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史其信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信息化程度,第三阶段才能发展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一些大城市借助于奥运会或者大运会、世博会背景,在智能交通系统当中建设得比较好。应该寻求把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应用到智能交通上来。
但是当前的困难有以下几点。现有的智能交通系统对车辆的感知还是被动的,为了检测到车辆的位置或速度,只能靠路边的设备去感知,而且这些设备还不能共享。另外由于网络功能和监控功能不够强大,造成了智能化的程度很低。尤其在信息服务和交通诱导应用方面,由于缺少网络化的动态数据支持,不能提供精细化的导航策略。在交通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既不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更无法控制车辆的有序驾驶。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可能要以车为对象进行管理。要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传感技术,云端和移动计算技术,智能终端和车路协同技术,智能时空网络控制等新一代的高新技术,高效应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实现人车路更加全面的感知,更深度的灵活和信息的共享,对交通流实施动态监管和网络化的智能控制,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平安、高效的节能环境,实现不堵车、不撞车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车联网将以智能技术和云技术来支撑服务平台,以智能车路协同和交通协同实现智能控制,以车载及平台和全路网动态信息服务作为车载终端,加上数据处理、决策处置的软件和数据库技术,在传感网、互联网、泛在网的环境下,对车辆路况实时智能监控。
“十二五”规划中,各部门都考虑了车联网。交通部提出不仅要把车联网,把船也要联网。车联网也列入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中,在物联网资金项目里面支持了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