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扩大广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微生物学杂志》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凡被本刊录用的文章均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如作者不同意转让光盘版和网络版,请另投他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微生物学杂志》属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是包括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用菌学、生物工程学及各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刊物,创刊早、刊龄长。为国内从事微生物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业、厂家及微生物学爱好者必读的刊物。
本刊创办于1978年,国内外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内页112页,封面及封二、封三、封底采用250 g进口铜板纸彩色印刷,内页80 g胶印,发行覆盖面遍及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院校、企业、科研单位及美、日、英、港、台等国家和地区。
本刊提供广告媒体,真诚欢迎国内外厂商和读者发布产品、技术和服务信息,刊登仪器、设备、试剂等与微生物领域相关方面的各类广告。刊发全年广告,价格优惠。欢迎广为利用本刊。
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微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邮编:122000 信箱:lnwswxh@126.com
帐户:工行朝阳市燕都支行 户名:辽宁省微生物学会
帐号:0713020209249067528
电话:0421-2914613 0421-2976841 联系人:孙翠焕
为了答谢广大会员及读者对《微生物学杂志》的支持与厚爱,本刊决定凡是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将以优惠价酬谢订阅本刊。
订阅办法:《微生物学杂志》全年六期,全年订费150.00元,优惠价50元(含邮资),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订阅。编辑部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微生物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22000。亦可银行汇款至:工行朝阳市燕都支行,户名: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帐号:0713020209249067528(务必注明联系人姓名)。编辑部办理缺刊补订和零售服务(本刊编辑部现存有少量过期期刊,如有需要可与编辑部联系),订购电话:0421-2914613,0421 -2976842,E -mail:lnwswxh@126.com。
·写作常识·
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根据国标(GB3100~3102-93)标准,单位符号一般用英文小写(正体),来源于人名的单位,其符号的首字母大写,只有体积单位升例外,它的符号用“L,(l)”,推荐采用L。现将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符号及与之容易混淆的符号介绍如下,希望作者参照执行。
时间:年用 a,不用 y,yr;星期、周(无符号),不用 wk;月(无符号),不用 mo;日用 d,不用 day;小时用 h,不用 hr;分钟用min,不用m;秒用s,不用sec表示。
溶液浓度:用mol/L,不用M(克分子浓度)和N(当量浓度)等非许用单位表示。
百分浓度:务必注明是重量百分浓度,还是体积百分浓度。
面积:公顷用hm2,不用ha,亩或公亩,换算因数为1hm2=15亩。
旋转速度:用r/min,不用rpm,×g。
蒸汽压力:用Pa或kPa、MPa表示,不用大气压at,kg/m2或kg/cm2等。
光密度:用OD(斜体)表示。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u或ku,核酸用bp或kb表示。
《微生物学杂志》一直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联邦农业文摘》(CAB)等国内外权威检索期刊收录转载,本刊提示广大作者,论文发表后,应经常去各大图书馆查阅论文被转载情况。这将对您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业务考核、继续研究等体现学术水平、研究水平,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如您的论文已被转载,请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本刊编辑部,以便本刊在期刊评比、年检、考核中作为重要依据。
本刊开辟“转载信息”栏目,将作者的反馈信息及时刊登。
联系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
邮 编:122000
电 话:0421-2914613
E - mail:lnwswxh@126.com
·写作常识·
论文的作者应在发表的作品上署名。署名者可以是个人作者、合作作者或团体作者。
1 署名是拥有著作权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署名权即表明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署名表明作者的劳动成果及作者本人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即作者向社会声明,作者对该作品拥有了著作权。
2 署名是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署名即表明作者愿意承担责任。
3 署名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即表明作者有同读者联系的意愿。
4 论文的署名者应具备下列条件:①本人应是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者;②本人应为作品创作者,即论文撰写者;③本人对作品具答辩能力,并为作品的直接责任者。
不够署名条件但确对研究成果有所贡献者可作为“致谢”段中的感谢对象。可以由学生和导师共同署名,一般是学生在前导师在后。个人署名一般应使用真实姓名。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联合署名时,署名顺序按对该文的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主要贡献者和直接创作者,除有特别声明外,第一作者就是第一权利、第一责任和第一义务者。翻译的作品,应同时注明原作者和编译者。
·写作常识·
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1 引言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言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2 引言的写作要求
2.1 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2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2.3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2.4 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2.5 引言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2.6 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写作常识·
GB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也有4个或5个字母以上的虚词首字母大写)。一般而言,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将中文意译出即可,字数通常以150~180个词为宜。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是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应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
编写时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①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②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③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④尽量使用短句,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