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

2012-03-20 09:33周玉宁
文学自由谈 2012年4期
关键词:萨特现实个体

●文 周玉宁

“他人即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观点,出自他的戏剧《间隔》,意思主要是:“我”需要他人,而他人却往往满足不了“我”的愿望,却因为自己的愿望而伤害了“我”。因而人终究是孤独的。从人的生存本能来看,萨特的说法是准确的,生命个体存在的自私性,的确导致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对隔绝与生存竞争,但萨特没有顾及到生命个体的存在也是相互依存的,即使从生命繁衍的角度来看,也需要两个不同性别的个体的结合才能使生命继续下去。他人是否能满足“我”的需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他人的看法以及关系。而导致“我”对他人的看法是以善的眼光来进行判断,还是认为“他人即地狱”,除了有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外,还有“我”后天的生存环境以及周围人群及社会环境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已经不是萨特的哲学意义上的观点,而是社会生态意义上的生存观。

从现实生存的角度看,当下人们的生存环境的确值得忧虑。整个社会物质条件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生态环境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为了发展经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不光河湖海污染,有的地方连地下水都已经遭到了污染,水环境属于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现在连这个基本条件都受到严重的威胁,还有屡屡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大众觉得已经没有安全食品可以食用了,再者,假冒伪劣商品的盛行也降低了人们的生存质量;而持续攀高的楼市,又将人们积攒了大半生甚或一生的积蓄都掠走。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东西是丰富了,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却让人感觉处处是陷阱。刚从小农经济时代走出的中国人突然一下子就进入了现代的职业竞争,感受到现代经济的压榨,让人与人的关系也从小农时代的田园牧歌式转向了现代竞争模式,贫富差距的增大正恶化着人们的社会生存处境,焦虑与不安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各种自杀案例、各种人际冲突导致的恶性案件大量出现,人的心灵的安妥已成了极大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生存有地狱感,人人都在寻找灵魂的安妥地,有的走向了宗教,有的回归了传统,有的转向了各种的现实志趣,很多新名词正显现着人们努力摆脱现实生存压力的新方式,比如,“乐活族”、“团购”、“拼车族”、“凡客族”、“秒杀”等等,从民间所生长出的各种适宜于普通人的现代生存方式已经遍地开花,只是,新的方式也不是没有陷阱,吃亏上当的大有人在,是否经得住就全看人们的神智的刚健了。因而,各种“段子”、各种“笑话”出现了,调剂着人们的神经也安抚着人们的心灵。不是说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阳光,而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的言说方式已经不再能以沉重、悲观的方式进行了,因为人们的生活本身已经够沉重了。这样的时代很难再流行莎士比亚式的“生存或死亡”的问题,哈姆雷特一推再推的复仇方式也很难再征服现代观众的心,现代的中国社会,人们的恋爱方式都已经是电视台里的秀场以及速战速决,经典与传统的情感方式已经成了中年人怀旧或者年轻人嘲笑的目标。杂色纷然的现代生存图景已经将人们的想象力推向了网络中的“穿越”,不是人们不愿观看现实题材,是因为现实的话题太沉重,已经被各种触目惊心的新闻报道轰炸得疲惫不堪的人们,哪里还有心思、心境再看沉重的现实描写题材呢?当我们的传统写作者悲叹读者或观众的肤浅时,是否想到了现代读者的生存境遇呢?

这样说来,我们的时代是否就不能有沉重、不能有大作品出现?也不尽然,当我们的城市小白领们在历史穿越中得到心理满足后,是否也会有空虚或者不满足,是否有年轻人试图解释我们的时代?是否有人愿意背负沉重的十字架?是否有人还会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一切都在生长中。只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从社会生态的角度说,还是从人的心理健康角度说,谁也不能在“他人即地狱”的生存环境下生活。无论是我们的生存世界还是言说世界都应该充满阳光与正气,我们的作品首先应该说出人们的心里话才是。只有这样才能为好作品大作品的出现营造氛围。

猜你喜欢
萨特现实个体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漫画:现实背后(下)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