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斌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转述言语研究在西方的哲学、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这些研究通常只局限于书面语,而对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转述现象的关注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关于各种形式的转述言语的语篇或语用功能历来众说纷纭。当今,学者一般认为各种转述形式的用法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语篇类型和语境上下文变化:“某一转述形式的效果也取决于上下文中的其他转述形式的选择”。(Short 1988:80)因此,在分析转述言语的语用功能时,“有意义的并不是直接引语在话语中的出现,而是直接引语与包括间接引语在内的其它指称言语行为的方式的交替出现。我们需要根据在特定话语语境中说话人能够选择的交际手段的范围来了解转述言语的功能”。(Baynham 1996:68)本文以赵本山的小品为例,探讨言语转述在口头交流中的主要功能。
赵本山是我国著名的小品和东北二人转演员,在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享有极高声望。赵本山的小品缘何受到观众如此喜爱?当然原因很多,例如其原生态的东北味口语,丰富生动的辽北方言,极富魅力的幽默感,独特而夸张的舞台形象,还有那一串串的疙瘩话、俏皮话、歇后语、熟语和练语。除此之外,我们注意到,转述言语在赵本山的小品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再到一个个地抖包袱,转述言语无论在谋篇布局还是制造戏剧效果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绝大多数的赵本山小品以夸张幽默的喜剧手法向观众展示一段经历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旨在讽刺某种丑恶或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的内在矛盾及其与健康事物之间的冲突。转述言语在其中往往具有交待故事背景、引入故事情节的铺垫衬托功能。例如:
①赵本山:听说他,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竟敢扬言再不上当受骗了。残酷的现实已直逼我心理防线了,今年我不卖他点儿啥,承诺三年的话题我就没法跟观众兑现了。(《功夫》)
②牛 群:那咱们现在开始。俗话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身后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黑土白云两位名人。就在黑土白云大叔大妈家里前不久发生了天下奇闻:他们家的公鸡居然下蛋了。(《策划》)
③赵本山:你咋越活越回去了呢?小时候的精神头到哪儿去了?忘没忘小时候咱年轻的时候咱俩老上邻村看电影去,有时候回来走到柳树趟儿你说不敢走了,你跟我说的那些话儿,你那能耐,你还搁那儿。
黄晓娟:别说了!
赵本山:到关键地方还得掐了。
黄晓娟:那你没听人说呀?
赵本山:说啥呀?
黄晓娟:小红妈要改嫁,儿女们又说又闹寻死上吊,小红妈一咬牙……
赵本山:怎么了的?
黄晓娟:差点儿趴了火车道儿。(《相亲》)例①和②中转述言语的交待背景功能一目了然。在例③中,“老蔫儿”(赵本山扮)对“马丫儿”(黄晓娟扮)当年话语的转述点到为止:“你说不敢走了,你跟我说的那些话儿”,但一句“你那能耐,你还搁那儿”又令观众对他们当时的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正是因为以前的那种关系才有了该小品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马丫儿”对关于“小红妈”的传闻的转述则解释了她本人对接受“老蔫儿”求婚的顾虑。我们注意到,用于交待背景信息的往往是间接引语,而且消息来源经常不具体,“听说”、“据说”、“俗话说”这样的转述动词用得较多。这也是学者经常提到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即直接引语用于突出某些信息,尤其是在故事的高潮之处,而间接引语则用于提供背景信息。再举一例:
④刘 流:网友提出的问题要求两位老人抢答,请听好,“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火炬手》)
“主持人”(刘流扮)转述网民提出的答题要求时用的是间接引语形式而且并未提供有关网民的具体信息,但在转述网民所提出的问题时用的是直接引语形式。当然,这并不是说直接引语不用于交待背景信息,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直接引语也有此功能。例如:
⑤赵本山:捐款现场。一个孩子上大学,没钱了,让大家给捐款去。我挤进去问:“没现金,刷卡,行吗?”他说:“可以。”(《捐款》)
小品《捐款》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建立在“亲家一”(赵本山扮)捐款助学时刷卡刷错金额这一情节上。因此,例⑤中“亲家一”对自己在捐款现场所说的话的直接转述正是为后面的故事做出铺垫。有时候直接引语转述形式因其较高的“保真性”往往能在无意中向听众透露一些被转述者的社会背景信息。
直接引语是故事进入高潮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在相互交际中故事高潮是转述言语经常出现的场所”。(Holt&Clift 2007:2)这主要是因为直接引语真实生动、活灵活现,它能使事件的相关方如身临交际现场,从而增强交际的互动感,制造出说话者或转述者所希望的戏剧效果:“直接引语形式,把它视为此前表述的一种戏剧化更为准确”。(Calsamiglia&Ferrero 2003:155)例如:
⑥ 宋丹丹:“啊,白云,黑土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昨天、今天、明天》)
⑦宋丹丹:……我经常扪心自问,“为啥我火烧火燎地来到了人间,为啥我与火接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终于明白了,我就是为奥运火炬手而生的。这是我的妈妈昨天对我说的。
赵本山:哎哎哎,你妈都死三十多年了!
宋丹丹:我梦见的。怎么地!我妈妈对我说,云啊,你是在火堆旁边出生的,你就是火命,奥运火炬手非你莫属!
赵本山:你妈咋不说你是坐火箭来的。
宋丹丹:怎么地,我妈还说了,谁要是敢和你争这个火炬手的位置,我和你爸就把他带走!(《火炬手》)
在《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中,“白云”(宋丹丹扮)和“黑土”(赵本山扮)之间的婚姻曾经出现危机无疑是该小品的高潮,制造出不少笑点,而“白云”对“黑土”向她道歉的直接转述达到笑点的顶峰,产生极佳的喜剧效果。在《火炬手》中“白云”对自己的思想和其母亲话语的直接转述也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高潮过后故事结局出现戏剧性的变化,“黑土”从网民中获得的票数超越了“白云”,并最终获得奥运火炬手的殊荣。此处,“白云”以直接引语的方式转述其早已去世的母亲的话语,考虑到“黑土”和“白云”的年龄、背景和认知能力,她这样做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目的之一是博取网民的同情和支持,目的之二是震慑“黑土”,令他知难而退。但是,正如 Tannen(1989)指出的,这样的话语最好被理解为“建构的对话”(constructed dialogues),它们并不是实际发生的话语,而是由转述者根据其意图和需要虚构的,期望获得听话人的某种反应。(Holt&Clift 2007:159)只是“白云”的这一策略弄巧成拙,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反而为“黑土”博得更多网民的支持。
Sakita指出,直接引语的转述者“通过‘演示’(showing)而不是‘描述’(describing)事件,尤其是在故事的高潮和关键之处,把听话人卷入其中,将其吸引住”(Sakita 2002:212)。这里的“演示”和“描述”的区分来自引语研究中的展示论(the demonstration theory)。Clark和Gerrig(1990)指出,虽然大多数语用理论认为语言运用是描述(description),但展示(demonstration)也是日常话语的一部分。展示是一种描绘(depiction)行为而非描述行为 。描绘通常与被描绘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描述没有。人们对描绘的理解往往依赖直观感觉,但理解描述则不必。“展示”具有选择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多种特征,而展示只会选择性地突显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特征。Clark和Gerrig指出,直接引语是最典型的引语,它是一种描绘而非描述;直接引语的内部结构相对独立,不必受引用者话语结构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引语不仅可用来展示他人的话语而且还可以用来展示外来语、各种非语言声音,甚至手势神态等。(Clark&Gerrig 1990)直接引语的这种展示功能为在舞台剧或任何面对面的言语交流中取得戏剧性效果提供简单有效的手段。
直接引语形式的言语转述相较于间接引语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伴随着言语转述的那些对原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和其他副语言特征的模仿,这种模仿即强化言语转述的真实性又帮助转述者刻画被转述者的形象并间接传递转述者对涉及的人或事的态度。赵本山小品很好地利用了直接引语的这种展示特点,小品中凡是出现在故事高潮的直接引语往往就是转述者改变语音语调和举止行为之处,转述者不仅引用话语内容,也模仿原说话者的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甚至心理状态,其效果令观众忍俊不禁,笑声不断。例如“黑土”在《策划》中转述公鸡下蛋前的内心想法时的语音语调和行为举止,“白云”在念广告词“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yeah”时的表演。在《小崔说事》中“白云”和“黑土”分别对“村长”和“院长”话语的转述,以及在《相亲》中“老蔫儿”和“马丫儿”朗读儿女的信时的声调和神态,无不显示直接引语的展示或描绘功能。在《小崔说事》中“白云”在转述“黑土”的道歉时对其口气和神态的模仿生动地把“黑土”当时的形象展示给观众:憨厚呆板、可气又可笑。赵本山小品中的这些情节和场景有力地证明了Leech和Short(1981)在谈到“特殊化的直接话语”(Particularized direct discourse)时所提出的观点,“刻画人物采取的那些价值观评价和态度延伸到人物的话语上。在此种形式中,被转述言语的所指权重虽下降,但是,这些话语在塑造人物上的重要性、生动性或者时空典型性却增强了。例如,看到舞台上的一个戏剧人物、他的穿戴、音容笑貌和行为方式,甚至在听清他的话语之前就开始忍俊不禁了”(Leech&Short 1981:335)。
Goffman(1981)区分了3种说话者角色:“言者”(animator)、“作者”(author)和“立言者”(principal)。言者指现场说出词语者;作者指话语内容的编码者;立言者则指话语内容的制定者,其立场观点在话语中得以表达。在言语交际中这3种角色即可相互独立又可相互重叠,说话者往往既是言者又是作者或/和立言者,但在转述言语中转述者最多可以既是言者又是作者(例如间接引语),不可能同时兼有3种角色,即转述者不可能是立言者。在直接引语中转述者只能是言者,他或她可以比较超然地来模仿被转述者的说话方式和伴随的举止行为,增强作品的对话性和表演的互动性。正如Goodwin指出,Goffman对说话者身份的三分法“为分析转述言语中不同声音的对话互动提供了一个真正有力的框架”(Goodwin 2007:18)。赵本山小品中的直接引语往往利用这3种角色的分离来大胆夸张地模仿被转述者,将其刻画成某种形象,以讽刺、嘲弄或者戏谑某类人、事物或现象(Goffman 1986:535),制造了很多笑点,极大地增强了其小品的戏剧性和喜剧效果。
转述言语最基本的功能是言据性(evidentiality),“在英语中言语转述是言据性的一种体现形式”。(Sakita,2002:206)所谓言据性是说话人为支持自己所说的话或表达的立场观点提供证据或者为所传递的信息提供来源。(Anderson 1986,Li 1986)当人们在某件事上与他人意见不一或者提出质疑时,需要说服对方,这时他们经常借助转述言语作为证据,“因为言据性表明说话者的知识来源和其可靠性,说话者可以通过转述他人的话语来支持自己的观点”。(Sakita 2002:207)在赵本山小品中,他扮演的“黑土”在与“白云”的关系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就是人们常说的“惧内”或者“怕老婆”。因此当他与“白云”发生意见不和时,常引用他人话语来表达或支持自己的看法,以避免正面冲突。例如:
⑧刘 流:……网友问:我们的火炬手在传递奥运圣火的时候,需要跑很远的路程,两位老人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了,请问你们各能跑多远?必须实话实说!
赵本山:我跑二里地。
赵本山(对宋丹丹说):实话实说!(《火炬手》)
“黑土”在《火炬手》这个小品中的处境很尴尬:他既希望自己能当选火炬手又要顾及“白云”的面子,唯恐得罪或冒犯老伴儿。例⑧中“黑土”引用“主持人”的“实话实说”这一比赛规则充分反映了这种微妙的关系和他的矛盾心理:跑步的确是他的强项,他怕老伴儿不说实话,但又“不敢”直接警告她,因而只好重复“主持人”的话。引用他人话语作为证据来减轻或者回避自己的责任是“黑土”在反抗“白云”时经常使用的手段。再如:
⑨宋丹丹:不,怎么的,你怎么说的?咱怎么来的?
赵本山:坐拖拉机过来的。
宋丹丹:我这衣服呢?
赵本山:40一天租的。
宋丹丹:我那书呢?
赵本山:我都按你那比划的,你不说全糊墙了吗,最后厕所还有看书啥的。(《小崔说事》)
在例⑨中“黑土”故意曲解“白云”的手势,用虚构的他人的话语来逃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其实,《小崔说事》这个小品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白云”和“黑土”争相引用他人话语为佐证相互揭短、相互攻击。
⑩赵本山:是,她剪完就禽流感了,第二天。当时,死了一万多只鸡,最后送她个外号,叫“一剪没”。
……
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
……
宋丹丹:怎么说“特别”期待呢?那是“相当”期待呀!那家伙,那,看完《月子I》就想看《月子Ⅱ》,都搁那憋着呢。
赵本山:那,这话是真的。那憋得是“相当”难受啊!那村长啊,就上俺家就堵着门儿就告诉我:“别让你媳妇儿到处乱走了,赶紧写《月子Ⅱ》吧,村头厕所可没纸了。”(《小崔说事》)
转述言语在这里可以说是“白云”和“黑土”手中的“王牌”,用来支持自己攻击对方。他们利用这些他人话语活灵活现地为对方塑造了非常滑稽的形象,引来观众的阵阵笑声。如前所述,直接引语在面对面的言语交际中能为转述者模仿被引用者说话时的音容笑貌和举止行为提供广阔的空间,能把以前在另一语境中发生的话语再现,使之就像发生在眼前。在赵本山小品中,出现在高潮处的直接引语往往都伴随着引用者对原话语境的描述或报道,从而两种语境混合交错,发生在两个时空中的话语相互印证、珠联璧合。例如⑩中“白云”对“院长”的话的转述。
与新闻报道或者学术语篇中的言语转述有所不同,在上述例子中转述者不仅报道他人的话语还报道当时的情景语境,转述者在不直接进行评论的情况下,用事实说话,向听众或观众塑造或呈现相关人物的某种形象,并间接地表达自己对她或他的态度与评价。
转述言语的言据性功能对其真实性提出要求,尤其是当说话者使用直接引语形式来转述他人话语时,就是向听话者承诺了“逐字引用”,即引用的是“原话”。赵本山在其小品中经常利用听众或观众在具体语境中对“逐字引用”的预期,故意进行出人意料的歪曲,在调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
⑪ 牛 群:大妈都有自己的博客啦
赵本山:名人嘛,都刻薄。(《策划》)
⑫ 赵本山:这就是铁岭最贵的饭店,“苏格兰调情”。
毛毛:你念反了,“苏格兰情调”,这家老贵了。(《不差钱》)
例⑪中运用谐音巧妙地表达观众从其他赵本山小品中早已熟知的“黑土”对“白云”的看法,博得观众的会心一笑。⑫中把“情调”的语序颠倒,使之与语境格格不入,令观众深感意外。这种貌似不经意的口误意有所指,博得了观众会意的笑声。“调情”这样的话语及其在该语境中蕴含的说话者的态度通过“误读”店名表达出来远比直接说出更加自然和雅观;正因为如此,诅咒和禁忌语,借用他人话语要比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来更经常。(Holt&Clift 2007:8)在另外的一些情景中赵本山对他人话语的歪曲直接导致对被转述者的说话意图或情感态度的歪曲。例如:
⑬ 小沈阳:啊,大爷你好。
王小利:没好。
赵本山:他说生活美好,你说全了,你别老丢字儿呀!……(《捐款》)
⑭ 高秀敏: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
赵本山: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卖拐》)
⑮ 高秀敏:那就拿着,不少啦!
赵本山:带表了?带什么表了!(《卖车》)在例⑬中,“亲家一”(赵本山扮)在转述时的一字之差掩盖并彻底颠覆了“亲家二”(王小利扮)原本想表达的情感态度。例⑭⑮的手法如出一辙。“大忽悠”(赵本山扮)通过言语转述歪曲其“妻子”(高秀敏扮)的说话内容,从而改变原话的“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使之由“劝说”变成了“要求”。要理解这种言语行为层面的变化需经过两个步骤:首先,“大忽悠”在其转述中提及原话中没有出现过的“自行车”和“表”,从而在当时语境下产生这样的会话含义:“你的钱不够,你不是还有自行车(或手表)吗,可以用它来凑”。由于他不能把这样的意思明白表达出来,就通过“责问”妻子,假装批评其说话意图,但实际是在提醒“被忽悠者”,向他提出“要求”;“责问”是直接言语行为,“提醒”和“要求”是间接言语行为,是骗人者真正想实施的言语行为。这个例子再次证明Grice(1975)提出的会话含义的5个特点之一:不可分离性,即会话含义与话语内容不可分离,除非该会话含义跟方式准则有关。在上述两例中骗人者之所以能成功歪曲高秀敏的原话及其说话意图,一是因为他已经在受骗者心目中成功地树立了“专家”或“权威”的形象,使后者对他深信不疑;二是由于在舞台上三位演员的站位中他与妻子的距离更近,致使受骗者相信他“亲耳所闻”其妻子说出那些话,而“亲耳所闻”或“亲眼所见”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权威性的证据。
一些赵本山小品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都是由转述言语组织的。例如在《火炬手》中,主要情节是让网友出题,主持人转述这些问题,由“白云”和“黑土”在现场作答,最后根据在网络上的支持率,决定谁是辽北地区农民火炬手。共有7个问题:
⑯ 1)网友问:“我们的火炬手在传递奥运圣火的时候,需要跑很远的路程,两位老人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了,请问你们各能跑多远?”必须实话实说。
2)网友提出的问题要求两位老人抢答,请听好,“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
3)“什么运动看着更揪心?”
4)请两位老人继续听题,“奥运会是国际盛会,我们的火炬手最好能够会一点外语,请问茶叶的茶英语怎么说?”
5)绿茶?
6)现在还有网友问,“现代的奥林匹克之父是谁?”
7)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请火炬手候选人讲一讲自己与奥运圣火的情缘。”(《火炬手》)
这些问题的编排颇具逻辑性: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二老”的身体条件,第2至第6个问题是关于奥林匹克的知识,最后让他们陈述自己“与奥运圣火的情缘”。“二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抢答引起观众阵阵的笑声。
小品《同桌的你》围绕着一封信展开:男角之一给曾经的女同学和同桌写了一封感谢信,却落在后者的“丈夫”手中,“丈夫”当着二人的面朗读起来,向观众或听众转述该信的内容。由于写信人拙劣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注明中间省略的文字,在“丈夫”心中引起一个个的疑惑和误解。在这里转述语境起到关键作用:如果不是“丈夫”在场,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写信人不在场作解释,也不会引发那么多的笑料。其实,言语转述就是把他人在另一语境中说的话植入新的当下语境,即,某句或某段话被从它原来出现的语境中分离出来,变成另一语境中的话语的一部分。说话者在引用他人话语时一方面会把他人话语的语言结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上的常规惯例部分地吸纳入自己的话语或者语篇框架中;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来话语的独立性,从而在同一句法结构或语篇框架中暗示不同时空概念的语境发生相互作用。这些他人话语在其原始语境中也许并无惊人之处,但在新的语境中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另外一个例子是《卖车》中“大忽悠”转述的那些脑筋急转弯题目。这些题目在任何语境中可能都会产生喜剧效果,但是转述言语深受交往语境的影响,在组织结构上带有明显而具体的行为目的。(Clift 2007:149)在这个小品中引用的脑筋急转弯题目,除了其自身在问与答的互动中产生的笑点之外,它们一起构成整个语篇的基本部分,其在言语行为(speech act)层面的功能就是确立骗人者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使受骗者相信自己脑袋有毛病,为后面的落入圈套打下基础。
从会话交际的局部结构看,转述言语既有引入话题的功能又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例如:
⑰ 范 伟:啊,呀呀呀,是,是。那你刚才怎么的说我,说什么又是严重了,又是晚期,那是怎么回事儿?(《卖拐》)
⑱崔永元:其实啊,我都听说了,大叔大妈感情上出了些问题。(《昨天、今天、明天》)
⑲赵本山:……你妈说的对,我哪有资格要这钱啊。我要有你这么个好儿子。(《送水工》)
在例⑰中,为了获取对方的信任,“大忽悠”(赵本山扮)搁下关于“病”的话题,猜起了“被忽悠者”(范伟扮)的职业并初步取得后者的信任。正是在这种初步信任的基础上,受骗者自愿上钩,重提骗人者前面的话语,回归关于他的“病”的话题。例⑱中的转述言语把故事引向“白云”和“黑土”的感情波折。例⑲中“送水工”(赵本山扮)的一句“你妈说的对,我哪有资格要这钱啊”使故事情节急转直下,“二位老人”合伙演的戏彻底露馅,事实真相水落石出。
小品《小崔说事》中节目主持人利用道具耳机来分别单独采访白云和黑土,也是利用转述言语来组织话轮,展开故事和制造幽默:
⑳ 崔永元:大叔啊,听说你们这次到北京是搭专机来的?
赵本山:啊,是搭拉砖拖拉机过来的。
……
崔永元:大妈这衣服挺贵的吧?
赵本山:老贵了!四十一天租的。
……
崔永元:那,大妈刚才说“人山人海”?
赵本山:哎呀妈,一听说白送的全乡都去取书去了,回去全糊墙了,那家伙,是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后来,上厕所一看,还有这么厚一摞儿书呢。(《小崔说事》)
由于“黑土”惧内,他在“白云”面前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不能实话实说,所以主持人采取分别采访的方式,通过言语转述主持人可以选择话题、提炼话题和引入话题。我们注意到,虽然从情节的发展看主持人似乎应该对“白云”和“黑土”提出同样的问题,但实际上他是把“白云”的回答有选择地直接转述给“黑土”,其效果是引导“黑土”说出实情,暴露“白云”的虚荣,引得观众不断捧腹大笑。
众所周知,转述言语,尤其是直接转述言语,经常被转述者用来与被转述语或被转述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回避或开脱自己的责任。在《小崔说事》中主持人采取传话的方式,既让“黑土”说出实话又使他能在面对“白云”的指责时推卸责任:
㉑赵本山:我都按你那比划的,你不说全糊墙了吗,最后厕所还有看书啥的。
……
赵本山:那你没办法,他那玩意儿给扣住了。这孩子学坏了呢!我说他两句儿去。(《小崔说事》)
“黑土”把责任推给主持人,但是认真想一想,其实责任也不在主持人,“白云”要怪只能怪自己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胡吹乱编、招摇显摆。转述言语在这里具有组织话语、引起对质,以澄清事实的功能。
人们历来喜欢谈论不同形式的转述言语各自所具有的功能,本文的分析表明孤立地探讨一种形式的转述言语的各种功能并不能准确界定其语用功能,现代引语研究特别强调引语与转述语境以及不同形式的转述言语在特定语篇中相互之间动态的作用关系;正是这种动态关系在赵本山小品中制造出许多笑点和很好的戏剧效果。
Anderson,L.B.Evidentials,Paths of Change,and Mental Maps:Typologically Regular Asymmetries[A].In W.Chafe and J.Nichols(eds.).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C].Norwood,NJ:Ablex,1986.
Baynham,M.Direct Speech:What’s It Doing in Non-narrative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Calsamiglia,H.& Ferrero,C.L.Role and Position of Scientific Voices:Reported Speech in the Media[J].Discourse Studies,2003(2).
Clark,H.& Gerrig,R.J.Quotations as Demonstrations[J].Language,1990(4).
Clift,R.Getting There First:Non-narrative Reported Speech in Interaction[A].In E.Holt& R.Clift(eds.).Reporting Talk[C].Cambridge:CUP,2007.
Goffman,E.Forms of Talk[M].Oxford:Blackwell,1981.
Goffman,E.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New York: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6.
Goodwin,C.Interactive Footing[A].In E.Holt& R.Clift(eds.).Reporting Talk[C].Cambridge:CUP,2007.
Grice,H.Paul.Logic& Conversation[A].In P.Cole&J.Morgan(eds.).Syntax &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Holt,E.Reporting & Reacting:Concurrent Responses to Reported Speech[J].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00(3).
Holt,E.& Clift,R.Reporting Talk [C].Cambridge:CUP,2007
Leech,G.N.& Short,M.H.Style in Fiction[M].London:Longman,1981.
Sakita,T.I.Reporting Discourse,Tense,and Cognition[M].Oxford:Elsevier Science Ltd.,2002.
Short,M.Speech Presentation,the Novel and the Press[A].In W.van Peer(ed.).The Taming of the Text:Explorations in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C].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88.
Tannen,D.Talking Voices:Repetition,Dialogue and Imagery 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M].Cambridge:CUP,1989.
Volosinov,V.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New York:Seminar Press,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