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国,贾晓蓉
(1.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5)
在深化医改过程中,高校教学医院应该依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自身优势和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性辐射,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自身就诊和住院压力,为缓解并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与一般医院相比,高校教学医院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学医院应该在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更高层次上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若医院在原址上不断扩大建设成为超大型医院,必然会面临空间狭小、医患双方人员相对集中、就诊环境拥挤、医疗与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管理难度较大等不利因素,也使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医院运营的风险。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医院逐渐放弃了‚单体‛医院不断扩张的方式,转而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并建设分院,把医院的品牌做大、做强、做精,取得了较好成效。
高校教学医院在控制医院规模的同时,应该从‚做强、做精‛上下功夫,充分彰显高校教学医院的品牌、技术、人才、科研和教学的实力及其辐射力。高校教学医院的分院建设规划应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掌握当地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趋势、人均收入、疾病谱变化、医疗资源配置、交通状况、总院与分院互动时空等,遵循‚总体规划、有限目标、分期建设、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分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并将自身的发展规划融入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高起点、广视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突出‚精、专‛的特色,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切实解决区域疑难重症疾病的专科诊治,起到多科有机联动,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的示范效应,切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贪大求多,导致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
新建分院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需要承担繁重的建设工作和经历较长的建设周期,方能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和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高校教学医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尽量采用联办、托管、辅导和网络的形式,将具有一定层级、现有的地方医院纳入分院发展的规划之中,主要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医疗辅导、管理升级等方面强化相关‚分院‛建设与发展,较快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高校教学医院具有明显的学科发展综合优势,优势学科的临床科室床位数不断增加,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诊治需求。另外,较好的专科医疗技术服务局限于一家教学医院内,其他地方或区域的基层患者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综合性新分院建设难度远远大于专科性分院的建设难度,且收效较慢。因此,高校教学医院应该考虑将优质的专科医疗技术服务向外拓展、推广应用,建设专科性或以专科为主、辅助配套相关临床科室的专科医院,使‚高、精‛医疗技术服务及其管理规范落地‚基层‛,这既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又利于高校教学医院融入区域卫生发展,彰显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品牌。
目前,专科性医院是涉及民营资本投入较多的领域。高校教学医院利用学科优势和专科经营经验,将优势明显、技术含量较高、医疗需求较大的学科,例如肿瘤科、骨科、心血管科等,从医院内的专科经营转化为专科性分院运营。这样既可以拓展高校教学医院的优势,降低办院风险,也可以增强医疗市场中专科医院竞争性,不断提升我国专科性医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由于较大规模的分院建设,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医疗资源的支撑,另外分院的规范化建设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对于新的分院建设,高校教学医院应该考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即从分院的规模、层级的规划与建设方面,应该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既能做到‚有限目标、适当规模、重点突破‛,又给自身留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和时间,充分保证核心医疗技术服务安全、有效地开展。高校教学医院应该主要瞄准县级及县级以上层级分院建设,而县级或市级医疗机构应该着重于乡镇卫生院或城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形成各有侧重、分级建设的格局。
近些年来,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校教学医院如华西医院通过建立远程医学平台,包括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不断将自身的学科、人才、技术等优势向周边区域乃至全国辐射,签订了数百家省内外的网络医院,开展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远程会诊等工作,培养了大量基层医务人员,传播、规范了基层医疗技术与服务,提升了基层医院诊治水平,使广大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值得大力推广。远程医学方式投资少、时效性强、不受时空限制、深受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在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学医院应该按照中长期医院发展规划,逐步成立区域性或跨区域性医疗服务集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分院‛建设或联合办院。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全国卫生事业改革更加深入,许多城市的较大医院探索并兴办分院,包括承包制、股份制、联合制模式[1],以及采用多种方式,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如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进入和辐射到周边区域或全国,例如托管医院、辅导医院、教学医院和网络医院等。采用‚共建‛、‚联办‛、‚辅导‛等形式,进行高校品牌、技术、管理等的辐射,在整合区域卫生资源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新的分院建设不但需要大量包括资金在内的投入,而且需要承担相应的办院风险。高校教学医院应该采用股份制、联合制等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多渠道募集建院资金。高校应该主要以自身学科、人才、技术、科研和管理等优势,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分院,明确责、权、利,努力降低办院风险。探索并建立分院建设的多元投资方式,以入股、参股的形式,合办专科性医院,或与地方相当规模的医院进行联办,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辅导,在提高自身品牌效应的同时,又能提升相关医疗机构的技术与服务水平,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贡献力量。同时,还加强了病员分流与双向专科业务,减轻综合性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高校教学医院在控制单体医院规模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多分院、多院区建设,不断‚做大、做强、做精‛。
按照分院建设形式、规模、复杂程度等情况,积极进行分院组织结构的探索。有研究者[2]认为,医院分院办公室的综合性包括其对内、对外职能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办公职能使其兼具医务处、组干科、工会、信息科、法制办的职能。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科别及其医护人员较多的分院未必合适,而至少应该单独设立医务科(含质控、院感、医患协调等),以便较好地行使医务管理的相关职能,确保分院的正常运行。在分院科研管理中,一种是分院设立科研管理部门,另外一种是直接由总院科研科统筹管理。有研究者[3]认为,若分院医生科研工作热情高,且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消息传递便利,则可以直接由总院科研科统筹管理,否则若无科研管理部门,将造成分院科研工作不便,阻碍新建分院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总院至少应该建立覆盖分院的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网络化科研管理平台,以便于科研及其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以科研工作作为载体,科研水平是医院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该注重医疗技术骨干的培养与储备,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研究,发挥高校转化医学的优势。建立区域医学转化中心和示范基地,从基层的医疗服务中,发现医疗需要和薄弱点并加以立项研究,有效转化成适宜基层医疗卫生的技术与服务。区域内医疗机构应该以医药高校为技术支撑,主动反馈基层需求与新技术实施中的不足,积极提出改进的措施,参与到医学转化的行列中来。这样,不断将医学研究的最新、最好成果转化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技术服务,造福于患者。医院也可以从转化医学实践中壮大自身,增强品牌效应。
除重视学科建设和加强科学研究与转化等重要工作外,还必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完善分院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招聘制、任期制,明确责、权、利,实施岗位管理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劳动报酬与绩效挂钩。分院应始终把医护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全面抓好建筑设计与施工、诊治流程、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深入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对照医院评审指标,自查自纠,不断建立和完善诊疗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充实、提高医护技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强医院管理队伍建设,并制定员工、科室考核细则、标准,完善人事分配及其管理制度,奖先罚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医院民主管理和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将分院物资、药品供应、科研、教学纳入总院的运行体系之中,实行分院经济独立核算。整合、优化配置,总院抽调‚精兵强将‛支撑分院医疗及管理工作,实行少数骨干医生和专家的多地点行医,充分发挥医学技术骨干和专家的支撑和指导作用。实现高精尖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成立同城高精尖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维修中心,建立相关生物医学标本的物流、检测与检验、报告传输路径。对于距总院较近的分院,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分院充分利用总院的相应检查和治疗设施和设备,同时做好患者‚摆渡‛工作,进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尽量减少分院医疗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医疗资源作用。另外,应该重视充分调动离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以弥补新建分院的技术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分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
总之,高校教学医院应该充分运用自身的品牌、人才、技术、科研、教学等优势,通过整体规划、人才培养、技术扶植、管理升级、重点突破等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管理,逐步建设和发展分院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把分院建成‚特色突出、技术一流、服务上佳‛的医疗服务机构。同时创建一批‚龙头科室‛和‚品牌专科‛,充分彰显高校教学医院在区域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刘建勋,李树臣,史东光.浅谈医院开办分院的几种形式[J].中国医院管理,1993,13(7):20-21.
[2] 李彩云.医院分院综合性办公室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14(1):126.
[3] 陈 巍,李玉莲,刘玮璐.如何建设医院新建分院的科研管理体系[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