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68)
关于衰老与长寿问题的研究
李海涛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68)
衰老;长寿;研究与探索
衰老是一个人所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一般而言,衰老是指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的组织器官结构老化和功能衰退的过程,表现为组织改变、器官老化及其功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逐渐降低,同时疾病或其他因素也可加速老化。但以现代科学水平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来看,延长人类的寿命是有可能的。古今中外,人们对长寿的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于养生,古代的许多大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孔子的主张是“自强不息”,老子的养生观是“清净无为”,虽没有提出养生的具体方法,却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理论。而所谓的“食养”也在各个朝代盛行,我国古代的医药学家也提出了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例如,唐朝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提出“人之寿夭,在于搏节;养生之道,常欲小劳;顺应自然,依时摄养;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人老日衰,常须慎护‘川’”。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集历代延年益寿的方剂,总结出“养心、安神、益智,以延年益寿”的结论。
古代西方关于寿命的认识经历了从神学到医学的转变过程,并逐步探索出许多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中世纪实验科学的思想先驱罗格·培根把希望寄托于药理学之上,发现了许多具有神奇效果的抗衰老药物,并一一列出,例如珍珠、珊瑚、芦荟、鲸鱼、迷迭香、毒蛇肉、黄金和成年雄鹿肝等,其中的一些物质确实有延缓衰老的效果,且已经被现在的实验所证明。1817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Anthony Carlisle建议人们采用养生之法以延年益寿,他在书中还列出了引起衰老的一些常见疾病。1899年,俄国学者鲍特金在对2 240名老人的健康检查结果做了分析后宣布,疾病不是导致衰老的真正原因,他宣称人是因为衰老才易患老年疾病,这种论断,首次深刻揭示了疾病与衰老的关系,因而人们的研究方向发生转变,开始更加注重研究老化的原因和机制。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衰老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学说。下面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
2.1 基因控制学说
该学说认为,衰老是受基因程控的,从发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都是遵循遗传程序而进行的固有过程。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同,其中控制老化的基因也不相同,因而衰老的速度不同,其寿命的长短也就不同。这一学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具有相对恒定的寿命期限。有些学者认为,衰老是从DNA复制到最终合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积累造成的。DNA转录复制过程中,如果错误的核苷酸进入DNA或mRNA,就会产生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蛋白质。另外,mRNA翻译蛋白质时,如果错误的氨基酸进入,同样会产生错误的蛋白质。非正常的蛋白质逐渐增多,就会使细胞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导致衰老。
2.2 自由基学说
自由基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如超氧离子自由基、氢自由基、有机自由基等,这类物质具有高度氧化活性,在生物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强氧化剂作用,产生过氧化反应,致使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和多种细胞成分遭到破坏,导致细胞的凋亡,造成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组织器官衰老。而抗氧化活性物质可以阻止细胞凋亡,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3 重要器官先行退化学说
此学说认为,衰老与机体一些重要器官的先行退化相关,如脑组织萎缩,脑回缩小,神经递质减少,引起机体全面衰退。此外一些内分泌腺、免疫器官的先行退化,如垂体、胸腺等器官的萎缩,导致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对细胞、体液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而发生衰老。
2.4 体细胞突变学说
该学说认为体细胞会因物理射线、化学药物以及生物细菌、病毒等因素而引起突变,导致细胞在传代过程中遗传学异常率增高,有丝分裂能力下降,这种突变意味着细胞内部功能基因的减少和变异,结果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功能失调,甚至发生细胞死亡,从而表现出整体衰老。
除上述几种学说外,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一些其他学说,如免疫衰老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代谢失调学说、社会学说等,这些学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衰老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为防止人类早衰、使人类保持健康长寿以及为抗衰老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虽然衰老和死亡是必然的,但我们却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达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目的。
3.1 适当的用脑,进行体力活动
大脑是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器官,它不仅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高级中枢,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脑组织逐渐萎缩,功能逐渐退化。而延缓大脑衰老的根本方法是常用脑。多用大脑,可以加快脑部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记忆力、分析力和理解力得到提高。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防止因过度的精神紧张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采取动、静、乐、养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老。而体育运动则可使全身关节、肌肉等都得到锻炼。实践证明,平时并无锻炼习惯的老人在进入老年后开始锻炼身体为时不晚。不过,老年人的锻炼要做到科学、适量,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并注意安全。
3.2 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导致衰老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可引起各种疾病。根据学者观测,占死因前3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对有着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加以干预,就可使其受益。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休息、充足的睡眠,应做到劳逸结合。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要戒烟,控制饮酒。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整洁舒适,保持室内空气适当流通。通过对各地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凡是长寿的老人都有着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饮食起居能够做到定时有节,生活习惯科学合理。
3.3 合理的膳食营养
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平衡膳食是抗衰老的有效方法。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总热量消耗减少,所以老年人应控制总热能的摄入,每日热能供应量在2 000-2 400卡为宜,以保持热能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对于老年人,供应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是必要的,但又不宜过多,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1.2克为宜。脂肪摄入要适量,可多食植物油、少食动物油,鱼类脂肪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老年人有益。适量地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维生素A参与合成视紫红质,维持粘膜上皮及皮肤组织的完整性;B族维生素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并清除自由基,具有解毒的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且对冠心病具有预防作用;纤维素能增强肠道蠕动,利于通便,还可降低血胆固醇。老年人还应适当食用富含硒、锌、铁、钙、锰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以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防止细胞老化。
近年来,节食被发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表明,在摄入足够营养的前提下,控制机体的热量摄入,能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这是由于节食能够使脏器中的脂褐质的堆积量降低,从而延缓脏器老化;节食可以使大脑中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数量降低,从而使脑动脉硬化和大脑早衰得到延缓。
3.4 保持心理健康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衰老是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综合过程,并且两者相互制约和影响。健康的心理有益于延缓衰老,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阻止过早的衰老。当衰退还没有明显出现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精神有所寄托,人就会变得充实、心情愉快。社会和家庭对人的衰老过程意义重大。有的人因工作不满意而陷入失望和痛苦,有的人退休后对工作有怀念之情,甚至产生失落感。所以,遇事要想得开,要能够从心理上进行自我调适。家庭和睦、心情愉悦,更有益于健康。健康的心理对延缓衰老有深刻的生理学意义。因而,心理学家忠告:“人到老年应注意身体和心理的锻炼,培养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如下棋、散步、读书、垂钓、养花、听音乐、练气功、打门球、写作、练书法和打太极拳等,激发生活情趣、陶冶情操,这样在无形中就达到了益寿延年的目的。”
3.5 良好的社会自然环境
社会和自然环境对寿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社会制度越优越,经济越发达,人民生活越富足,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越完备,危及生命的流行病、传染病等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有利于人类寿命的延长。所以,建立健全老年福利、卫生、社会文娱和保健等机构,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将有助于延缓衰老。另外,良好的自然环境,如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洁净的水源、适宜的温度以及安静的住所等,均有益于寿命的延长。世界上5个著名的长寿地区(我国广西的巴马,我国的新疆,前苏联高加索的达斯格多,厄尔多瓜的伟尔卡班巴,巴基斯坦的丰乍)均位于山区或边缘地带,足见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于长寿的意义。
3.6 其他
大多数老年人的死亡都是病理性的,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如果能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必将减缓老年人衰老的过程,延长寿命。因此,老年人应定期做健康检查,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此外,还可以借助抗衰老药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的侵害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进程。如抗氧化剂可以降低组织衰老色素含量、改善皮肤的弹性、延缓动脉硬化等,在抗衰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要想延缓衰老与延长寿命,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处理得好,才能延缓衰老,并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寿限。
G420
A
1671-1246(2012)16-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