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清平的散文

2012-03-20 06:53符道禹
文学自由谈 2012年3期
关键词:清平散文石头

●文 符道禹

泰戈尔曾经说过,是否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由此给心灵添上飞翔的翅膀,在真善美的世界里畅游,是考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基石。阅读了邹清平先生所著的散文集《门前一棵树》后,更加感到泰戈尔的话,是如此光亮和温馨。邹清平的散文就是带着我们在他生活并热爱的田园、森林、溪流、故居、老屋去漫步寻觅,去发现感悟,去观光休闲,从而得到一份好心情,进入一种好境界,得到一种美享受。

邹清平童年所生活的地方,是川陕边境秦巴山区,绵延起伏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梯田,曲曲折折的山路,潺潺流淌的溪流。自然山水的原生态,给了他童年生活的快乐,也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但恰恰又是这块土地,山高路险,道路阻隔、贫穷饥饿,从童年开始就在培养和考验他忍耐、坚强的激情和意志。也恰恰是在这块土地上,他常常在抗击北匈奴入侵、张献忠起义军同官军激战、白莲教同清军鏖战、红军四方面军国内革命战争的石寨、隘口和堑壕等遗迹里攀爬游玩,感受乱世战争带给这块土地上的灾难和创伤。了解作者出生、生活的地方,你就具有打开读懂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和隐秘背景的钥匙,就像我们读鲁迅了解江南的古镇水乡,读沈从文了解湘西山区一样,知道是在什么一种自然、人文的背景下生发出的文字意象。

邹清平,祖籍陕西,高祖于明万历年间迁移到四川,家谱历一十四代孙。五岁在本村仙龙庵小学发蒙读书。据清平家人说,清平当年报名,班主任问及姓名时,清平说姓延名安,因为清平的父亲在给清平起名时,就想到了他当年到延安社会部报名的情景,那是一块革命圣地。这时已是“文革”开始的前两个月的时候,清平的父亲母亲,晚年得子,是一种乱世中的安慰。在童年的牧羊拾柴割草的生活中融入自然家园,大自然给了他丰富的养分,给他上了人生最初的语言艺术的启蒙课。所以在作品中他深情地再现了童年经历,童年的目光看到的、心灵感受到的、耳朵倾听到的,形成音节韵律的协和,让人进入林中倾听微微的清风,踟蹰溪流追寻潺潺流声。

清平对大自然山水的生动描写,尤其是他对大巴山的自然景象,进行过细致观察,在节令和气候不同的情况下,写出了它的特点、层次和变化,也写出了它的声、光、色、影交织的绮丽景象。由此,唤起人对自然的神秘美好的想象和热爱,人们对自然生态优美环境的向往和保护的意识。据朋友讲,清平每年再忙,“五一”、“十一”两个节日,几乎都要回老家大巴山山麓国家风景名胜地,观赏自然风光,保持和大自然的联系和牵挂,寻找蕴藏在自然里的温润和明媚,获得启迪和灵感。

清平的散文中留下了许多真诚质朴、厚道仁善和坚忍不拔精神的人的印记和回忆。把人放在时代,放在生活,放在自然的背景的叙述和描写中,给我们提供的那些时代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人的心灵、际遇、价值尺度和精神取向,往往比教科书和历史读物所得到的东西,更亲切、形象,因而更具影响力。倒回去三四十年的时代是我们经历的艰难岁月,是现代迷信、盲从、狂热的时代,是人性普遍荒疏、缺失的时代,是交学费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当然又是我们逃也逃不掉的、不得不经历的时代。这些散文,使我们获得了许多真切提示和警醒。珍惜好时代,少些饥饿、寒冷和恐惧多好;开创好时代,少些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和饮水难多好。这些散文读来,就像观赏松柏、竹海、梅林,就如同感受在高山峡谷行走,听到自己的足音。

清平散文中描述文物古迹的文字语言,体现大山厚重的文化底蕴。古代战场的石头寨子、石头碉堡卡门、石头禁山碑、石刻的“金榜”、石砌的“观音井”等无一不闪烁出古人的智慧、灿烂的文化光芒,无一不体现着永垂不朽的创造的精神。听朋友说,清平每每回到大巴山都要去踏勘文物古迹,通过拍照、采访、探寻,记录下来。清平说,可惜,这些地方众多的人文景观,许多不为人知,究竟是因为战乱、瘟疫、饥饿的原因呢?还是当时的人不注意收集、整理、宣传和保护呢?他是举起探索的火把,用朴实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谨慎、细致和认真的态度,当然亦是用心灵的激情在给读者进行娓娓讲述和传递。

清平散文中还有让人读来觉得惊奇的是,他对自然界的巨石、奇石和怪石的倾心关注。他童年少年所曾居住的老家,有许多的大石头。如癞蛤蟆石、尖荷包石、船石头、雷破石等奇形异状的石头,是他童年玩耍观察日月星辰、放牧幻想和想象的天堂,是他读书写字的课桌,吃饭喝茶的桌椅板凳。他写的石头绿意葱茏,生命鲜活,暖和光亮。每一个石头里面藏着一章童话,一个精灵,一方璞玉。读了这些文字,笔者想,今天倡导加强和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古树名木,还不够,还应该加上保护巨石奇石。中国文化中,石头文化是深沉厚重的,具有永恒的魅力。

邹清平散文给人亲切、清朗、悠远、愉悦、知性和美感。如果与在今天各种刊物、网络出现的那些肤浅、散漫、浮躁、随意的散文相比照的话,清平的散文当属雅致、深味、高格之属,所含蕴与释放出的珍重自然生态,弘扬人文精神,彰显真善美的审美取向,传承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价值体系,都是值得阅读欣赏的。

猜你喜欢
清平散文石头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汶川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演化特征
生死一幅画
生死一幅画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北京清平书店最新军事书讯(200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