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月斌的 三点意见

2012-03-20 09:59朱向前
文学自由谈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论批评家作家

●文 朱向前

赵月斌的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经过两次调整、充实、提高,终于在今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会上顺利通过。我翻检着这两年关于赵月斌的推荐和评审意见,发现有几点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也是大体稳定的,它反映了大家对赵月斌批评的一般看法。

其一,赵月斌曾经就读的鲁迅文学院在2009年12月25日的推荐意见中强调:“他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带有切实的亲身体验和鲜活的审美感悟。”这是一个关于赵月斌批评身份的基本定位,也是解读赵月斌批评的一把钥匙。即他具有双重身份:写家兼评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它可能是一种好看耐读的感悟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或者接近中国传统的评点式批评,更可能是中西合璧的感悟式与学理性兼具的现代批评。总之,这是一种为我个人所偏爱的批评路子,也许是出于与我自己路数相近的一种惺惺相惜吧。中国古代鉴赏式批评历经千年而不衰,富有其深厚魅力自不待言。而且,我看二十世纪外国(西方)重要文论,若论其经典性,出自海明威、艾略特、乔伊斯、博尔赫斯、略萨、马尔克斯等作家手笔的恐怕还占上风。至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得住时间淘洗的当更是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沈从文、林语堂、钱钟书等作家文论或创作谈。当代文坛中,能弄好创作与批评的双枪将确乎越来越少了。所以王蒙曾力倡作家的学者化并且身体力行,写下了不少漂亮的文论与创作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优秀青年批评家里面能写出一手好小说来的大概也只有李庆西等几人,放眼当下文坛,拥有可观的理论著作同时又能把小说做大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曹文轩了吧。当然,如此拉清单,并不是说赵月斌已经达到了上述诸大家名师的水准或实力,只是说他接近于这个路子,是当下评坛的一个稀缺品种,具有很好的潜力和前景,我想,这也是我本人和丛书编委会看好赵月斌的主要理由。

其二,赵月斌的第二个特点,即敢于批评,并且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正如他把贾平凹的《高兴》、刘震云的《我是刘跃进》、余华的《兄弟》、闫连科的《风雅颂》等大家名作一概斥之为“伪现实主义”,并分别予以痛批。在文章的最后,赵月斌有针对性地指出:“虽然我们不必强求作家一定要装备哲学的、社会的、政治的等思想武器,但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不该浮在感觉的表层,仅因一知半解,异想天开就自命不凡俨然上帝,至少,作家本人应该根植于生活,有自己的感受、省察和洞见,在你的幻想肆意驰骋时,不该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敬畏和尊重。一颗粗糙、枯干的心怎么可能顾念生命的细节、现实的丰盈,一个草率、空疏的人又怎么可能仅凭想象就轻易撷取存在的真实?”(参见《当文学遇到现实,当现实遇到主义——伪现实主义批判之二》)据我所知,这些批评意见在业内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赞赏的。我认为,这种赞赏,一是来自赵月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二是来自他言之成理的“鲜明的个人见解”,虽然我们不见得都能完全认同他的见解。这也是当下批评界的一种稀缺品质,因此,也是编委会认同赵月斌的又一条理由。

其三,像赵月斌这样立足本土,以极大热情和精力为本省文学新人新作撰写评论推波助澜的姿态甚为难得。应该说,对于赵月斌这样的外省青年批评家,其角色定位相当准确。以往,面对像新疆的韩子勇、宁夏的牛学智等等,更多粘滞于本土作家研究的现象,不少人总希望他们能超越地域,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至拿牛学智开了一个玩笑:老是评论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当然,本省区的新人新作应该得到及时有力的批评,鼓励乃至于引领,但毕竟有它地域性和可阐释性的局限性,不利于批评家自身的施展、升华与扬名。这是一对矛盾,但又是一对不难解决或说应该得到平衡处理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在赵月斌身上并不突出,他既有全国视野(如前所述敢于叫板名家名作),甚至世界眼光(如解读芥川龙之介,瓦连京·拉斯普金等等),也有本土情结和新人情怀(如主持《时代文学》“鲁军新势力”,追踪研究曹有云、臧利敏等非著名诗人等等)。我在编选这本评论集时,面对处理那组评点文学鲁军的文章时格外慎重,经与赵月斌沟通,略作删节而大部保留,也算是对他批评思路的一个肯定。

辛卯夏月于江右袁州听松楼

猜你喜欢
文论批评家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新锐批评家
今日批评家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从文论医评《内经》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