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华
(江苏省兴化中学 江苏 泰州 225700)
学生在刚刚接触传感器内容时,对课本内容充满了好奇、期待,这为本章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对新教材认识上的欠缺,少数教师把课本上相关传感器的知识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介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本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对之产生深不可测、遥不可及的错觉.如此一来教师讲得苦,学生听得累,必将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体现.
传感器件是基于许多物理原理设计而成的,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测量和控制必不可少的元器件.教师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必然能让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体会.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可通过视频展示火星探测器等前沿科技,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科技前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介绍电子秤、电饭煲、话筒、声控开关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使学生感受到传感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误区二:忽视与传感器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在教学中淡化与传感器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习题讲评上;二是,少数教师研读考纲和高考考题后认为每年高考对这部分考查很少,新课教学中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只用两三节课的时间,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教材.这两种倾向都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不能体会到传感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更不能学习到任何技术知识,学生的能力也就难以提升.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锤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普遍增强.但当他们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和一些简单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时,却不会分析和解释.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在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弱,技术知识甚至技术常识十分匮乏.而本章恰恰是侧重于物理原理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充分用好教材能帮助学生弥补这块“短板”.
本章不要求对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教师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带领学生认识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元件等元器件,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基本特性以及工作原理.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传感器的一些应用以及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知识以及培养他们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误区三:习题选择不当
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与传感器相关的例题,要布置传感器相关的课后作业,但事实上有些教师所选的例题与习题质量往往不高.甚至有少数习题是给其他章节的内容贴上传感器的标签;揭去这个标签后,题目里就完全没有任何与传感器相关的知识.这类习题笔者称之为“伪传感器问题”.
本章的习题应当尽量剔除“伪传感器问题”,而应当多选择一些与传感器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特性、基本原理方面的习题.比如,教材上电熨斗、电饭煲等问题,就是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解答主观题大有裨益.
误区四:不重视实验
本章有很多演示实验,在第三节还专门安排了传感器的应用实验.可是一些教师不重视实验操作,只是在课堂上空洞地“说”实验,很少花时间在课堂上做一做,更别提到实验室让学生操作了.笔者在与一些教师交流后了解到,部分教师对操作性实验不熟悉,有畏惧心理,加之这些实验在考纲上又未作要求,因此就更不愿在实验上“浪费”时间.“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实验,纸上谈兵是难有成效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势必影响学生对传感器特性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在传感器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尽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组装和调试普通实验电路非常熟悉,但是对电子电路却不太了解.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安排一些演示实验和随堂分组实验.比如课本第一节的演示实验,把干簧管、电灯、干电池构成串联电路,密封在盒里,仅把灯泡露出盒外,演示当磁铁靠近装置时灯泡发光,把磁铁移走灯泡熄灭.学生非常好奇,想知道为什么.此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其内部的构造,再打开盒子让学生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干簧管.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组装简单的电子电路.如学生组装光控和温控报警电路,实现简单的控制功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直接体会传感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信息时代的高中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元件和电路是有好处的.这可激发他们对现代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一些技术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念.每一次实验的完成,不仅应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本章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创造物质条件和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教师要身体力行,克服畏难心理,加强学习,亲自动手做每一个实验.引导和帮助学生突破一两个事例,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过程,感悟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这样做才能避免教学步入误区,从而把这一章上成没有负担,兴趣盎然,学生喜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