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翊武研究三人谈

2012-03-20 10:17
武陵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武昌研究

蒋翊武研究,任重而道远

佘丹清

(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会长,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教授)

辛亥百年让辛亥人物在中国大地再次唤起人们的记忆,举国掀起研究辛亥革命和辛亥人物热潮,一时所有辛亥人物尽收视野。在这股浪潮中,湖南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也于2011 年7 月成立了,这似乎是赶了时髦。但如果人们仅以这种追潮的眼光看待蒋翊武研究以及蒋翊武研究会,那么必然会降低研究蒋翊武的当代意义。

诚然,蒋翊武研究是顺应了时代的风潮,蒋翊武研究本身也带有还原蒋翊武其人,并在世人心中确立其应有地位的目的。但我们更需要向世人表明,不应该把蒋翊武看成孤立的个体与单薄的英雄,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和社会演进的视角,来研究其个体彰显的群像意义。不然我们的研究无法深入,就会落入宣传某个家族、宣扬某个家族英雄的窠臼。

蒋翊武是“武昌首义第一人”(现代研究者的公论)、“开国元勋”(孙中山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已经得到史学界和社会的认同。蒋翊武的生平事迹,也裹挟着辛亥革命研究浪潮而让世人熟知。不懈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者蒋漫征、周星林,以及澧县的蒋翊武热爱者,让这种“熟知”变成了可能。蒋翊武研究会的推波助澜更使蒋翊武真正走进学术研究殿堂,脱离了单一的史传之记。

作为蒋翊武研究会成员,我深切地感受到蒋翊武研究深化、拓展的急需与必要。因此,我以为,必须做更深入的研究,做更多细致的工作。从理论研究来看,如下方面不可忽视。

第一,从现代战争理论角度分析蒋翊武及其进行的战争。有研究者分析了蒋翊武任总指挥以及武昌首义的问题,分析了他在众多的辛亥志士中成为总指挥的必然。可以说,武昌起义点燃了我国现代战争的烽火,真正扣响了争取民主独立的枪声,推翻和打碎了中国腐朽的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从现代战争理论角度分析作为统帅的蒋翊武及其同仁,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进而阐释成败因素和战争的正义性,应该更加深刻。

第二,从民族精神和地域文化特性来研究,更加全面地把握蒋翊武的精神特质。蒋翊武从乡村走向世界,参加革命,数起数落,锲而不舍,不屈于淫威,视死如归,终赴正义,原因何在?是湖南人性格使然,还是湖南文化使然,抑或民族特性使然?通过以上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地概括其与同时代英雄的共同精神之所在。

第三,将蒋翊武放在社会发展、社会群体中进行研究。研究应该环视世界的变化,关注晚清的没落、中西的交流,以及社会矛盾的对立。社会、群体是支撑英雄的水,离开了水的英雄只是草莽。同时,英雄的诞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如果撇开时代背景谈问题,问题必不能解决。可以说,动荡与变革的年代给了蒋翊武机遇,离开这个机遇,他走的路必然不同。

第四,追溯蒋翊武革命思想的来源。蒋翊武终身致力于推翻帝制,追求共和,其思想来源在哪儿?同样地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熏陶,西方文化的荡涤,以及孙中山、宋教仁民主思想的影响。只有从诸多方面进行细细研究,人物才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五,蒋翊武的当代意义之研究与张扬。蒋翊武身上体现出的舍生取义、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强烈责任感等思想和精神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对其当代意义的深入探讨,可以使蒋翊武研究更加完整。

尊重历史,不让蒋翊武“英名沉寂”

陈致远

(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顾问,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教授)

蒋翊武是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他1884 年出生于澧县一个城市平民家庭,1903 年在常德“省立西路师范学堂”读书期间,与刘复基、宋教仁等志同道合,始投身革命潮流,先后参加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他加入湖北新军,组织革命团体,策划武装起义,被两湖革命党人共推为武昌起义总指挥。举事前夕,他在总指挥机关遭敌破坏、自身被追捕险罹枪杀的危情之下,向起义新军下达起义命令《十条十款》,遂使10 月10 日夜新军依令行事,一举取得武昌首义胜利。随又临危受命,就任保卫武昌之“护理总司令”,终使危城转安。袁世凯窃国柄权,对蒋翊武以陆军中将、勋二位等高官厚禄施以笼络,但他坚拒不受,而为维护共和,与宋教仁等一起四处奔走奋斗。1913 年3 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于上海,“二次革命”爆发,蒋翊武愤慨讨袁,在湘以鄂豫招抚使之职兴兵北伐。未果,随秘赴广西,准备运动桂军讨袁。但途中被反动军队于全州所执,后押送桂林,9 月9 日在桂林被袁世凯下令杀害,时年29。

1921 年孙中山督师北伐抵桂林,亲赴蒋翊武殉难处凭吊,为其立碑碣,并题碑铭云:“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孙中山先生生前称为辛亥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作“开国元勋”者,仅蒋翊武一人。可见在孙先生心中,蒋翊武乃辛亥革命第一人。故此他嘱胡汉民书祭文曰:“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

考诸史事,蒋翊武多年据鄂潜心革命,创立文学社,联合共进会,运动湖北新军,实为武昌起义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和策划者。起义前夕,他作为起义的军事上的总指挥,制定起义计划,又在局势瞬息变化之际,发布起义命令,实为武昌起义的果敢指挥者。武昌首义成功,蒋翊武不离武昌半步,在遭敌围攻极其危殆之时,出任守城战时总司令,终使武昌城转危为安,实为武昌起义成果最英勇的保卫者。“二次革命”之际,蒋翊武断然兴兵讨袁,“誓志杀贼,保障共和”,不幸在广西遭袁贼鹰犬拘捕,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就义,实为为民国共和政体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维护者。试想,孙中山当基于以上史实作出他对蒋翊武的尊谥和褒评。

但是,90 年前孙中山敬尊蒋翊武的民国“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以及盛赞他的“武昌发难,公功为冠”的历史功绩,在后来以及今天的社会领域和史学学界,并未得到公认和申张。因此,蒋翊武被许多学者称为“英名沉寂的辛亥英雄”。

如果说,孙中山给予蒋翊武“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公允的,嘱胡汉民纪述的“武昌发难,公功为冠”的历史功绩是历史的事实,那么,我们当今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和辛亥人物研究,应充分尊重这一评价和历史事实。岂能使如此伟岸之革命先烈“英名沉寂”?!

蒋翊武研究深化之路向

周星林

(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秘书长,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

选择蒋翊武可能出于偶然,研究蒋翊武却是兴致使然。去年,我们以辛亥革命100 周年为契机成立了蒋翊武研究会,研究蒋翊武从个人的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行动,这对于蒋翊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明年是蒋翊武先生遇害桂林100 周年,我们应当趁此机会大力开展相关工作,努力实现“关注蒋翊武、研究蒋翊武、宣传蒋翊武”的团队梦想。我以为,关于蒋翊武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使其研究更加深入。

第一,澧州地方文化对蒋翊武早期思想的影响。澧州,这个因澧水而名的行政区域,建于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 年),撤于民国2 年(1913 年)9 月。澧州曾经管辖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慈利、石门、安福(今临澧县)和安乡等县,是澧水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虽然澧州的存在只有1 358 年,但在澧州管辖的土地上,人类的祖先们留下过非常灿烂的文明。据考古发现,这里有距今10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三苗”部落的文化遗址,有属于新石器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的文化堆积层;有距今已有7 000 年历史的城头山原始社会城址。城头山遗址集陶、铜与谷物共存,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代表,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 000 年。

坐落在澧水北岸的澧州城,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形成墟场,也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陆路干线北抵楚都郢城,南经武陵可达贵州。楚怀王六年(前322年),澧水已有舟楫航行,因郊外的仙眠洲盛产春兰,屈原游历沅、澧时,就在此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留余踪兮澧浦”等名句;苏轼也有“灵钧一去楚江空,澧阳兰芷无颜色”之说;柳宗元对澧州也深表赞赏,认为“自汉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

战国时期的诗人宋玉就出生在澧州,今天的临澧县还有宋玉村、宋玉墓;孟姜女出生在澧州的嘉山,她的故事在澧州大地广为流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经生活在澧州,现在的安乡县还遗存着他当年习字用的洗墨池,为了纪念他,安乡和澧州城分别修建了“读书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澧县车溪的余家牌坊以及县城内保存完好的澧州文庙等文物。它们既是澧州过去历史的见证,也是澧州人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良好美德的展现。蒋翊武从出生到19 岁离开澧州赴常德求学,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而关于澧州文化对于蒋翊武早期思想的形成和影响却是目前研究的不足。

第二,澧州蒋家对蒋翊武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元朝末年,澧州蒋家自湖北迁徙而来,清朝乾嘉以来,逐渐成为澧州地区富甲一方的望族,产生了不少为朝廷效忠卖命并为朝廷器重的官宦。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忠于朝廷、经济殷实的大家族中,却诞生了一位与传统宗族思想背道而驰、誓把皇帝拉下马的叛逆者——蒋翊武。

蒋翊武虽然出生在澧州城,但他的祖辈10 多代都生活在蒋家庙。澧县蒋家庙,位于澧阳平原腹地,现属澧县车溪乡八里河村10 组。据统计,自第80 世蒋启周以来,到第91 世蒋翊武这一辈,该房诞生的贡生、国学生、廪生、庠生、秀才仅有7 人,和临澧县蒋家坪、佘市桥等分支相比,澧县蒋家庙分支的家族经济一直不是很富裕,既没有产生过进士、举人,也没有经济实力去捐官。族人长期默默无闻地劳作,“自明末清初以来,墨守闭关主义,与各处不相往来者垂数百年”。渐渐养成埋头苦干、勤奋务实、不事张扬的家风。蒋翊武不仅秉承了先辈的良好品德,而且将此品德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既能忍辱负重,又能伺机抗争的叛逆个性。

澧州蒋家有哪些事件、哪些人物对蒋翊武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出现。

第三,蒋翊武与同一时期风云人物的比较研究。蒋翊武与宋教仁分别是澧水、沅水流域在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一道在常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筹划华兴会起义;后来,宋教仁长期流亡日本,蒋翊武却长期潜伏国内,经营湖北新军;武昌起义后,蒋翊武与宋教仁又相聚武汉。关于这两位志同道合的民主革命家的比较研究,目前尚为空白。

黄兴因为多次领导中国同盟会的武装起义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人物,被视为革命党人中的“武神”。蒋翊武长期潜伏和经营湖北新军,开展卓有成效的秘密组织工作,被两湖地区革命党人推举为“总指挥”,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1911 年11月,黄兴辞去“战时总司令”职务之后,蒋翊武出任武昌防御“护理总司令”。可以说,蒋翊武与黄兴的比较研究,也有许多闪光之处。

此外,蒋翊武与孙武之比较、与吴兆麟之比较,等等,对于我们厘清历史,探讨历史人物的思想源流,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武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