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永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民办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和定位研究
——以民办本科院校为例
阎永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外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程中,民办高校毋庸置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的民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国外相比,发展的历程非常短暂,而且国内各地的民办高校很多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职业学院发展成为本科大学,没有现成的成功模式。通过国际比较的方式,研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探寻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和进行正确的定位,不失为明智之举。
民办高校;国际比较;探究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程中,民办高校毋庸置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究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空间以及如何定位问题,对于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际化比较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现状分析,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我国教育改革借鉴。
世纪交替之际,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出现了民间力量日渐抬头的新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3年之间,高等教育一直是“公”字当头。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目标。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自然也需要相应的教育改革。1993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随之出台。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中国大学的民营化由此拉开了帷幕。
根据教育部教育规划处的统计资料,目前有140万学生在全国约1300所民办院校学习,占高等院校总数的10.4%。继浙江大学在全国成立第一所二级学院以后,全国各地的很多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都相继根据市场需求成立了各自的二级学院。另外,也存在着公立转民办的情况发生。
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毕竟国家重点大学和省属院校的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层次的愿望。中国民办高校的出现满足了市场对这一资源的需求,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由清一色的“公”向市场经济改变的不可缺少的亮点。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高等教育通过政府提出的“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运作,让高校之间的层次差异也更加明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高校之间的阶层化。在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更应该了解自身的特色、长处和能力,以便于准确定位未来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居安思危。
虽然民办本科院校也具有其他本科院校的一般属性,但同老牌的本科大学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专业设置不能主动适应近、远期社会需求,缺乏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互动。学科定位不明确。
(2)人才培养不能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要求,缺乏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的互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单一。
(3)缺乏开放、互动式教学方法,办学水平不高,学科门类比较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办学经费紧张,社会知名度低等。
虽然民办本科院校同老牌的本科大学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但是也存在着潜在的优势,如:地方性、应用性、灵活性、快速性等。这些差距和特点正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应考虑自身的特点,才能科学地认识大学的办学定位,而大学的办学定位直接关系到大学的未来发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发展的必然要求[1]。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西方发达国家无疑占据着金字塔的顶尖位置,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结合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大学制度基本模式与我国大学制度现状,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功引入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把教育教学改革放到国际参照系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高等教育供给的多样性,是实现快速提升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一)探究民办本科院校定位原则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民办本科院校兼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未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术和技能等职业素质,又要兼备普通高等教育人才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对其技术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种技术应用能力是不可能靠理论教学完成的。民办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的主阵地,要积极创建以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基础,突出主干理论,强化素质与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理念。民办本科院校应按照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人员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必备的理论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开拓新课程,将独立的、分散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重组,形成新型教学课程模式。
培养出高质量而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将是未来永恒的主题。民办本科院校可以比照合资企业的机制,推行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比照经贸领域的“品牌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走出国门。
民办教育本科院校大部分存在资金和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高级人才培养上占有优势,大量引入外资及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我国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2]。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可以补充本身教育资源的不足,对培养国际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起着独特的作用。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新时代最有价值的“商品”,人才和资金的竞争,将会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应把国际交流作为院校研究的部分,有专门人员专项研究,进行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应该把国际间展开院校交流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灵活性、快速性等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民办本科院校的正确定位,快速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二)树立特色意识
民办高校应逐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一所学校应致力于培育自己的专业大师、专业亮点,不应盲目追求多学科、大规模的综合性办学模式。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直接引进国外成功的教育体系等方式,办出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就业率作为考核院校的主要指标。可以借鉴日本许多大学采用的进入企业前进行模拟实训课程培训的做法,努力实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比如:日本目前平均每两个适龄学生就有一个可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说每年有超过40万名大学生进入到就业市场,就业已成为日本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各个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的确有部分高校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即就业是政府的事情,与高校无关。其实无论怎样解释,真实可靠的就业率是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民办本科高校,应注意主动解决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问题,可以采取企业参与教育培训的方式,以促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
民办本科高校,应注意定位于服务地方为特色,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双师”型教师显得更加重要。可以借鉴日本的民办高校的成功做法:吸纳从企业、政府、学校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到学校任教的方法,以解决“双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3]。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办学成本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中国的大部分沿海城市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在未来的10~15年,中国的大部分沿海城市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14%以上。2009年底,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服务人员只有2万人,而我国目前需要养老护理员人数为1000万人,养老服务领域人员严重不足。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而日本许多私立大学都设置有福祉专业,甚至还有专门的民办福祉大学。尽管日本在有关福祉领域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非常成熟、有效的经验,但在我国民办高校之中却很少有人问津。
另外,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定位,应该与国办、公办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定位有所区别,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好当地资源,使科研工作能够服务于地方的社会文化发展,赢得地方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对地方民办高校的重视,主动提供实验场所、开放资料,使科研成果迅速走向当地市场。
(三)走国际化,拓宽发展空间
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是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术交流的国际化是其发展的突破口,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是其重要的实施方略,区域特色的国际化是其拓展办学空间的核心,办学方式的国际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式。
国内所有大学包括重点大学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这不仅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且严重挤压了弱势高校的发展空间。因此,一般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持久的竞争优势,除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外,还必须不断拓展办学空间,通过国际化与区域化、本土化的办学实践,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师生的跨文化国际视野。通过建设跨国界的高校之间的战略联想与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构建一般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正确的战略定位,其战略定位的关键在于对办学方向、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学生培养模式以及科研领域进行调整,找到自身比较优势,突显发展的领域。同时,要对学校的组织制度、人力资源、文化设施等进行战略整合,提高资源的互补,加强各种力量的配置与扩张,提高自身机体的活力与运行效率。核心竞争力是高校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能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为一般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构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跨国界的战略合作和联合办学,提升专业、学科竞争优势;通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和开展跨文化研究,拓展科学研究的领域;通过国际合作中战略定位的调整,突显办学特色。通过引入国际性课程结构体系,改善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使一般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有了更多发展的机遇。民办高校的国际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1、学术交流的国际化
学术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和最易实现的形式,一般民办高校要以学术交流为突破口,带入国际化的浪潮之中,创造条件承办、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选派专家、教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进入学术体系的前沿和核心;选拔学术骨干主动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与国外有影响力的同仁的沟通与协作,积极抢占学术制高点,开辟学科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建立国际间高校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与培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不同国别、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的短期讲学或来校任教,改善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2、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群体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化课程的内涵包括:建立能体现国际共同价值理念的教育目标,又带有本国特色;通过知识组合,实现知识内容的国际化;建立可以进行国际化比较的质量标准。通过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培养目标。
3、办学方式的国际化
民办高校办学方式的国际化,要借助区域化的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选择国外同类学校开展合作与联合,通过老师互派、学生相互交流、远程网络教学、学分互换、学术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形式,进入深层次、实质性的合作。同时要善于创新合作模式,为老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经历和出国深造的机会。
民办高校只有不断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其办学空间才能得到更大的拓展,自身也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发展壮大。
[1]于富增,江波,朱小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7.
[2]梁念琼.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6.
A Study on Developing Space and Positioning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China’s Education at All Levels—Based o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 Yong-she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Liaoning Universiti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3,china)
In th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in China,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no doubt played a signi fi cant role in pushing it forward.However,compared with private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China’private education,especially its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has a rather short history relatively.Most of it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founded in recent years,and many of them were developed from original vocational institutes,as a result,there was no successful mode o ff ered to follow.By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ences in foreign countries,this paper studies on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domestic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nd explores for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correct positio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exploration
G522.7
A
1008-2395(2012)01-0109-04
2011-09-28
阎永胜(1964-),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外教育比较研究。
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度立项课题(JG09DB197)“民办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和定位研究—以民办本科院校为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