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临床分析

2012-03-19 13:01邓柏杨莫小勤谭新华钟世彪
微创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栓术截肢球囊

邓柏杨 莫小勤 谭新华 钟世彪 李 泉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南宁市 530011)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有发病急、病变快、高致死、致残的特点,其病死率为15%~25%[1],诊疗稍有延误或失当,将致残甚或致死。1963年Fogarty医师首次运用球囊导管成功摘取血管血栓,Fogarty取栓导管随之问世,微创取栓使动脉取栓变得简捷有效,使本病的救治成功率大幅度提升。然而囿于某些因素,围手术期的处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现就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我们治疗的11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9~86岁,平均58.54岁;车祸外伤引发2例,心脏手术2例(开放手术及介入术后各1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血管基础疾病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例;右上肢1条肢体,右下肢6条肢体,左下肢4条肢体。

1.2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均有肢体卒然疼痛、麻木、皮肤发凉、皮色苍白、脉搏消失等。5例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2例出现踝关节运动丧失、皮肤张力性水泡形成、肌肉僵硬、组织坏死,术前均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无创血管检查,4例患者行CTA检查,了解动脉状况及栓塞部位,以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其中下肢高位截肢取栓术2例、中段截肢取栓术1例;分别经股动脉、肱动脉切开或截肢断端动脉切口入路,各用3、4、5号的Fogarty球囊导管,取净栓子或继发之血栓,数次往复至近端喷血,远端涌血,并探取股深动脉可能的血栓或栓子。取栓后动脉远端注入肝素盐水(浓度:生理盐水1 000 mL+肝素0.1 g),并灌注尿激酶5万单位,地塞米松5 mg注入患侧肢体动脉远端,栓塞时间超过8 h的患者,术前预置深静脉插管,术毕开放灌注前行全静脉血液持续滤过(CRRT),用prolene线连续缝合动脉切口,缺血时间长者开放动脉灌注后据血气分析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术后常规普通肝素持续泵入3 d,之后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持续6个月。

2 结果

7例患者术后肢端动脉搏动恢复,肢体血运恢复;截肢取栓术3例;死亡1例,系因心梗诱发动脉栓塞,因栓塞时间长(栓塞后4 d来诊),栓塞部位高(整个髂、股总动脉至股浅动脉近端完全栓塞),下肢坏疽至大腿上端,不得已行全髋离断取栓术(Fogarty球囊导管),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肢体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原则是先保命、次救肢,发病至就诊时间长短与肢体存活关系密切。随着Fogarty球囊导管微创取栓的运用,临床救治成功率较从前明显提升。但如何在保命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救肢率,应注意以下几项。

3.1 病情评估

3.1.1 详询病史 因为本病中的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的形成的病变机制有别,前者多半自心脏脱落的栓子嵌顿于动脉远端狭窄处发病,无血管基础病变,取栓效果好;后者是因血管的基础病变导致局部急性血栓形成,取栓后易复发,疗效不佳。故术前应详询病史,有无肢体慢性缺血史、有无心脏病(心房纤颤)或其他易栓症。年龄40岁许,无心脏病心房纤颤者,则预示有血管基础疾病的可能(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重症肌无力等)。此外,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也可引发下肢急性缺血,其除肢体急性缺血外,发病初期尚有腰背部撕裂痛或内脏缺血表现,以及顽固性高血压的特征。若不了解病情而贸然施术,将致后继措施不力,预后不良。

3.1.2 完善检查 尽力完善术前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CTA或MRA),以保证科学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系夹层动脉瘤形成者,CTA或MRA可明确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笔者曾遇1例下肢急性缺血患者,因术前详细了解病史,确诊重症肌无力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结合术前下肢动脉DSA检查,合理判断后予保守治疗痊愈。本组无一例外地术前均行血管无创之彩超检查,在病情允许下,本组4例行CTA,效果较好。

3.1.3 截肢取栓术 对肢体坏死平面明确而拟行截肢术者,因单纯行截肢术,但缘于本病的特点,尤其对有血管基础病变者,将会出现截肢术后创面迁延难愈甚至不愈合。故建议行截肢取栓术,以利术后创面愈合。本组3例行截肢取栓术,获效良好。

3.1.4 取栓禁忌 笔者认为,若栓塞时间已逾数日,而患肢坏死界面明显,出现坏死的张力性水疱,此时不宜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而应果断行截肢加Fogarty导管取栓术,如此才能救命并促使创面早愈。

3.2 手术问题

3.2.1 规范Fogarty导管取栓 操作中注意保护股深动脉,勿损伤血管内膜。据动脉管径选择不同型号的Fogarty球囊导管,轻柔拖动导管;手持连接球囊的注射器,适时感受管径大小变化调整球囊内液量,如此可感知动脉腔是否狭窄(某些动脉扭曲或高龄动脉钙化常致导管输入困难,此时忌强行插入导管,因暴力可刺穿动脉,甚者致命),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取栓次数宜少,因次数愈多球囊对血管壁的摩擦损伤几率愈高,原则上以最少次数取栓完成!完整取栓的标志-取出的血栓有尖细的血栓尾端(俗称鼠尾)及白色的血栓头。

3.2.2 动脉移植后取栓 对外伤性动脉损伤,在修复损伤血管后,术中应根据伤情行Fogarty导管远端取栓,保证术后肢端血运,提高救肢成功率。本组1例车祸致右腘动脉断裂者,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缺损段动脉后如此取栓,成功救肢。

3.2.3 术中治疗

3.2.3.1 地塞米松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血管开通前用地塞米松5 mg注入患肢远端,有条件的医院宜接通CRRT后再开通动脉,以降低再灌注损伤。本组病例重症者予CRRT治疗,4例中仅1例死亡(高龄,高位栓塞肢体坏疽,超时且心梗数日后栓塞)。对无CRRT条件的医院可在开通前同侧静脉放血300~400 mL,同时均予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碱化血液,以利于排除肌红蛋白,纠正酸中毒。

3.2.3.2 术中溶栓 血管开通前,动脉远端局部细硅胶导管灌注尿激酶5万单位,此法虑及导管所不及的终末细小动脉,难以取净血栓,故联合局部用药溶栓,有利于溶解肢体动脉末端微小血栓,保证动脉取栓术后血管开通成功率[2]。

3.2.4 血管吻合 缝合动脉要点:助手要随主刀医师意愿而动,忌用血管镊、钳夹持血管内壁,须知不经意间伤及血管内膜将导致术后血栓再形成;动脉开通后检查吻合口狭窄否,若狭窄应拆线重新缝合妥当,否则术后将再次血栓形成。

3.3 术后治疗

3.3.1 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MNMS)的防治 MNMS是术后致死因素,因肢体恢复血供再灌注损伤,缺血期的代谢产物迅速回流导致MNMS。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医院在取栓后于术中即行CRRT治疗,本组4例术后行CRRT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3.3.2 骨筋膜室综合征 术后要严密观察肢端循环及肢体张力,若有肢体肿胀,局部肌紧张发硬、压痛、关节僵硬,应高度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筋膜切开减张,这有利于防治MNMS,提高保肢率[3]。

3.4 术后抗凝、溶栓治疗 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有利于溶解残余血栓、预防继发动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降低再栓塞率。本组11例均按此治疗,仅1例死亡,其余均达到治疗之目的,获效满意。

总之,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遵从“首保命”的原则,以此为基础尽量救肢,以血管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目前Fogarty导管微创取栓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术式,最佳时机应在动脉栓塞后12 h内施术[4]。因人体各部位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度是有限的,通常神经组织为4~6 h,肌肉组织为6~8 h,皮肤8~10 h,发病12 h内手术者死亡率及截肢率在10%左右,超过12 h则死亡率达50%,截肢率60%[5],但对发病超此时限者亦应综合全身状况及保肢需要,争取手术取栓,并随之进行全身抗凝溶栓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 Gianini D,Balbarini A.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Curr Drug Targets Cardiovasc Haematol Disord,2004,4 (3):249-258.

[2] 徐 欣,陈福真,符伟国.102例下肢急性动脉栓塞诊疗评估[J].临床外科杂志,1996,4(3):152.

[3] 师天雄,郭天雄,汪忠镐.代谢性肌肾综合征[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22(5):258.

[4] Korn P,Khilnani NM,Fellers JC,et al.Thrombolysis for native arterial occlusio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clinical outcome and cost[J].J Vasc Surg,2001,33(6):1148-1157.

[5] 张福先.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4):199-200.

猜你喜欢
栓术截肢球囊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新疗法:脑动脉“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