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文
(大连外国语学院宣传统战部,辽宁 大连 116044)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文化”一词是由“人文化成”转化而来,主要指对人施以教化,把新生的本来不明事理的人培养成为有教养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显而易见,文化含有教育的功能。文化与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文化既是教育的源泉和手段,也是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载体;而教育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并形成的大学环境、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学校在其内在系统运转的维系及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互动。它是一种以师生员工为参与主体,以大学环境为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形象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在大学文化的视野下,通过加强对大学文化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提升和优化,使之更具时代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张力,是加强大学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主要是通过大学文化的潜移默化对青年高知群体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价值取向等产生影响来实现的。
大学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是以大学精神为核心, 探求真理、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精神,优良的大学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方法、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精神信仰有着启迪、熏陶、指导和塑造作用。大学精神一经形成,不会轻易改变,所有大学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大学精神的指引下开展学习、生活和工作,默默接受着大学精神的熏陶,所处所行潜移默化地受到大学精神的指导。具体说来,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如下:
一是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先进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
二是大学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引导功能。大学作为知识、文化传播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大学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大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是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其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专业教育的输入不可或缺,但大学文化赋予人的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是其他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发展方向和政治保证。大学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在的载体和环境。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克服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条化、单一化和抽象化,弥补了高校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缺陷。学校作为文化阵地,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立场,以应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核心,大学文化本身就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法、培养任务等多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大学文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其内涵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任务、内容、方法融合。大学文化对精神的指引作用,在塑造人的精神性格时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文化的主要育人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引导功能。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使各种思想观念充斥校园,大学生面临着多样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冲突,大学文化这种大学人共同群体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大学生的科学认知、价值选择提供向导,引领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
二是精神激励功能。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价值模式,在教育教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激励作用,大学文化尤其是大学精神文化所反映出的学校形象与声誉,以及历代大学人所传承的大学奋斗目标、学校的历史传统和身边的榜样,可以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为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
三是荡涤心灵功能。人类的心灵、意识都要受到所属文化的制约。大学文化以其物质、精神、行为、风气等的形式可以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一种炽热的认同感,进而激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荡涤心灵的作用就是教育和教化的过程。大学文化的这些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促使学生心灵更加健全, 更加积极向上。
四是塑造品格功能。大学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品格塑造功能。大学文化具有特有的精神魅力和包容性,并且以其多元的发展倾向和强大的涵养能力来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精神品格和个性。
五是规范行为功能。大学文化通过大学的物质、精神、制度、环境、行为、学术等形式显现,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向,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规范自己,选择与大学文化相行的发展道路。
第一,优化大学文化观念,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持续性、包容性等特征,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大学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进行整体设计规划时,在突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要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实际调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和研究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并以理性、包容、开放的态度来建设和提升大学文化;另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要求引导大学文化建设,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构建富有历史内涵、人文意蕴和审美品位的大学文化体系,致力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荣辱观的培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是要使主流文化成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这是发挥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最有力的根基与保障。
第二,丰富大学文化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大学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之中,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大学文化活动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专业特点,注重活动内涵品位,创建活动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要以高层次、高品位、高水平为标准,提倡高雅艺术,同时有选择地吸收一些流行文化元素,着重突出大学文化活动的思想含量、高雅品位和育人功能,切实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图融入到各项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享受愉悦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接受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是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二是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如“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大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三是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和文化艺术活动。给他们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美好、丰富自我的机会,在有意义的追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内化成自我的成长体会,这种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知识性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健全心理和人格,提高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创新大学文化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力量,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更要发挥大学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包罗万象,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于校园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之中。一般包括物质层面的载体,如校园、教室等客观存在的物质环境,文化层面的载体,具体体现在校史、校风、校训及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制度层面的隐性载体,如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守则、规范等。一是要不断优化大学文化环境。发挥大学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就必须不断创新大学文化载体,提升大学文化品位,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增强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渗透力。二是要发挥大众文化的力量。借鉴大众文化活动的整合优势,大力弘扬时代的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和影响大学生;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甄别西方文化思潮,建设既具有教育性、时代性,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学文化。三是要在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寓教于乐,构建和强化积极、健康、和谐的大学文化,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从而自觉追求高雅健康的文化,增强抵御各种低俗有害文化的能力和自觉意识。四是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校出版社、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建设,发挥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结合本校和专业实际,大力发展实践型、学习型、趣味型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使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得以协调、和谐、全面发展。
第四,拓展大学文化空间,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学文化空间广阔,拓展文化空间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学生的社团和学生寝室。它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首先,各类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着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一般都是在学生共同兴趣的基础上自愿组合而成,因而社团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对各类社团积极引导、大力支持的同时,要坚持“三大建设”,即扶持体现先进文化的文化娱乐性社团建设,重视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性社团的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理论类社团的建设。其次,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着“一进、二带、三开展、四融合”的原则,“一进”即学生党团支部进寝室、进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二带”即充分发挥党员和寝室长的带头作用。遵守校规校纪,以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三开展”即开展公寓文化活动。如“民管会”组织开展的公寓文化节,组织理论学习和讨论、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到中小学学校支教、儿童村义讲等活动。“四融合”即大学生寝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融合,寝室与寝室之间联合搞活动,结对子,甚至是实行学区化管理模式,以楼层或一栋楼为单位进行管理,实行新老生同寝,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