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体验·应用
——哲学教学方法的自我反思

2012-03-20 02:54:56郑又成
武陵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黑格尔逻辑马克思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思辨·体验·应用
——哲学教学方法的自我反思

郑又成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如何提高哲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采用符合哲学本性的教学方法是措施之一。符合哲学本性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思辨、体验、应用六个字,思辨、体验体现了哲学对真理与自由的追求,而哲学的直接作用应是培养哲学的头脑。

哲学教学;思辨;体验;应用

总结笔者在高校从事哲学教学30余年的教学方法,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思辨、体验、应用。这里适用黑格尔“同一句格言”的比喻,三个词包含了笔者全部教学的经验。如何提高哲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此贡献出我的尝试。当然,真正的认同还有待同行们自己的体会。

一 思辨:锤炼思维逻辑

笔者主讲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原著,也常讲黑格尔的《小逻辑》,叔本华、尼采、祁克果、帕格森等人的哲学也讲过几遍。

笔者是从黑格尔那里学的思辨方式和方法,但真正搞明白还是读了马克思的《神圣家族》“思辨结构的秘密”之后。马克思说:“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过程,了解为绝对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1]黑格尔的思辨说白了就是指概念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恩格斯指出:“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2]黑格尔的概念不仅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还具有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意义。概念自我发展的积极意义应该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角度去理解。概念自我发展的内动力是自我否定,基本形式是反思。黑格尔说:“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3]39这就是说,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紧紧抓住纯粹的思想,并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3]40。这样一种概念式的认识,和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平常我们关注的是概念中的经验内容,把概念本身看成是现成给予的,而思辨恰恰倒过来,只关注概念本身,把经验内容纳入概念基于自身的发展。黑格尔研究概念的自我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如圆圈式发展、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的统一、方法与内容的一致等等。黑格尔创造的辩证思维方式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所讲的“思辨”就是指的这种黑格尔式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

黑格尔的思辨方式对我们的哲学教学有什么启示呢?首先,哲学教学要有明确的哲学目标,这就是训练思维。黑格尔说:“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3]64恩格斯也提出过类似的论述,认为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他号召年青人读点黑格尔的书,先读《小逻辑》是很好的办法。思辨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思辨才能获得。我们常常羡慕高人高度概括归纳的能力、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能力、高屋建瓴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与严格思维训练有关。哲学教学要向学生演示哲学思维的特点、程序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大师的经典作品,要求学生用语言文字展开自己思维的逻辑,并反思逻辑背后的逻辑。学生常常不习惯做第二级、第三级的反思,但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训练。其次,哲学教学要有严格的哲学要求。哲学教学要特别重视概念的分析,这种分析可以模仿黑格尔和马克思,从概念自身的内在矛盾分析入手。不同层次的概念的内在矛盾也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存在论”阶段是“过渡”,在“本质论”阶段是“反映”,在“概念论”阶段是“发展”。这些是与人的认识层级相关的。已故著名哲学教育家李秀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哲学教学要做到概念明确、层次分明、逻辑连贯、重点突出。这也是一种分析概念常用的方法和要求。哲学教学要讲体系,因为真理在于体系。邓小平也说过,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抛开体系的概念教学或语录教学不能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还容易导致误解。第三,哲学教学要有鲜明的哲学风格。哲学是沉思,哲学课堂的气氛应该是思态而不是笑态。老师的讲解内容既要符合教材的逻辑,又要照顾学生的接受水平;既要严谨,有一条明晰的中心线索,又要洒脱,体现哲学的包罗万象;既要离开出发点,又要回到出发点,体现哲学教学的圆圈。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准确表达出理念的含义,又不能过于逻辑化。念讲稿的教学方式不是哲学教学的最佳方式,因为他给人的印象是逻辑化,忽视了哲学教学要求学生体验式配合的一面,难以达到深入浅出吸引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 体验:品味理念意义

哲学教学除了思辨方式外,体验方法是进一步的要求。伽达默尔曾这样论述体验的特点:在体验中“所有被经历的东西都是自我经历物,而且一同组成该经历物的意义”,对被经历的东西的意义的反思,“仍然被熔化在生命运动的整体中,而且持续不断地伴随这种生命运动”[4]。“为我”、“意义”、“生命运动”就是体验这种独特把握方式中的一些关键词。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的经验方式是感觉,精神科学的经验方式是体验。感觉经验只有认识论意义,而体验则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经验。人文世界并不是用概念建构起来的世界,而是我们原始体验的世界。这些都说明,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中,体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体验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教学方式的规定,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体验方法要求结合生活经验阐释哲理,把自我的生命感悟用非逻辑语言表达,通过启示或暗示,诱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和理性自觉,引导听者对理念意义的反思,有点类似宗教的点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体验方法要求认真倾听、体会老师的讲解,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感悟出发,品味理念的意义,引发对生活、生命、生存意义的进一步思考,这种思考“被熔化在生命运动的整体中,而且持续不断地伴随着这种生命运动”。思辨方式和体验方法的区别可以这样描述:思辨使不可说的变成可说的,体验使可说的变成不可说的。理解在思辨中,成为理性对思维逻辑的解析;理解在体验中,成为直觉对生活经验的解悟。

哲学理念为什么需要体验呢?先谈谈当代西方哲学的特点。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认定哲学是一门关于终极原因和原理的知识,而且相信它寻求的是具有确定性的、关于现象背后的不变本质、理式或实体的知识,因而被视为一种最高的科学。现代西方哲学家们逐渐放弃了各种形式的还原论,就现象世界本身来追究其可领会的方法和条件。终极思维中的游戏性被提了出来,终极领会中的境域或语境问题成为关注的对象。真理变得“境域化”或地方化了。整个人类生存变得更富于语境、时境本身的引发力和不可测性,但又有这境域本身的样式、道理[5]。反映当代人生存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当代西方哲学,就要求读者更多的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

实际上,对传统哲学的学习,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也都离不开体验的方式和方法。对自然界需要说明,对人则必须理解。古希腊哲学家就说,哲学的使命是认识你自己。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是人之“观”和人之“论”。哲学对外部世界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人对自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马克思说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种塑造实际上包括两个尺度,一个是任何物种的尺度,一个是人内在固有的尺度。任何哲学既然都以人为本,那么哲学的理念就必然包含人的生活、生命、生存的含义。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写古希腊的两位原子论哲学家,其中伊壁鸠鲁提出“原子偏斜说”,马克思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说的实际意义在于论证了人的自由。要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分析结论,就不能不了解马克思当时的哲学主张。要理解马克思当时的哲学主张,就不能不了解马克思当时的生活场景。我们虽然不能再现马克思当年的生活场景,但可以从自己的社会经验出发加以想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由的反面是必然性,我们又称为规律,古代哲学家则称之为“命运”。卢克莱修就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打破了“命运的束缚”。用命运来诠释必然性概念,对一个老人来说,不是体会得更深吗?

值得玩味的是,著名思辨哲学家黑格尔在讲课时也大量使用有关人生体验的比喻诠释理念,帮助读者体验理念的真正内在含义。比如“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和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消化与生理学”、“同一句格言”、“动物听音乐”、“制鞋”等等。邓晓芒先生讲黑格尔的辩证法,深受学生的喜欢,他总结道:“我讲的时候要求大家更多地重视生活体验,引导大家按照这样一种程序来体验,来反思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最后达到一种综合,达到一种具体概念,达到每个人的主体。”[6]他还指出,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使用的语言很少是逻辑的,更多地是注重生活体验。以笔者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黑格尔的研究,邓晓芒先生的教学方法完全符合黑格尔哲学本性的要求,所以他的讲授受到那么多青年学生的欢迎是毫不奇怪的。

三 应用:搭建外化之桥

学习哲学在于训练思维以达到别的目的,讲的就是哲学应用的特点。在哲学的学习与达到别的目的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笔者的体会就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使其掌握哲学思维方式。

学习哲学是内化,增强理论素养,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一种哲学意识,即自觉地从哲学视野出发,观察一切,思考一切。哲学是沉思,“思考者”就是哲学的形象代言人。要使哲学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不得不这样的思考,只能这样思考的状态。哲学意识中最重要的是反思意识、理性意识、批判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探求意识。

哲学是“密涅瓦的猫头鹰”,黄昏起飞,意即反思。反思包括反复思考和反身思考。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哲学民族,具有民族的反思意识,所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段侵略历史有深刻的反省,因而重新获得了欧洲和全世界人民的谅解和尊重。日本没有哲学,没有反思意识,所以才有今日的右翼势力卷土重来,气焰嚣张。反思意识是一种最深刻的理性意识,它崇尚真理甚至为真理而真理,对纯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理性是人类的尊严和伟大的表征,丧失理性就等于失去自由。理性反对盲从,哲学重视批判。哲学的反思就是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是构成思想的根据和原则,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思想,它可以以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价值尺度、审美标准、终极关怀等多种形式存在。对思想前提进行考察,就能为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和与时俱进提供动力和方向。哲学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武器。哲学反思过去是为了指向未来,所以哲学又是“高卢的雄鸡”。屈原的伟大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体现的就是这种伟大的哲学精神。

哲学思维方式是哲学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哲学意识转化为行动的“思想工具”。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就是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并在“实践转向”中发展为历史辩证法。哲学思维方式依据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以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成果,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许多人由于对哲学史的不了解,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窄化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一窄化表面上使唯物主义的前提更易于理解,但却严重损坏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应有内涵,这就是失去了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大讲唯物论时形而上学猖獗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把唯物主义推向历史的唯物主义。由于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缺乏深入了解,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方面大谈实践,一方面反对发展经济的怪现象。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有了哲学意识,有了哲学思维方式,就会在工作学习中水到渠成地加以运用。这就是所谓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有了一定的哲学思维训练,我们再读大师们的作品,就能发现其中的哲学意蕴。而大师们读书,首先进入眼帘的正是其中的哲学思维形式,比如毛泽东读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发现其中充满了辩证法。哲学思维方式作为思想前提具有隐匿性,但有哲学修养的人却能发现。哲学思维方式作为思维前提还具有强制性,有哲学修养的人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有了这座桥,思维训练能达到别的目的就不足为奇了。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8.

[3] [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85-86.

[5] 张祥龙.当代西方哲学笔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

[6]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8-229.

(责任编辑:张群喜)

G642

A

1674-9014(2012)06-0127-03

2012-10-29

湖南文理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关于哲学教育的方法论反思”(JJWB1222)。

郑又成,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

猜你喜欢
黑格尔逻辑马克思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逻辑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创新的逻辑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及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