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江西永新县的调查

2012-03-25 04:46刘唐宇
关键词:意愿农民培训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江西永新县的调查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以江西省永新县5个山区乡镇274位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和培训要素选择变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以务农为主、培训费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显著。最后提出了提高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相关政策建议。

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logistic模型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内地总人口13.39亿,其中农村人口占50.32%。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仍属于低素质、低技能的群体,这种低水平的人力资本直接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农民培训,通过立法、间接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我国农民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农民收入[1-3]。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民培训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和热情并不高[4](P3-6),这就直接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效果的提高。本文根据江西省永新县5个山区乡镇274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关于农民培训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有些学者主要介绍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5-12],还有一些学者主要研究农民培训需求[13-19]、农民培训模式[20-23]以及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4-26]。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农民培训意愿,因此,这里重点就农民培训意愿进行文献回顾。

黄祖辉和俞宁(2007)通过对杭州市三墩镇部分失地农民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技能培训经历、雇佣关系、对培训效果的看法以及培训时间等变量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意愿在统计上有显著影响[27](P135-142)。卫龙宝和阮建青(2007)利用杭州市三墩镇1343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劳动力人数、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收入,其中,家庭劳动力人数、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收入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土地被征用情况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28](P32-37)。张娟(2007)以江苏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分别从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考察农民参加培训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正规教育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户社区周围农户参加培训的比例、电话的可获得性以及村干部对培训重视程度等对农民参加培训有显著性影响[29](P49-52)。石火培和成新华(2008)以苏中地区数据为例,利用二元因变量模型对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训”的预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人学历、平均收入以及费用分担模式对农民参加培训具有重要影响[30](P55-58)。柳菲等人(2010)通过对四川省农民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受年龄、以前是否接受过培训、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农民对培训信息的需求、对培训地点时间的选择、培训费用承担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1](P108-109)。张亮等(2010)根据全国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3403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民培训的意愿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否务农为主、可接受的培训时间、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和对培训的满意度是显著的影响因素[32](P17-18,21)。

(二)研究假设

借鉴已有关于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山区农业县实际情况,本研究从农民个体特征因素、农民家庭特征因素和培训选择因素3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

1.农民个体特征因素与农民培训意愿。农民年龄与培训意愿负相关,因为年长者培训受益年限较短,且由于精力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年长者的培训需求普遍不强;而年青人则反之,他们更愿意通过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从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劳务输出大县的一些山区乡镇,年轻男性一般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为女性。对于男性来说,他们一是要承受更大的维持家庭生计的压力,二是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其转移就业的能力。因此,男性培训意愿比女性更强。在农村,已婚农民担负着全家人的生计,相对未婚农民而言,其参与培训的意愿更强。农民受教育年限与培训意愿呈正相关,学历越高,学习能力也越强,培训积极性会更高。村干部是村里各项事业的领头人,需要了解农村政策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因此,他们参与培训的意愿会更强烈。有培训经历的农民对培训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从中受益过,对培训的接受程度更高,更愿意参加培训。因此,本研究选取年龄(X1)、性别(X2)、婚姻状况(X3)、受教育年限(X4)、是否担任过村干部(X5)和有无培训经历(X6)作为衡量农民个体特征因素的变量。

2.农民家庭特征因素与农民培训意愿。家庭人口数越多,家庭的生计压力就越大,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参与培训的动力也就越大,所以家庭人口数与参加培训的意愿呈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时间的调整越灵活,生计压力也越小,参加培训的意愿就越高。农民家庭经营规模(承包耕种的土地亩数)与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因为规模经营的农户更需要获取相关的技能知识。家庭年人均收入与培训意愿呈负相关,因为收入越低的家庭改变现状的愿望越强烈。当前永新县农民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实现更多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就业,培训内容主要是一些非农技能,以务农为主的农民更不愿意参与培训。因此,本研究选取家庭总人口数(X7)、家庭劳动力人数(X8)、家庭经营规模(X9)、家庭年人均收入(X10)和是否以务农为主(X11)作为衡量农民家庭特征因素的变量。

在开采过程中,为了避免冒落事故,在倾斜及急倾斜的留矿法生产采场,应尽量在联络道内应用水平深孔或中深孔落矿;人员不得已而必须在悬空顶板下作业时,应该类似上述房柱法、全面法在采场中间间隔2~3 m布置一排钢支架或20~40 t支撑力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顶板。为了防止支柱下陷或漏顶,可以给支柱用长约3 m的30号槽钢“穿鞋”或用长约1.5~2 m的槽钢“带帽”。厚大矿体开采的阶段矿房法、崩落法采场,可以在凿岩巷道内上向扇形中深孔或深孔落矿,从而避免人员在悬空顶板下作业。

3.培训选择因素与农民培训意愿。农民承担的培训费用与农民培训意愿呈负相关,因为承担的培训费用少,培训成本就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预期收益就越大,参加培训的意愿也就越强。培训地点可能会影响到时间、交通费、伙食费甚至住宿费等培训成本,一般而言,培训地点越近,培训成本越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越强。农民是一个重经验和效果的群体,因此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比其他类型的培训师会更受农民欢迎。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希望手把手地接受实地培训,现场指导比其他培训方式会更受农民欢迎。培训时间越短,农民越倾向于参与培训。因此,本研究选取承担培训费用(X12)、培训地点(X13)、培训师(X14)、培训方式(X15)和培训时间(X16)作为衡量培训要素选择因素的变量。

本文以江西省永新县为例,分析山区欠发达农业县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该县地处赣西边境,罗霄山脉中段,总面积2195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和2个场。至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94557人,其中农村人口269534人,占54.5%。粮油、蚕桑、蔬菜为该县三大主导产业,粮食总产量达29.2万吨,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蚕桑生产跻身国家蚕桑种养标准化示范区和首批“东桑西移”工程重点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2万亩。2010年全县人均GDP为9341.7元,与江西省人均GDP21170.1元相差11828.4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4.7:45.3:30,与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12.8:55.0:32.2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农民人均纯收入4798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相差近1000元。永新县南、西、北三面为低山区,中、东部多丘陵、岗阜和谷地,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是山区,全县林木绿化率达66.6%,为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和江西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是个典型的山区欠发达农业县。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笔者组织福建农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两名永新县大学生在2011年春节期间对该县5个山区乡镇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前先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抽样方法:首先,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5个山区乡镇,然后把每个乡镇的行政村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利用同样方法各抽取3个行政村,最后运用系统抽样方法在每个行政村抽取2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样本框为各行政村制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表》(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及老龄人口排除在外)。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7份,回收率95.7%。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74份,问卷有效率95.5%。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样本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变量定义、分布及其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模型变量定义、分布及其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模型选择

根据上文分析,农民愿意或者不愿意参加培训,这是一个[0,1]型二分变量,因此对农民培训意愿分析属于离散选择问题,采用概率模型比较理想,而二元Logistic模型是对被解释变量是二分类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有效模型。因此,本文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令y=1表示愿意参加培训,y=0表示不愿意参加培训。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为: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运用Backward Stepwise(Wald)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当分类自变量多于两个类别时,就需要建立一组虚拟变量来代表类型的归属性质,如果一个分类变量包括m个类别,那么可以产生m个相应的虚拟变量,但是,建模只需要建立m-1个虚拟变量即可[33](P100)。SPSS提供了对多分类自变量进行虚拟变量设置的窗口。本研究选择“标记对比”(indicator contrast),自动选择最后一组作为参照组生成虚拟变量。经过8步回归,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Backward:Wald)

由表2可知,通过向后逐步剔除法得到回归模型的-2LL为27.656,Cox&Snell R2为0.436, Nagelkerke R2为0.733,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很好。从估计结果看,模型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0.5%。

(三)结果讨论

1.农民个体特征因素。由表2可知,农民个体特征因素中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显著。年龄变量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且系数为负,表明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参与培训。这与本文的假设相符,也与柳菲等人(2010)和张亮等人(2010)的研究结论一致。受教育年限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农民受教育年限越高,培训意愿也越高。农民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农民参与培训的概率是原来的1.262倍,增加0.262倍。这与本文假设相符,也与张娟(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农民受教育年限越高,眼界越开阔,学习能力也越强,对农业知识和种养技能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从而培训意愿也越高。

2.农民家庭特征因素。由表2可知,农民家庭特征因素中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是否以务农为主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显著。家庭劳动力人数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参与培训的意愿越高。这与本文假设相符,也与卫龙宝等人(2007)和柳菲等人(2010)的研究结论一致。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且系数为正。这与本文假设不一致,但与石火培等人(2008)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是,家庭收入高的农民更有能力支付培训成本,尤其是资金成本;另外,家庭收入高的农民可能会做其他一些投资,如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或引进一些新品种等,因此其培训需求会增加,从而培训意愿也增强。是否以务农为主在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且系数为负,这与本文假设相符,但与张亮等人(2010)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外出转移就业在山区农民增收上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大多为非农转移就业而设置,而留守农民大多以种植养殖为主,那些培训知识和技能并不适用于种植养殖,因此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培训意愿普遍不高。

3.培训要素选择因素。由表2可知,培训要素选择因素中的培训费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显著。相对于不承担任何培训费用,其他各类承担培训费用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不承担培训费用,农民参与培训意愿更强。这与本文假设相符,也与石火培等人(2008)和柳菲等人(2010)的研究结论一致。就培训地点来看,相对于县城或集镇,农民更愿意在本村参与培训。这与本文假设一致,柳菲等人(2010)的结论也证实了这点。培训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相对于培训时间在16天及以上,其他各类培训时间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农民更倾向于较长时间的培训。这与本文假设不符,但与张亮等人(2010)的研究结论相符,他们研究发现,农民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平均是18.9天,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的累积百分比为88.12%。可能的解释是,如果培训时间太短,农民可能会认为培训是走形式,效果不大。

四、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根据模型结果,农民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以务农为主、培训费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等变量对农民培训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担任过村干部、有无培训经历、家庭人口数、家庭经营规模、培训师类型和培训方式等变量对农民培训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实证分析显示,农民受教育年限越高其培训意愿越强。同时,农村非义务教育人力资本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4](P15-20)。目前永新县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7年,距离9年义务教育还相差2年。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的目标。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各级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依然是最重要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政策“更加重视实物投资而忽视了学校正规教育投资,重视城市人力资本投资而忽视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制定新的投资战略,在农村和城市、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本之间实现平衡是甚为必要的”[35](P61)。

2.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要顺利实现“十二五”农民增收目标,关键是要在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增收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一方面通过实施直接补贴、价格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民增收的支持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法制保障、宏观调控、制度创新等手段,有效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制度环境和内生机制,使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此,一是建立农民增收的法律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农民增收的市场调控机制;三是建立农民增收的创业激励机制;四是创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五是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与金融制度;六是创新农村基本服务供给制度。另外,在完善普惠性政策措施的同时,要研究出台针对山区农民增收政策措施,解决山区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努力缩小农民内部的区域差距和群体差距。

3.在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同时,也要适当安排一些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已经成为农村各级政府的共识。为此,很多县市政府组织农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这些培训项目大多是为农民非农就业而设置的。据了解,永新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努力培养一批技能型、知识型、创业型新农民,而培训的项目主要有针织、车工、磨工、电平车、电工电子、电(氧)焊、家政、电脑文秘、电脑财会、物业管理、中西烹饪、电脑组装与维修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农民的农业实用科技培训。事实上,虽然一些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不管是就地就近还是跨县跨省转移就业,毕竟还有一些农民留守农村并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因此,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持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同时,还必须以当地农业主导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提供相关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合理制定农民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信任度和实效性。农民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否及其制定是否完善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对培训的信任度,并进而影响到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培训效果。培训计划一般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原则、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师、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培训组织等等,要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在此,要特别注意培训费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农民培训具有很大的外部正效应,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培训费用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因此,尽量不让受训农民缴纳培训费用,或尽量少缴纳。2008年下半年江西省开始实行“培训券”制度,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要尽量把培训地点安排在本村,使田间地头成为山区农民的培训中心。培训时间不宜太短,以16-30天为宜。同时,最好安排在农闲季节,尽量避免农忙季节,以提高培训的参与率和实效性。

5.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努力创建学习型农村社区。这是农民培训的外部环境问题。首先,要优化农村社会心理环境,让“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价值”和“知识改变命运”等理念深入广大山区农民心中。其次,要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在农村着力培育热爱学习、崇尚科学、追求上进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要在农村不断树立先进典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农村各种文化资源,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创建学习型农村社区,在山区农村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鼓励学习、善于学习、持续学习和群体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浓厚学习氛围。

[1]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

[2]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3]刘玉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3(9).

[4]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全国农民培训开展情况检查调研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4).

[5]丁国杰,朱允荣.欧盟三国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04(8).

[6]郭徽.法国农民培训教育状况及对我国农民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7]朱闻军.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5).

[8]李玮.国外农民培训对我国培训新型农民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9(8).

[9]王克,张峭.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及经验启示[J].农业展望,2009(2).

[10]杨成利.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11]黄国清,滕平.韩国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10(9).

[12]曾伟立.国外农民培训经验研究与借鉴[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2).

[13]李彤,董谦,刘秀娟.中国农民培训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9).

[14]张雪梅.浅析农民培训中的“需求”与“错位”[J].农村经济,2008(3).

[15]蒋寿建.村支书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基于扬州市216个村支书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8(1).

[16]柳菲,杨锦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9(12).

[17]于敏.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供需矛盾分析与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宁波市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 2010(2).

[18]潘光辉.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与供给:基于广东省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0(10).

[19]张亮,张润清,张岩峰,赵邦宏.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分析——基于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的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0]徐明霞,王正,李施政.基于区位特征的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河源市涮源镇的调研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21]张艳,赵晓莹,张默.辽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经济,2010(9).

[22]季东亮,魏宇光,李东生.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上)[J].成人教育,2010(7).

[23]季东亮,魏宇光,李东生.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下)[J].成人教育,2010(8).

[24]李健楠,秦向阳,张喜才.我国农民培训现状·问题·对策——基于全国10个省市的调研[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

[25]阚长侠,薛庆林,刘桂林,张祺超.我国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4).

[26]胡平,李彦.四川新型农民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0(12).

[27]黄祖辉,俞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8]卫龙宝,阮建青.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对杭州市三墩镇农民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2007(3).

[29]张娟.农民参加培训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乡镇经济,2007(11).

[30]石火培,成新华.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训”的意愿分析——以苏中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08(5).

[31]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1).

[32]张亮,赵帮宏,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4).

[33]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4]刘唐宇,许文兴.农村非义务教育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35][美]詹姆士·J·海克曼.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曾湘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An Analysis of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Peasants in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Counties——Based on a Survey of Yongxi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LIU Tang-y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over 274 peasants from five mountainous towns of Yongxi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peasants in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county.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with Logistic model and by three variables: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peasants'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elements choi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peasants'training willingnes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age,education,family labor force number,family income per capita,major income source,as well as by the costs,locations,time and duration of training.In this paper,some advices are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peasants in the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county.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county;peasants;training willingness;logistic model

F3献标识码:A

10.3969/j.issn.1674-8107.2012.05.013

1674-8107(2012)05-0074-07

(责任编辑:吴凡明)

2012-04-15

刘唐宇(1966-,男,江西泰和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意愿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