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新闻的“近”“亲”路线

2012-03-27 01:54占焕军童钟鸣
新闻前哨 2012年1期
关键词:鄂东受众

占焕军 童钟鸣

在传媒资讯发达、竞争激烈的今天,地方媒体新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走“近”“亲”路线应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之策和有效选择。所谓“近”.即新闻要有时空感知度,注重新闻地域的本土化和贴近性,新闻与报道对象、新闻事件发生地点应在物理距离上靠近、贴近;所谓“亲”,即新闻要有情感亲切度,是相对于新闻所传导、释放的媒体情感而言,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应有更多思想的“热传导”、情感共振点,追求新闻信息的关切度、有用性和新闻的服务功能与品质。

一、“近”“亲”路线的选择,源于地方媒体新闻传播现状

如今,地方媒体在应对新闻竞争,推进自主型、特色型地域性媒体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阅读正在改变中国。”地方媒体如何在现代传播技术武装的阅读盛宴中扮演自己应有的角色,占得一席地位,引领一方受众阅读?需要进行理性思辨,认清媒体传播发展趋势和优势,作出正确选择。

一是地方媒体影响力在弱化。随着信息空前开放,资讯裂变,呈海量井喷.全方位、立体的宏观和外在信息向本地受众涌来.冲淡了本地媒体新闻的注意力和影响力.原先主导的新闻“声音”不断遭到覆盖甚至被湮没,地方媒体信息管家的地位受到削弱,传统上享有和掌控地区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受到挑战。

二是地方媒体传播力在钝化。法国传播学者埃里克·麦格雷说:“读者也是游牧民,从这片土地游荡到另一片土地,他们没在阅读或者并不只在阅读眼前的文字。”传播技术滞后,新闻操作加工方法简单,造成本地新闻受众转移和流失。面对网络、手机、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随着传播手段和途径的多样化、快捷化。公众阅读兴趣日渐游离化,阅读方式碎片化,地方媒体的传播力因此相形见绌。加上省城媒体触角下伸,跨地域发展,通过新闻扩张,攻城略地,从地方媒体城池中“掠走”不少原有受众。

这些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地方媒体新闻传播提出了新课题、新选择。必须寻求适合自身特点和本地受众易接受的新闻采集、加工、整合的传播方法和途径,即走“近”“亲”路线。

二、“近”“亲”路线的选定,基于地方媒体新闻的有效传播

“媒体的本质是用不断生产的新内容激起公众的兴趣,因为公众是节目最终的真正裁判。”

地方媒体新闻在竞争中欲拥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就要追寻和实现地方新闻的有效传播。

传播学认为.有效传播是与目标受众共享传播价值。这个程度越高,传播的有效性就越高。共享的这个价值.必须有相对的独特性或优质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昝廷全将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经验世界等定义为“知识软件”。他在《论传播的分类及其数学模型》一文中提出了传播有效性原理: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的知识软件的交集非空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他指出,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知识软件的重叠度越高,两者问信息传递的精确度越高。如果两者知识软件完全不重叠.则无法进行信息沟通。要准确传递信息就要求沟通者之间的知识软件尽量重叠,知识软件重叠度越高越能沟通。

同理.地方媒体新闻要实现有效传播,新闻传播者(地方媒体)与新闻接受者(本地受众)间应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呼应与互动。首先在传播时空上追求更“近”。传播形态力求平视前移,靠近受众。推行新闻即时快速、“点对点”、“面对面”等近距离传播和互动,力求新闻传播距离与本地受众群期望值的投影(交集)为最大值,与受众的需求与爱好(知识软件)有最大共振区和最佳共鸣点。

其次在传播内容上追求更“近”。传播内容力求有用、实用,贴近受众。地方媒体新闻信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受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关注、消费契合面(交集)尽可能为最大值。地方媒体采集刊播的本地新闻信息比重大,与本地市民(受众)的工作、生活、情趣相关相近,两者供需之间互为呼应,有紧密的相关度。

第三在传播方式上追求情感更“亲”。传播手段和形式力求投注情感.亲近受众。地方媒体寻求新闻传播功能、目标与受众情感和利益目标趋同.实现两者平等沟通交流、情感和谐传达的共振面(交集)最大值。一是新闻文本表达形式要平易与亲和,笔下传情,镜头融情,不居高临下.去语言暴力;二是新闻服务功能突出亲民、为民、便民特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抑恶扬善,褒扬正气,鞭笞邪恶,扶弱助困。传达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

三、地方媒体新闻“近”“亲”路线的实践探索

地方媒体将“近”“亲”路线融人日常新闻采编实践中,首先要有科学定位和明确的新闻运作目标方向.适应变化了的新闻生态发展环境,树立“本地新闻为第一新闻,本地受众是第一受众”的理念。坚守“新主流情怀.老百姓情结”,打造地方媒体新闻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以“离您(受众)最近,和您(受众)最亲”为新闻传播目标与追求,拉近和密切与本地受众群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联系,做活、做大、做优、做强本地新闻。

鄂东晚报本地新闻运作与管理实践总体经历了认识从迷茫到清醒.理念从模糊到明晰,内容从单薄到丰富,服务水平从粗放到趋于精细的探索提升过程,不断推进本地新闻“近”“亲”路线。创办初期,因无明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运作定位。本地新闻特色不明;经过数年磨砺,提出“我在您(受众)眼中,您(受众)在我心中”的办报理念,开始本地新闻“近”“亲”路线的尝试;2010年我们将新闻理念重新明晰定位为“新闻更贴近,服务更贴心”。立足于“本地新闻”和“新闻服务”两个重点,着力打造“新闻”和“服务”两个品牌,密切与本地受众的时空和情感距离,以“平民视角”和“民生情怀”经营好本地新闻。

其次要保证和增加本地新闻版面和用稿量,做到本地发生的新闻都能及时关注和报道,一般新闻价值的本地新闻及时播报,具有较高或重要新闻价值的本地新闻不漏报、不迟报。

如今,地方媒体都十分重视本地新闻的开采,增其内容厚度,扩其形式广度,旨在让本地新闻离受众更近,和受众更亲。鄂东晚报也不例外,采取版面确保、栏目推动等措施,每期本地新闻版面占全部版面的70%左右,实现总体数量递增,质量提升,不断打造本地新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第三要提高本地新闻传播速率.追求和形成本地新闻快采快发、“及时播报”的自觉,在本地新闻第一时间落点进行第一时间传播。集中优势“兵力”精心采制、快速发布本地重要新闻,让“昨日今晨”本地新闻、独家新闻唱主角,用速度贴近、亲近和巩固本地受众群,满足本地受众新闻消‘费心理需求,引领本地受众新闻消费行为。

第四要创新和丰富本地新闻传播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增强本地新闻的聚集力、引导力和作用力。

创新本地新闻表达形式。积极推进本地新闻文体创新、版面创新和栏目创新,以“新、短、精、实、活”为采写标准,以受众易读(视昕)、悦读(视听)为“亲”“近”目标。鄂东晚报对本地新闻篇幅予以限定,力倡朴实清新文风,消息、通讯和深度报道等每篇字数分别不超过400字、1000字和3000字,标题力争打眼、传神。

改进本地时政新闻报道。注重化虚为实,化硬为软,找准与本地受众关注和受益的切人点和贴近点。除及时传递与民生有关的本地时政资讯.还要以“百姓问政”之类的新闻形式,及时做好国家大政方针的生动解读和政策引导,做好上级政经政策落地新闻的策划、采集与传播。

扩大民生新闻关注面和服务内容。既要关注与国计民生相关等宏观民生新闻,又要关注本地市民(受众)创业致富、衣食住行、冷暖忧乐等微观民生新闻。鄂东晚报引导采编人员以大民生视角与情怀.以亲民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服务市民生活为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倾听民声,反映民情,传达民意。热情为市民“跑腿”、“打听”、“帮办”.自觉做市民的知己、帮手和朋友,以优质的新闻服务赢得信赖和支持。

基层(社区)新闻提档升级。经常性地组织采编人员走村串户、走街串巷,以新闻服务进基层(社区)活动为载体,与广大市民亲密接触,挖掘基层(社区)新闻“富矿”,广交基层(社区)朋友,做好新闻服务文章,建立地方媒体与本地市民亲密联系的纽带。鄂东晚报坚持开展“记者进社区”新闻实践活动,通过与市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动,为社区居民送政策、送资讯、送温暖、送文化、送服务,采写的新闻亲近基层和市民,与社区干部和市民建立感情,相关记者成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编外市民”,如记者参与社区报的创办工作等,同时记者不断融人社区.巩固和开辟了社区新闻阵地,增加了本地新闻源。

让本地新闻多点“文化味”。以文化人,“闻”以载道,地方媒体新闻应适时“嵌入”和传播地方文化,以“媒”为媒.以文会友,以文聚友,让本地新闻受众在接收和消费本地新闻的同时,分享本地文化特有的芬芳和魅力,不断提升和发挥本地新闻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作用。鄂东晚报在“周乐江”周末版上分别开辟以发掘本地人文资源的“鄂东风情·山水经”、“鄂东风情·人物志”专版,通过史料整理、人物回忆、实地踏访和人物专访等形式,系统向本地新闻受众检索、呈现黄冈风土民情和风流人物,传承地方文化;同时开辟“收藏屋”、“健身坊”、“垂钓台”、“品书斋”、“美食家”等服务时尚生活的专版,除知识(常识)推介外,还让相关的本地新闻参与和融入其中.采访报道其中的爱好者、达人、名家等,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让休闲新闻具有温度、深度、厚度和关注度,实现本地新闻和文化品位互补兼顾,收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鄂东受众
鄂东南北山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鄂东谣(三首)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