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卫东
方紫鸾的新作《玩不起,别玩——一个四十岁单身男人的情感独白》(下文简称《玩》)直击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情感现状,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叙述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男欢女爱。作者的写作一如以前的风格,温婉轻快中隐藏着暴力执拗。读来轻松有趣,但是也无法彻底舒展,因为其中提出的问题寻常却难缠,这些问题我们也似曾相识,但是却无奈搁置。很明显,这部书与她此前的《单身女人日记——爱一天,算一天》是“互文”的,也就是说,她依次描写了单身女、单身男的内心世界。把两本书摆在一起,便可看出端倪:作者的写作是“有心”的。
都市的新交往方式(QQ群、酒吧、一夜情)带来的新的男女情感模式,诉说不尽的爱情故事也不断产生新的版本。以小说家的眼光看,单身男女,尤其是大龄单身男女,肯定“有戏”。他们身在情场,却不入“围城”,徘徊观望,急煞了周围的好心者和好事者;他们不愿意“随大流”,落单于同龄人之外;他们不是不着意感情,而是太讲感情。方紫鸾关注和关心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作者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们的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而是以“独白”的形式诉说他们的精神困境。我们无疑也经历过类似困境,但是作者却加大加深了我们的思考。《玩》讲的是一种情感碰撞:当“痴情女”碰上“花心男”。痴情女西西的理论是:“幸福就是用心去爱自己喜欢的、想去爱的人。”花心男“我”的意思是,“你说的幸福是一种人性中最浅薄的自私,真正的幸福是可以给自己所爱的人所需要的”,“而你所谓的用心去爱自己喜欢的、想去爱的人只是你自己所需的”。都在谈爱和幸福,人生宏大主题,却鸡同鸭讲,南辕北辙。悲剧就是这样诞生的。《玩》在轻松、休闲的叙事外包装之下,隐藏着一个深刻的悖论,那就是对爱的理解——这不仅是单身男女,也是现代人所遇到的普遍情境。这是一个议论纷纷却莫衷一是的话题,虽然切入点小,关注的却是社会学上的大问题,方紫鸾可谓“有心”。
所谓“纯情”故事我们见得太多,因此作者的分寸感就极难拿捏,一不小心就成为一场光鲜华丽却空洞苍白的爱情秀。《玩》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也就是说,方紫鸾不得不以女性的立场来揣测男性的心理,这堪称一个挑战。同时,《玩》号称“精神独白”,故事退居其次,这又为作者的写作增加了难度。也可以说,《玩》就是一场方紫鸾自己审视自己、自己挑战自己的一个人的心理游戏。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不断寻找真情却又无法为一个女人停留的“浪子”穆子形象。穆子深知西西深爱自己,但是却依然不能克制欲望冲动,不断追逐新的女性。作者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暧昧的态度,一方面知道这是人性中的弱点所致,给予穆子理解,但是又无法真正原谅和释怀他的背叛,因此,穆子这个人物就处于身心分离、不断反思的状态中。我认为,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穆子这个人物,并且探索和呈现了他复杂纠结的心理。看惯了女作家对“浪子”的声讨和批判,并且让他们统统众叛亲离不得好死的诅咒,忽然看到方紫鸾没有简单化处理这一情绪,反而感到遇上红颜知己的快慰。虽然当代情感似乎变成快餐,但是从中寻觅真情仍然是不变的主题,至少,作者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小说至高无上的位置。爱固然是有所附丽的,但是一味强调附丽的爱,必然不是真爱。我注意到,作者基本不讨论附丽问题,而是直接从人性入手,讨论爱的发生与消逝。正是从这一视角说,作者把《玩》带到了“纯情”的高度。方紫鸾是“有心”的,她找到了自己打算处理的问题,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给予了解答。
方紫鸾安排的结尾,是“有心”——故意的。穆子在西西离开后,只能品尝孤独,孑然一身,但是他确实有悔改表现。看到最后几页,我以为作者会来个峰回路转,就像好莱坞那些爆米花爱情轻喜剧一样,让他们重归于好,但是,作者偏没有这么做。戏剧性的是,穆子在寒冷的冬夜去喝粥,却发现了正在办婚宴的甜蜜的新娘西西,当然,他只能无奈离开,自怨自艾地向夜空发个西西永远收不到的短信,表达悔恨——而读者收到的却是“终于出一口恶气”。我想,如果让穆子痴痴等待,不给答案,或许会有别一番效果。作者的“有心”在于她最终没有放弃对“爱”的渴求。我想她是不忍心让纯真的西西不知所终,所以只好委屈穆子悲催地出现在最不该出现的地方。作者在小说中暗示了自己的价值立场,这样或许显示了“批判性”,使小说显得具有戏剧张力,但是却不如中立更为“多元”。
《玩》采取的独白视角,发挥了作者的优势。独白是深受“自我陶醉”型作家青睐的表述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设置的一方小天地,踽踽独行,细细咀嚼滋味。方紫鸾是形成了自己“腔调”的作家,正如赵玫在这本书的《序》中所说,带有“真切而又有点残酷的气息”。在《玩》的每节开端,作者都有一个题记,起到“定场诗”的作用,有一节是这样的:“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处在现实之中。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这就是所谓的‘贱’吧,但贱也有贱的道理。于是时光和事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更不要成为别人神话的依托。”嘈嘈切切错杂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如同深夜的收音机电波里传来的心情栏目,白天的纷扰在夜深人静中幻化为哲理小品,一切沧桑变得平静家常,心灵的伤痛也在叙述中渐渐平复。我想,作者的第一个听众,肯定是自己。她在跟自己的心说话。这样贴心的写作,作者不可能是看客。能够看出来,方紫鸾是真诚的,入戏的,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