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系统岩画考释

2012-03-25 01:39崔凤祥
关键词:贺兰贺兰山岩画

崔凤祥,崔 星

(浙江建设学院人文信息系,浙江杭州 311231)

符号系统岩画考释

崔凤祥,崔 星

(浙江建设学院人文信息系,浙江杭州 311231)

符号岩画大多是在对原物象进行写实性描绘基础上的提炼和抽象概括,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它具有原物象的特征,但不是对原物象的简单描摹。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有数千幅符号岩画,主要有生殖符号、图腾符号、自然物象符号、“文字”符号、指示符号、数码符号等。这些符号岩画造型简单,程式固定,出现频繁,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或具体,或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具象型岩画相伴而存,形成一幅幅故事性很强的“连环画”。

符号;系统;岩画

英国著名的图像学大师E·H·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这样说过:“岩画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同时也是最使人难解的,恐怕就是岩画中那些抽象的符号图形了。”这些符号岩画所处的“环境”不同,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但少数符号岩画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代表了固定意义,不管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它的意义都不发生变化,甚至有些符号岩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表现的都是一种意义。其中有一部分符号岩画由于程式化强,应用广泛,最终发展为文字,被认为是文字的“老祖先”。贺兰山岩画中除了具像性的图像之外,还有不少抽象性的图像。这些形象奇特的符号似乎包藏着更多的秘密。正如英国著名的图像学大师E·H·贡布里希所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那些已被遗忘了意义的,神秘的象征符号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有谁能说明在这些不可思议的形状和形式里包含了古人哪些方面的智慧?”[1]。要想真正的读懂它们显然是比较困难的。用符号学的理论来讲,就是我们尚缺乏一套与这些符号的作者一致的编码系统和解码系统,因此也就无法建立起对它们这种认知。对于阅读和理解这些抽象符号,其困难也像朱狄先生所说的那样:“抽象符号的难题不在于去解释某些与原型事物有联系的符号,而在于去解释那些一眼看去既不是信手涂鸦,又很难辩认它与现实事物有任何联系的符号。这样的一些符号是极难索解的。因为我们对当时的原始狩猎艺术家的心理状态一无所知,我们以为他们在一种幻想的世界中旋转,实际上旋转的倒是我们。例如上面这幅从西班牙莱比利塔(LaPileta)洞穴摄下的抽象符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几乎是排斥对它的分析的。无规律的线条的蔓延在其它岩画中也常见。”[2]岩画中的抽象符号固然难以捉摸、难以确定、难以解读,但这并不等于说对此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事实上,古代人类创造的某些抽象符号,除了在具体的某种器物或图画中具有它在这个文本中由上下文之间给定的特指含义之外,它自身由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因而使得这些符号本身便具有丰富的意义。贺兰山岩画中符号类岩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庞大的符号体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承载着历史中最神秘的思想对话,是这一幅幅传神之作的灵魂所在。古代贺兰山有数十个民族在这里留居放牧,生息繁衍,有过各种交往,民族的迁徙频繁,文化的渗透加深,军事战争不断等。这些符号岩画也许是先民们一种文化传播的链条环节,有可能成为我们破解岩画的一个突破口。

一、生殖符号

生殖符号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岩画之一,它是先民们对人类繁衍、人丁兴旺祈愿的具体表现,也是先民们生殖崇拜的集中反映。[3]在远古文化中,生殖崇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贺兰山岩画的内容,题材有70%以上都与生殖崇拜有关,更有专家认为人面像岩画99%以上反映的都是生殖崇拜。阴型符号有倒三角形(▽)、圆形(○、☉)、ⅹ形、∩形、◇形等;阳型符号有梯子形、斧形、羊角形、三角形等;复合型符号的十字形、五角星形、弓箭形、瓦片形等。这些符号广泛被引入人面像等其他岩画中,表达了先民对生殖神的祭拜和渴求人口增加的强烈愿望。

(一)男根符号

对男根的崇拜是先民们生殖崇拜的主要内容之一[4]。贺兰口一幅男根崇拜符号,画面宽12cm,高22cm。表现的是一个图案化的人面像,面部轮廓呈圆形,内有四个较规则的圆点。这幅岩画较为图案化和程式化,虽不是直接的写实性描画,但是对男根的概括和提炼(图1)。

在中国象形文字中,“且”和“斧”都代表男根。“且”字最早是对男根和祖先的祭祀和崇拜,在汉字“祖”中,左边为“示”字,古义代表祭祀的“供桌”,右边的“且”字其实是一个男根的形象。概括地讲,其实是先民对男根的祭祀和崇拜,也是对祖先崇拜的祭祀。在后来产生的祖先灵位牌中,它的基座正是“且”字下面的一长横,基座上面的主体部分是“且”字的上半部分。贺兰口一幅梯子岩画,很像“且”字符号,这是岩画中男根崇拜的具体体现(图2)。

“斧”字,从“父”声,原为“斤”,为男根的隐喻,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河南临汝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上,有一幅斧子的形象,是男根崇拜的典型代表。类似这种斧子的形象在贺兰口岩画中发现有数十幅[5]。其中一幅岩画,画面高30cm,宽42cm。左侧一个人面像,面部轮廓呈椭圆形,额上有平行垂弧抬头纹饰,长条鼻连接圆环口,下垂胡须,两颊有双重颧骨装饰。右侧是一个符号,酷似仰韶文化河南临汝阎村彩陶缸“鹳鸟石斧图”,以鸟鱼相连象征两性交合,但怕误为鸟吃鱼,固又在其旁绘制一个象征男根的石斧作为辅助,这都是先民们对男根崇拜的集中反映(图3)。

图1 男根符号

图2 梯子符号

图3 斧形符号图

(二)女阴符号

对女阴的崇拜自母系社会就已经产生了,而且要早于对男根的崇拜。起初先民们对生命的产生没有科学地认识,他们虽然有交媾行为,但并没有认识到是男女的结合而产生了生命,而是认为女人独有这种神圣而伟大的能力;尤其女阴,先民们对它更是赋予了神的色彩,因此,他们对女阴的崇拜是最广泛、最神圣的。法国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母神雕像,对女性的乳房和生殖器进行夸张表现,尤其对生殖器的表现尤为突出—这就是典型的女阴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岩画中,也大量发现有女阴崇拜的岩画符号,尤其在贺兰口岩画中,发现有很多女阴符号以及女阴人面像岩画。由此可见,对女阴的崇拜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贺兰口一幅“四片瓦状人面像”岩画,外形即为椭圆,是女阴符号在人面像中的运用。它的右侧有一个酷似“L”形符号,代表的是女阴符号。而这个人面像中的弧线本身就是重叠的U形符号,整个脸面的五官都处理成阴性的符号,表达的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右侧的“L”形符号更加强化了这种阴性特点。还有一幅岩画,人物的头顶都有一个弧线,它不是人物的头饰或者其他装饰,而是∩形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女性。还有一幅交媾图画中,上面有∩形符号的即为女性,而横卧的、头上没有∩形符号的人则为男性。在这里,显示了∩形符号还具有强调性别的作用(图4)。

“▽”符号是象征女阴的符号,具有女阴的特征,这种符号几乎没有单独存在的,要么与其他岩画共同出现,要么在此基础上组成新形式的岩画,但都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贺兰山沟口南侧一面黑褐色的山壁上,石壁的中央磨刻着一个形如倒三角形的符号岩画。在中国古文化的符号中,倒三角普遍表示女阴的形象,但如果颠倒过来,就变成一个正三角,则代表的是男根的形象,而当一个倒三角和一个正三角叠合在一起,构成的恰恰是一个六角星,则暗示着阴阳的交合()。小小的三角形符号通过不同方式的变化,涵盖了世间阴阳两极,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博大精深,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

“☉”符号与多圆符号是同源关系,也是一个最常见的具有跨文化性质的符号。后者是前者演化而来的,二者的意义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相同的是,二者都是女阴符号,也是太阳符号;不同的是,后者的意义更为复杂,环境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贺兰口一幅羊与同心圆的岩画,表现的是大角羊在寻找“水源”即同心圆;而另一幅图的同心圆符号则表示“太阳”;在一幅同心圆与人面像连接的岩画中,则表示“祖先灵魂的居所”。

“☉”符号,中间的一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不仅是女阴符号的集中概括,也是太阳符号的象形表现,这与中国象形文字中的“日”字(☉)是同一种符号,也属于自然物象类符号。太阳象征至阳刚,它不但孕育了万物生命,还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母亲”,而母性又是孕育人类生命的主体,因此,先民们往往会把对女阴的崇拜地位同太阳相比较,认为女阴就如同太阳一样伟大,久而久之,他们对太阳和女阴的崇拜合二为一,于是在岩画的表现上产生了同一种符号即“☉”符号。在贺兰口外部东侧的石壁上磨刻制作的岩画,画面由圆环和圆环中的点组成,这一符号在岩画中表示女阴,也表达了远古人类对部落发展壮大的祈求和对生殖的崇拜。

(三)复合符号

复合符号,也叫交合符号。在世界各地岩画中,发现有大量的男女复合的具象岩画,但作为一种抽象的复合符号则相对较少。[6]在贺兰口岩画中发现有数幅复合符号岩画,基本都是男根符号和女阴符号组合而成。如“花”、“弓箭”、“十”、“大小三角形”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十”字符号。

“十”字符号,在世界许多古老民族文化出土的各种器物中都可以看到,它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对某种文化意识的表达。十字图形在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上皆有所发现。在我国南北方岩画中也皆有发现。“十”字符号是人类最原始的符号之一,它的产生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象征太阳的光芒四射,二是象征阴阳交合。贺兰口有一幅人面像岩画,它的额头上有一个“十”字符号,这个符号也是我们称这幅人面像为“生殖女神”的主要原因,一横代表阴性,一竖代表阳性,横竖相交则象征阴阳结合,这是先民们对生殖崇拜最含蓄、最概括的表现(图5)。

还有一些复合符号岩画,用大大的圆环表示人类生命之源的女阴,体现了远古人类对生殖的崇拜。贺兰口一幅岩画,大大的人头上有一弯曲的小辫,头部上方还有两道很深的刻痕,身躯短小,手臂上扬,双腿较长,形同一个体型怪异的人在手舞足蹈,特别之处在于头部没有五官。从生殖崇拜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又是一个被神格化的女阴的造型。在另一幅人面像岩画中,同时出现了男根符号()与象征阴性的羊符号(),组成了阴阳结合符号。这是古人对生殖现象相对成熟的认识,复合行为导致了人自身的生产、繁衍。中国神话论里讲,世上“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7]。

二、图腾崇拜符号

(一)羊图腾符号

图4 “U”形符号

图5 “十”字符号

“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语,先民认为人与动物、植物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起源于相关的动物、植物,这种动植物就是该氏族的祖先、保护神,也是这个氏族的徽号、标志和象征[8]。也就是说,图腾可以是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图形,也可以是由它们的图形演变而来的象形符号(文字)。贺兰口一幅岩画,画面中上方的两个符号为羊头的正面形象,为羊的图腾符号。羊图腾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曾广泛流行过,羌族人“视人为羊,视羊为人,羊人合一则为羌”。先民们在长期祭拜羊图腾的过程中,经过高度提炼,把羊头的正面形象抽象概括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符号,标志着古人对图腾物本身的认识及现实需要的加深,同时也更具有了实用性。

(二)鸟图腾符号

人类对鸟的崇拜由来已久,涉及范围也很广,位于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上,发现有当地土著人雕刻的“鸟人”浮雕,这些浮雕作品都表现的是人身鸟首的形象,当地土著居民们认为天空中飞翔的鸟具有特殊的神力,同时希望人也能够像鸟一样在天上自由飞翔,因此,他们把人的形象刻画成人身鸟首,一是想以此来实现他们的飞翔愿望,其次是对鸟虔诚的崇拜。还有一种则认为:鸟能够飞翔是因为有这种“鸟人”在操纵,“鸟人”应该是众鸟的首领,他们通过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也想成为“鸟人”的臣民,并把鸟奉为图腾,刻制在岩石上加以膜拜。

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了很多表现鸟的岩画,大部分是以具有鸟的特征的符号形式出现。鸟有独体鸟、两只鸟、三只鸟、鸟群,鸟与星辰、鸟与人面、鸟与石索等,它们的造型和元素几乎一模一样,贺兰口一幅岩画,中间是一个展翅飞翔的鸟,左右有相对称的类似葫芦(石索)一样的图案。这是一幅典型的鸟图腾岩画,作者已经把这个鸟的形象进行了拟人化处理,是作者心目中的“鸟神”,左右对称的符号是它们用来祭祀“鸟神”的物品(图6)。而在一些岩画中的鸟图腾符号就不那么复杂了,只刻画了鸟飞行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状态,没有对躯干的刻画,而是对鸟的翅膀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先民们认为鸟之所以能飞翔是归功于翅膀,因此他们在刻画鸟的时候大多都对翅膀进行了夸张表现。

三、自然物象符号

自然物象符号岩画是作者对自然界万物进行提炼和概括后刻画而成,包括天体星辰、田地水草、树木花卉、实用工具等。这些符号岩画,是先民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写实时期”之后产生的,它不再是具象的描绘,而是对特征的提炼与升华。

图5中刻画的“+”字符号也可以理解是作者对天体星辰的描绘,“+”字符号在这里是闪闪发光的星星,零星的圆点则是表现遥远的小星星,先民们通过大小的区别来表达空间关系,这也是作者对事物观察的直接表现。还有一幅岩画,刻画的是天体、云朵和田地,图中的田地表现十分形象,一块块田地被分割成很多小块,排列有序,而且里面播满了种子或长出了秧苗(图7)。

图6 鸟图腾符号

图7 田地水草符号

类似于自然物象的符号岩画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很多,如车辆、车轮、矛、剑、弓箭、斧子、动物蹄印、花卉果实等等,这些符号岩画有些在岁月长河中逐渐淘汰,有些已渐渐转向了文字,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

四、“文字”符号

文字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伟大的符号系统。开始总是以绘画形式作为交流符号,继之以部分抽象符号和绘画,最后完成用抽象符号作文字。[9]

在贺兰山岩画中,发现了上百幅形似文字的符号,尤其是贺兰口的“文字符号”。贺兰口一幅单体符号岩画,崩落的石块上磨刻着一幅怪异的图案,似乎是一个双手上举、双腿下蹲、生殖器明显、腰部横跨一物品的人。同时,这又似乎是一个文字符号,与中国汉字篆体的“寿”字几乎一样(图8-1)。还有一幅岩画,较为明显的是方格形符号与左上方的“山”形符号极为相似,方形格可能是先民的一种建筑或田地(图8-2)。另外一幅岩画,颇像是中国汉字的篆体字“雨”,这可能是先民表现某种事物或某件事件的特殊记录(图8-3)。贺兰口一幅岩画,画面中一个像板刷一样的图案,可能是古代的祭器,是一种祭祀文化的产物。在象形文字中,“豆”字的写法和这个图案很相似,“豆”的象形文字就是一个祭器的形象,在古陶器中,就有称之为“豆”的陶器。这幅图在“豆”的上面有一个人面图案,不能单纯看作是人面像,其实是一个氏族部落的徽号,用“豆”祭祀这个氏族部落的徽号,实际就是祭祀氏族祖先。(图9)

五、数码符号

图8 “文字符号”

图9 “豆”形符号

数码符号属于早期抽象的符号。它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最直接,最有意义的媒介。德国哲学家卡西勒(Cassirer,Ernst)认为:哪里存在着符号形式,哪里就存在着表象世界。表象符号是“由简单的符号发展成的另一种复杂符号体系,是由线条、色彩、体块等直接结合(或是以复杂的方式结合)成的视觉形式”。[10]

贺兰口一幅岩画,画面高165cm,宽114cm。这是一组人面像、线条数字和穗状植物的图像,比较写实,对线条数字和植物的穗状物表现得较形象、直观,反映了先民们对事物特征表现的高超水平(图10-1)。数码符号不仅敲凿在人首,还有刻画在动物身上,有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数十个。贺兰口一幅孕马岩画,画面高16cm,宽33cm,在马的颈部竖立着长短,粗细一样的9根鬃毛(图10-2)。这些数码符号与陶器刻画符号相近但有所区别,笔画圆钝,图像清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贺兰山岩画文化底蕴的深厚。

图10 数码符号岩画

目前,岩画在世界上仍被称为未解之谜,源于这些符号至今难以解释。符号世界留给了我们广阔的探索空间,我们期待着这些符号早日昭示天下,从而破解远古先民的千古之谜。

[1] E·H·贡布里希.秩序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7-177.

[2]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8:265.

[3] 李成荣,王玉国.贺兰口岩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4] 许成,卫忠.贺兰山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5] 崔凤祥,崔星.原始体育形态岩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6] 刘光宁.如歌的寂静-贺兰山精神之旅[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 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 李祥石,朱存世.贺兰山与北山岩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9] 高嵩,高原.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10] 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毛正天

K87

A

1004-941(2012)05-0027-04

2012-08-11

崔凤祥(1956-),男,宁夏银川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画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贺兰贺兰山岩画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印象贺兰山
贺兰砚赏析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以匠人之心为山著名——贺兰砚之“闫家砚”
孜孜荣岩画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阴山岩画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