提高,推广玉米杂交种面积从1993年的3.18万hm2,增加到1999年的4.55万hm2,年平均3.73万hm2,占全市10年平均玉米播种面积5.07万hm2的74%,占秋收粮豆总面积的38%。主要推广品种有保玉7号、会单4号、辽轮531、晴三、莫A等,搭配品种有保玉8号、连玉三号、掖单13号等。玉米10年平均产量245kg/667m2,比“大幅度增长阶段”增55kg/667m2,增幅29%,10年平均递增5.5kg/667m2。

2.4 普及和扩大抗病高产玉米单交种阶段

2000至2011年,保山市实施了玉米育种协作攻关项目、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玉米产业的示范县等项目及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通过上述措施的组织落实,推动了保山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全市杂交玉米覆盖率达96%以上, 实现了一轮品种更新,彻底更换了莫A、辽轮531、会单4号等老品种,2000年玉米播种面积5.07万hm2、杂交种覆盖率73.6%、平均产量245kg/667m2、总产18.62万t, 2011年播种面积7.71万hm2、杂交种覆盖率96%、平均产量400.4kg/667m2、总产46.33万t,分别增加了52.2%、30.4%、63.4%、148.8%。此阶段是快速增长阶段,虽然缓解了一定的玉米供求矛盾,但从总体看,全市需大于供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为解决全市玉米供求矛盾,保证粮食安全,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畜牧需要,必须加快玉米杂交种更新换代步伐。

3 玉米杂交种演变历程中的主要存在问题与差距

1)20世纪60至80年代适宜对路杂交种少,限制了全市推广速度及覆盖率,导致玉米单产提高缓慢。由于保山市地势复杂,自然生态条件特殊,即玉米生育期间气温偏低,日照较少,降水量多(如龙陵县达1000mm以上),因而造成玉米病害种类多,发病程度严重。尤其全市玉米面积6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100m范围的山区和半山区,土壤瘦薄,因此,多数外引玉米杂交种在这里适应性不理想,如60年代引进的罗马尼亚双交种及金皇后,就严重感染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70年代引进的丹玉6号品质较差,20世纪80至90年代前期引进的莫A、京杂6号、莫三、农大60、沈单7号、掖单系列等品种,在玉米生产上,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广大山区,除严重感染穗粒腐病和玉米灰斑病外,有的还高感大斑病和玉米锈病,生产上出现丰产不丰收。20世纪90年代后期,保山市自育品种保玉7号和云南省内育出的会单4号、晴三等品种对山区生态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1999年以上品种运用推广面积占全市杂交玉米面积的60%以上,到90年代末,单产提高到287kg/667m2。但与云南省先进的市区相比,只相当于70年代末的产量水平,差距显而易见。

2)玉米生产基础条件较差,抗灾能力弱,造成年度间和各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栽培角度上看,影响保山市玉米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一是大部分山区土壤瘠瘦、投入不足;二是玉米播种季节(清明、谷雨)、降水量少而不稳,发生旱情频率大,严重影响玉米全苗或适期播种;三是由于玉米生育中后期,往往出现低温、高湿、寡照气候,造成玉米病虫害种类多,发病程度严重,导致一方面减产,另一方面对玉米主产区增产潜力较大的杂交种,在这里适应性不理想,推广应用上受到限制,使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慢,致使一部分高寒山区长期种植生产力较低的地方品种,从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另外,由于玉米生态条件特殊,给玉米生产带来年度间产量不稳定,波动幅度大,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存在年度之间产量差异48~81kg/667m2之间。影响年度间产量不稳定的因素较多,最主要的是缺乏优质、多抗、高产、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今后应加大力度选育推广适应型玉米新品种,采用先进的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缩小年度间产量不稳的差距。另外是怒江以东的隆阳、施甸、昌宁三县(区)与怒江以西的腾冲、龙陵两县玉米生产发展十分不平衡,江东三县(区)历年平均单产比江西腾龙两县相差68kg/667m2左右,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还是缺乏抗逆性强的玉米新组合,只要解决了品种问题,加上先进的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我相信对腾龙两县与怒江以东三县(区)的产量差距不仅可以缩小,而且玉米单产会上一个新台阶。

3)保山市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起步晚,科研基础薄弱、队伍不健全。保山市玉米育种工作于1984年开始起步,经过多年冬夏季潜心研究,选育成功的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进行审定投入生产使用,如抗病莫A、中回顶、辽回顶、保玉7号、保玉8号,到“十一五”期间,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又选育成功了保玉9号、保玉12号和保玉13号通过省级审定推广,截止2011年,上述保玉系列品种在全省累计推广达266.67万hm2多。目前已成为云南省的主推品种之一。另外,本市存在科研基础薄弱。首先是对新、高技术开发相对滞后,玉米远缘杂交、理化诱变育种、花药培养,辐射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科研手段落后,设施较为陈旧;其次是育种目标单一,对特用(专用)玉米的选育、至今还没有很好的开展,仅采用普通玉米常规杂交选育,选出品种速度较慢。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前缺乏对全市生态条件适应性强的新组合,所以制约着杂交玉米的推广普及速度。

4)玉米杂交种更新换代速度慢,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先进省区4~5年更换一次新品种而保山市则需10~18年,如1985至2003年主推品种莫A有18年时间,1987年开始推广辽轮531和会单4号,应用17年之久。这充分说明保山市一方面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强的接班品种少,另一方面说明科技创新力度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5)外引品种适应区域狭窄。保山市从外引进玉米杂交种较多,如掖单系列、丹玉系列、8053、农大108等杂交种,在温凉的坝区(海拔1600m以下)种植表现不错,在广大的山区或高寒山区表现较差,适种区域范围狭小,今后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引适应本地的当家品种。

4 玉米杂交种的发展措施及对策

4.1 加快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工作,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玉米是保山市第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年播种面积7.33万hm2左右。选育推广杂交玉米是全市粮食搞突破的首要措施,但多年来由于缺乏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导致保山市杂交玉米覆盖率难于突破,目前仍有4%左右玉米面积还在种植地方品种,产量水平较低,2011年全市平均产量仅400.4kg/667m2,增产潜力还相当大。多年实践证明,加快新品种选育应用,是迅速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切实有效的科技措施。但由于全市生态条件特殊,从多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完全依靠外引品种,难以解决广大山区的品种问题。如现在生产上的当家品种中,保玉7号、保玉8号、保玉9号、保玉12号等,都是自育品种。所以加快本市玉米杂交种选育,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应是玉米生产发展的首要措施。方法上主要采用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的优质多抗地方种质资源与外引优良种质资源结合、选系组配杂交种,是本市育种的成功路子,如:保玉7号、8号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4.2 加强玉米科技队伍建设,稳定增加玉米育种的科技队伍

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超前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扩大育种成果覆盖面,推动全市玉米科技事业的发展。

4.3 增加科技投资,改善科研条件建设

保山市玉米科技基础薄弱、投入偏低,是导致与先进地区玉米科技水平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必须从治本入手,增拨农业科技事业费,改善科研条件建设,增加科研手段,增拨专项经费用于科研单位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以适应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4.4 依据市情,采取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经大量实践表明,海拔1600m以上的温凉地区和高寒山区,宜选用保玉系列、雅玉系列等品种为主,五谷1790、北玉20作搭配,这些品种的优点是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稳产高产,收获季节多雨不霉坏或少霉坏。海拔1600m以下地区对品种的要求不太严格、适宜品种较多,如保玉9号、保玉7号等品种均可。冬播玉米主要采用保玉8号等品种为最佳。

2)搞好备耕工作,适时早播。全市玉米最佳播种节令(清明、谷雨),往往雨量少而不稳定,发生旱情频率大,严重影响玉米全苗或适期播种。因此,冬闲地或小春作物收后,及早动手,早翻犁碎土,开沟施肥,早准备好种子及农药,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在清明节播种,无浇水条件的地方,在4~5月份,当降水量一次性达40mm以上时抢墒播种。如采用地膜覆盖,播期可提早10~15d,另外是用营养袋同时育一部分预备苗,以备插苗补缺,保证达到设计株数要求。

3)依据品种特点、合理密植。中高秆品种,如保玉7号在向阳、肥力中上等的地上,留苗4000株/667m2,凹子地或被阴地宜种植3700株/667m2左右,在肥力较高的平坝地上种植,如保玉9号类型的品种,种植4500~5000株/667m2为最好。

4)根据玉米生育阶段、合理施肥。采用施足种肥,巧施苗肥,重施穗肥的施肥方法。种肥、用尿素10kg/667m2、普钙30~40kg/667m2混合施入种植沟内,有条件的配合施用硫酸钾1kg/667m2,或相应的复合肥即可。苗肥、在出苗后30d内,用尿素10~15kg/667m2,结合铲草松土。穗肥,在玉米出苗50~60d时,用尿素20~25kg/667m2,结合培土。有的品种对锌肥较敏感,用1kg/667m2硫酸锌在犁地时拌土全田撒下,或施苗肥时与尿素拌均施下。

5)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玉米由于植株高大、在生育后期施药十分不便,在防治措施上,首先选用带有地方种质资源的适应型抗病高产良种,其次是采用种子处理,如包衣种可防种子带菌及地下害虫,用敌鼠钠盐制成毒饵放在田边地头灭鼠1~3次。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初花期分别用氧化乐果、辛硫磷等农药普遍防蚜虫和螟虫两次,及时中耕除草2~3次。

猜你喜欢
保山市杂交种全市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云南保山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预测实验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