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云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台湾台北 11143)
清宫的年货大街
陈桂云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台湾台北 11143)
过年不仅在民间有许多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也是历代宫廷的重要庆典。乾隆帝在圆明园同乐园中特意定时设置买卖街,专供皇室成员新年期间体验老百姓逛街购物的乐趣;此可视为宫中的新年文化活动,也可以反映宫中年俗的特色。透过史料了解清宫春节活动,探讨满清皇帝如何欢度新年,并对买卖街的经营特点及文化内涵加以分析,藉此更深一层地认识清代皇家年节文化。
过年;买卖街;圆明园;乾隆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社会中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也是汉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即俗称之“过年”。与平常百姓不同,封建帝王的年节活动,如同他生活中的其它部分一样,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皇帝在春节期间有忙不完的政务,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闲逸。难道皇帝就不向往轻松的春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有趣的是,在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同乐园中,有个特殊的景致,乾隆帝特意依照市井商肆,定时设置了一处皇家“买卖街”,这是一条年货购物街和美食文化街,专供王公大臣、外藩使臣、后妃内眷新年期间来此游观购物,切身体验一下老百姓逛街购物的乐趣。此为探究清宫年节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为使大家对清宫春节活动有所了解,就让我们透过史料来一窥长年深居九重的皇帝是如何欢度新年的。本文拟先从清代帝王如何过除夕、元旦谈起,其次略述皇家设立买卖街的历史渊源,再根据清道光年间姚元之《竹叶亭杂记》所载史实,对圆明园买卖街的经营情形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和分析;藉此展现清代皇家年节文化,也可供遥想内廷宫苑生活之一斑。
年俗庆典,是中国人最具民族特性的风俗,自汉代以来代代沿袭,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庆。清代称春节为“元旦”,与皇帝生日的万寿圣节、冬至同为年度三大重要节日;当天所举办的各类庆典活动,依规定实录都必须详细记载,可见元旦当天的各类庆典活动于清宫之意义极为重大。清代非常重视过大年,宫廷习俗节令中,庆贺活动最多的,莫过于新年前后。皇宫的年俗充满了贵族色彩,朝廷的年节活动约持续一个月之久,大概自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前后起,至新年正月二十日前后。自康熙朝始,皇帝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一日,有开笔书“福”之典,以为民祈福。即以“赐福苍生笔”书写“福”字十余幅,张贴于皇宫内廷各处,以示吉祥如意。并将其它的“福”字,随着奏折颁赐给外任的直省官员,作为新年礼物,兼表慰问①雍正皇帝赐“福”字给大臣, 尝对岳锺琪表示书法大不如前, 曰: “逐日随手批写奏折, 总无暇作书, 字法甚不及从前矣, 莫哂.” 参见: 陕西总督岳锺琪·奏谢钦赐御书福字一幅等物折[C]//宫中档雍正朝奏折: 第12辑.台北:故宫博物院, 1977: 169.。到“封印”②“封印”意即在年节期间朝廷一律不办公, 不理刑名、不办事.若有紧要之事, 各部院仍行办理, 而所奏本章可不用印信, 照常送入内阁, 以票签进呈.后,政务略有余暇,则分批召集王公宠臣、翰林近侍等,赏赐“福”字;王公大臣等官员,均以得到御赐“福”字为幸事。此外,除夕午时,在保和殿赐宴辞岁的活动,从清初至清末未曾间断。“上进酒作乐,外藩蒙古王、贝勒、贝子等台吉以上,俱于坐处赐酒。召都统、副都统等至殿前阶下赐酒。宴毕群臣谢恩,上回宫。”[1]12903直到下午酉时(大约六点钟),皇帝才有空在乾清宫与他的后、妃等人团聚举办家宴,享受一下“私人空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难得的家庭温情。其实,皇帝也很向往轻松的春节。康熙帝曾于家宴时作诗,描述了当时与后妃欢聚一堂、喜庆节日的情景,其诗云:“今夕丹帷宴,联翩集懿亲。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香泛红螺重,光摇绦蜡新。不须歌湛露,明月足留人。”[2]205此刻愉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除夕过后,元旦来临。元旦日是年俗的重头戏。自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1616)起,正月初一就要举行隆重的元旦朝贺大典,献岁启新,喜气洋洋。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礼俗,祭天祀祖可说是中国固有的文化。而皇帝作为“天子”代表着天下的臣民,所要承担的祭祀任务自然也是最重的。元旦当天,清朝皇帝最特别的官式朝仪是清晨时分到“堂子”行礼。堂子的祭祀,是满族对天、神、祖先特有的祭祀活动,皇帝亲拜,更能显示祈求诚意。他们经常在凌晨子时起来,得净面、朝冠服,要在 30处殿堂前拈香行辞岁迎新礼,然后接受各种朝拜。接着皇帝便继续率领一班王公大臣,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以表达孝顺之心及祝福。在此之前,皇帝都会谕令内阁,在元旦当天一早,向皇太后恭进庆贺元旦表文;而大臣们会事先就备好“表”呈献给皇帝③进呈庆贺表文的程序须各部通力合作.例如道光二年(1822)礼部移会记载: “道光三年正月初一日元旦令节, 内阁恭进皇上庆贺皇太后表文, 本部业经行文工部备黄案一张并案套, 于初一日五皷, 本部鸿胪寺官陈设于慈宁门东门坎外, 并知照景运门护军统领、内务府, 于是日开熙和门中门、永康左门, 以便内阁恭进皇上庆贺皇太后表文.” 五皷即是五更, 为破晓时分, 此时各部已将皇帝的庆贺表文备妥.具体参见: 礼部为知照事: 道光二年十二月[C]//内阁大库档案: 登录号186412-001.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此外,元旦当天最隆重而庄严的典礼,莫过于“朝贺”大典,也是规模最庞大的聚会;就是皇帝到中和殿与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外藩诸王及诸国使臣等祝贺的仪式。礼毕以后,再到乾清宫举行内朝礼,以辞旧岁、迎新年。内朝礼即是皇室家族内部庆贺新年的行礼仪式,是由皇后率领妃、嫔等,在东西暖阁等候,行跪拜礼。礼毕,后妃各自回本宫;接着是皇子、皇孙等三跪九叩行贺年之礼。朝贺仪式后,午时,皇帝再回到太和殿赐宴文武百官、外藩诸王及诸国使臣等官员;美酒佳肴充陈,君臣以宴乐欢度佳节,达成敦睦邻邦、宣慰百官的作用。宴毕,皇帝又再回到乾清宫赐王公宴,此宴主要是由近亲王、皇子、皇孙、曾元孙等内朝成员参加,此刻起才是皇室家族团聚联欢的用餐时间。抒亲情,励来兹,实是天伦乐事,亦是人生的真趣。乾隆帝曾在团圆宴时龙心大悦,心满意足,即兴赋诗曰[2]207:“元日乾清宴,本支百世亲。丰年占首岁,和气霭韶辰。柏叶浮醽醁,椒花焕柍桭。银笺将玉管,次第答光春。”洋溢着国泰民安、和乐富足,有欣欣向荣之景象,也为年节增添了艺文气息。
春节期间除了忙祭祀的事情外,公务也非常繁重。皇帝一般约在腊月二十六日封印,在新正二十日左右重新“开印”,而封印、开印之日由钦天监择期①乾隆十三年(1748)礼部尚书海望题奏: “据钦天监呈称, 择于本年十二月二十日庚子宜用, 午时封印吉.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己巳宜用, 辰时开印吉.” 参见: 礼部尚书海望·题报年节封开印信并着朝服事: 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七日[C]//内阁大库档案: 登录号043662-001.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要想成为一位有为君主,春节期间不能有丝毫的放松,甚至连除夕及元旦日亦然。据记载②参见: 文献[1].,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三十日,“辰时,上御乾清门听政。”康熙帝为处理直隶灾事,除夕当天上午八时依旧如常上朝,令大学士等官员惊恐不安,便请示元旦是否暂停送进奏章?然而康熙帝仍谕令照常送进,不因新春而懈怠国事。康熙帝从 14岁亲政,至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没有一天不听政。即使在康熙十八年(1679)发生北京大地震,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尝谓:“一岁之中,昧爽视朝,无有虚日。亲断万机,披览奏章。”衡诸史实,昭昭在目。
雍正帝更是继承和发扬了乃父的优良传统。雍正元年(1723)临近春节,距离父皇去世时间很近,又是雍正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正当遭逢哀戚之际,实无瑕举行新年庆贺礼。不过,他还是在正月初一连发 11道谕旨,训诫各省文武官员做好本职工作;正月初二,他令督抚严查赏赐给孤寡老人的银两是否到位,并命年羹尧回京述职;正月初六,于养心殿召见蒙古王公等。在此后执政12年期间,他几乎未曾休过“年假”,终日批阅大量奏折。有时地方上春节期间送来的奏章较少,他还会命令所有官员,就国家大事每人上呈一份奏章,并规定“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3]。求治之心,不言可喻。在过年期间还要如此“加班”,足征雍正被誉为“中国最勤政的皇帝”③陈捷先与冯尔康均对雍正皇帝的勤政有精辟的论述.详见: 陈捷先.雍正写真[M].台北: 远流出版社, 2001:247-250, 317-318; 冯尔康.雍正传[M].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 578-583.,其来有自。
大体上,新年节日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皇帝为中心进行的。在除夕、元旦的活动过后,皇帝才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像乾隆帝就时常陪伴皇太后至畅春园、圆明园游憩,不但躬侍用膳,并随侍元宵节的赏灯活动,以尽孝道。
由上所述,皇帝们在春节期间不单要批阅奏章,若值发生重大事件,甚至要“枕戈待旦”。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奏折附录作一观察,确有许多奏折的朱批日期是在朝廷封印之后,可见清帝枵腹从公的精神。而皇室家宴也要等待皇帝闲暇之余才能举行,且庆贺新年的行礼仪式繁文缛节甚多,皇帝又有许多典礼活动必须参加,丝毫也不得休息,真是忙碌不堪。由此不难看出,清朝皇帝的过年,讲究排场、礼仪,十分隆重、豪华,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轻松[4]!如果把皇帝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的敬业精神,还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由春节期间皇帝的勤惰,却也可见朝代盛衰之一斑。
在门禁森严的皇家苑囿中设置市井商铺,已是中国古代造园的一项重要特征,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灵帝就曾经于后宫设置市肆,扮演商人,恣意寻乐。“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着商估服,饮宴为乐。”[5]西晋愍怀太子的母妃出自屠家,因耳濡目染,致太子本人亦好于宫苑中设市,并对商家收取其利[6]。南北朝时期,宋少帝刘义符曾在御苑华林园中设置店铺,皇帝还“亲自酤买”[7],以此娱乐助兴。
唐中宗曾在长安玄武门举办列肆的游乐活动,其内容又有发展变化。“(景龙三年二月己酉,中宗)幸玄武门……,上又遣宫女为市肆,鬻卖众物,令宰臣及公卿为商贾,与之交易,因为忿事,言辞猥亵。上与后观之,以为笑乐。”[8]此市肆不在宫苑内,可能只是临时的设施,但场面、性质也大体类似前例,属表演性质,颇似今日之游园会的娱乐活动,其目的在博皇帝龙颜大悦,可想见当时之宰臣内侍的良苦用心。
南宋临安御苑中列肆更为盛行。“(禁中诸苑)又命小内司列肆关扑,珠翠冠朵,篦环绣段,画领花扇,官窑定器,孩儿戏具,闹竿龙船等物,及有买卖果木酒食饼饵蔬茹之类,莫不备具,悉效西湖景物。”[9]较之前代又有过之无不及。其中命内侍充任店员,店铺百货云集,热闹非凡,此等景象、规模,较之圆明园同乐园①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 是园中最大的戏台, 有清音阁3层, 宽10丈, 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 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 5间; 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 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 每逢皇帝生日, 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的买卖街,已经不相上下。
历代帝王在禁宫中列肆屡见不鲜,复历经后世帝王的踵事增华,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活泼了活动的型式,同时也反映了宫廷的豪奢丰厚。但令人感叹的是,此举大多属昏君之行为,而且不断地发扬光大,愈演愈盛,也因此经常遭受后世非议。加上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向来低下,如果帝王好以宫苑设市、喜扮商贾为乐,必被讥讽为极大的堕落昏庸,甚至视为亡国之兆。
事实上,清代帝王对此史实也有所鉴察。乾隆帝南巡,曾两次作《华林园》诗,针对宋少帝华林园列肆的旧事加以批评,分别有“翳然林木本闲区,列肆何堪净城污”②详见: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四集: 卷四十九.光绪二年刊本.和“南朝佳胜说华林,未见民艰处会心。或拟濮濠或列肆,至今迹总不堪寻”③详见: [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四集: 卷五.光绪二年刊本.之句,对之持以否定的态度。
有趣的是,何以清帝依然热衷于在御苑中营设此类买卖街?显然对此仍有特殊喜好。究其原因,《竹叶亭杂记》直言当时深宫中帝王的心态:“盖以九重欲周知民间风景之意也。”[10]6除此之外,在官场世界,君臣终岁勤政,关系严肃,适逢佳节以嬉以游,别是一种乐趣。同时,可藉此活动加强联系上下之情谊,达成强化万众归心、天下升平之景象的作用,兼具与民同乐的意义,自然不在话下。
圆明园位于皇极殿后,园内胜景无数,在规划、造景、建筑、艺术、文化各方面均是美不胜收,故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本是康熙帝赐给时为皇四子的雍正帝的花园,亦是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帝为自己修建的归政养老之所。年节期间,乾隆的母亲通常在元宵节之前两、三天,便至圆明园的“长春仙馆”驻跸,乾隆时常陪伴皇太后至圆明园游憩、随侍用膳。早在明、清时期,每逢春节前后热闹异常。尤其是乾隆盛世,皇帝在园内宴赏王公大臣和诸国使臣,而皇室每逢年节都还要举办赏灯、摔跤、马术、杂技、烟火表演④据文献[1]记载, 乾隆十八年(1753), 圆明园的“山高水长”, 在元宵节前后都会庆贺活动, 从正月十三日到十九日, 每日晚间均有烟火表演.又文献[10]6-7载有“圆明园正月十五日, 筵宴外藩, 放烟火, 转龙灯”之习.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助兴活动,以增添年节情趣,交织成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
(一)同乐园买卖街的地理位置
圆明园里设立皇家买卖街,开始于乾隆年间,由于文献不足,目前学界对于圆明园买卖街的情况了解有限,难以掌握其全貌。《日下旧闻考》对此所记也很简略,仅有“(同乐园以西)中有南北长街”[11]一句而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乾隆在圆明园福海之东的同乐园设了一条买卖街的盛况,《竹叶亭杂记》有声有色地呈现这段史实,读来令人觉得趣味无穷。至今虽然对“同乐园”买卖街始创的年代不详,但至迟在乾隆九年(1744)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坐石临流”[12]上已经出现。观其街市建筑形式,南北道路宽敞,店铺分布格局错落有致;位于圆明园西部东路的舍卫城①舍卫城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 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 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城廓呈长方形, 南北长、东西宽, 四周筑有城墙, 共辟4门.城内街道呈十字形, 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 用游廊相连接; 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 称苏州街, 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 法国教士王致诚对买卖街有比较详尽的记载.之南、同乐园之西,呈T字形商业街形式②贾珺长期从事古典园林领域的研究, 对买卖街的布局、建筑形式、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所作之考证、分析, 极具参考价值.详见: 贾珺.圆明园买卖街钩沉[J].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4, (6): 885-890.。以下根据《竹叶亭杂记》,并结合当时任职宫廷的西洋传教士的书札或著作,就同乐园买卖街的经营情形,从若干角度勾勒其面貌。
(二)店铺种类、货源
乾隆帝喜欢看戏,每年都要在圆明园内演戏,同乐园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新年之际,同乐园买卖街上的店铺很多,《竹叶亭杂记》细述当时店铺情况,包括古玩店、估衣铺、茶坊、饭馆等,一切宫外日常生活应用之物,应有尽有。其中记述道[10]5:
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
依上述内容看来,有些可能根本没有铺面,只是沿街设摊或在街上流动叫卖,甚至提篮卖瓜子的小贩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热闹喧腾,不逊于今日之夜市。
乾隆间供奉宫廷的西洋传教士,在其书札或著作中曾经述及买卖街之实况,内容更为丰富而明确。若按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的记录,有些店铺还出售一些来自日本、欧洲的高级舶来品,各式各样,出奇斗艳,可谓集珍奇之最,令人惊叹③转引自: 王道成.圆明园: 历史、现状、论争[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890:
(圆明)园中亦有通衢,店铺夹列,每逢佳节,中国、日本、欧洲各国,各种最珍
奇之物,群汇于此,如市场然。
同样来自法国的传教士王致诚在书札中更进一步明列了一些店铺的具体经营性质及其分布情形,样样俱全,颇具规模。如丝绸店、布店、瓷器店、漆器店、书店、木器家具店、衣装店、妇女饰品专卖店、古玩店、酒楼、茶坊、旅馆等鳞次栉比;另有卖饮料、水果、零食、针线百货的流动小商贩,呈现多采多姿的景象,宛如市集③885:
开埠迎船,陈肆列货。丝绸布匹,则各分地段焉。磁货漆器,则各占专巷焉。木器衣装,妇女珍饰,则此一方焉。玩好书册,经典巨籍,则彼一地焉。亦有酒肆茶坊,行台村店,果浆走贩,针线游商,揽售牵裾,皆所不禁。
从前引相关记载所列货物判断,可知圆明园买卖街总计有二十余种店铺,货色也包罗万象,其货品的齐全程度可见一斑。嘉庆九年(1804)曾有谕旨④转引自: 张恩荫.圆明大观话盛衰[M].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8: 93.:“嗣后大戏十日后,荤素饭铺也一并撤去。”可见街上的饭铺还分荤素二类,用来满足帝后及皇家宫眷之口福。由此可见买卖街之空间设计及店铺型态颇具特色,亦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
(三)店铺的经营特点及交易方式
关于同乐园买卖街店铺的经营方式,姚元之和王致诚各从不同角度观察,都留下精彩鲜活的纪录。其中以太监充任店员,只有店铺中伙计、走堂的,是从外地精选声音响亮、口齿伶俐者充之。各种货物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各店肆中采办进来,造册记明价格。卖出去的货物,照值还价给原店主;未卖掉的存货,则物归原主。春节开园,皇帝下谕,准满汉各大臣进园游戏。这里的购物者多为皇亲国戚,买卖街中人来人往,生意热闹,有时甚至竞相抢购;执事官们有时邀集数人,上酒楼茶馆去沽饮品茗,车夫在饭馆门外等候。那些跑堂的往来招呼,和在外城店铺中没有两样,饶富趣味。
《竹叶亭杂记》记载颇详,勾勒得具体而鲜活,一片欢乐祥和的年节气氛,深切有味[10]5:
开店者俱以内监为之。其古玩等器,由崇文门监督先期于外城各肆中采择交入,言明价值,具于册。卖去者给值,存者归物。各大臣至园,许竞相购买之。各执事官退出后,日将晡,内宫亦至其肆市物焉。其执事等官,俱得集于酒馆饭肆哺啜,与在外等。馆肆中走堂者,俱挑取外城各肆中之声音响亮、口齿伶俐者充之。每俟驾过店门,则走堂者呼茶,店小二报账,掌柜者核算,众音杂沓,纷纷并起,以为新年游观之乐。至燕九日始辍。……晚间仍备嘎嘎灯焉。嘉庆四年此例停止。
尤其每当皇上经过店家门口时,店小二来往上菜,呼酒报帐;吃酒的客人,猜拳行令,有说有笑;一时诸声杂响,此起彼伏,显得格外热烈。沿路店堂肆铺林立,摊贩及提篮叫卖者夹路不绝,一片吆喝之声,几与宫外闹市无异。此类场面乃刻意摆排场、做样子,以示隆重迎驾之意。到了晚上仍备嘎嘎灯,推测应似“噗噗灯”①据《燕京岁时记》载, 噗噗灯亦名响葫芦, 用玻璃碎料人工吹成, 其色以紫红居多, 嘴儿细长, 其底部极薄, 用嘴往里吹吐气, 可发出响声.之类,为满族岁时常见的童玩,吹吐气可发出响声,给新春增添年节欢乐气象。可见游乐活动通宵达旦,盛况空前。圆明园中自从设了买卖街以后,每年正月便成惯例,直到灯节以后,才把街市收拾起来。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活动的高潮,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一景观随着乾隆时代的结束,于嘉庆四年告终。
王致诚在书信中描述,有时皇帝也在游兴正浓的情况下,穿着便服亲自加入演出,扮演成老百姓、商人等,在人堆里挤来挤去,与左右开心同乐。内监们也纷纷迎合皇帝的心意;百姓也是扮演的,诸如扮成法曹、商人、工人、卖艺的、说书的、小偷等各行各业,在衙门、商店、市场、码头、旅馆、监狱种种地方,各司其业。大街上熙熙攘攘,显得活泼而随兴,形象十分生动有趣,有如今日的化装舞会,真是达到了纵乐狂欢,君臣同乐的境界②转引自: 王道成.圆明园: 历史、现状、论争[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 885-886.:
皇帝临幸时,与其最下级臣民鲜区别焉。叫嚣兜售之中,俄而破口喧争,俄而挥拳奋斗。负弩之士,引肇事人至庭。公庭审理宣判,或加杖责,悉以游戏出之。有时取悦于君上,则几伪乱于真云。/ 胜会之有箧者流,亦未忘其点缀。以最轻捷之宦者若而人为之,颇能胜任愉快。若不幸当场破获,则讪笑之,责罚之,或刺配,或杖责,依其罪之重轻,技之优劣加罚,若实有其事然。设或空集转瞬告终,所失之物,仍归原主也。
可见市集为皇帝与后妃嫔等行乐而设,属于模仿市井俚俗的特殊景致。让太监假扮市井商贩、购买者,还让他们故意吵架,为的是让宫中皇帝和妃嫔们在园中游玩,能体验到世俗生活的乐趣,而使热闹倍增,欢乐加甚焉。
综合前述相关史料所载之景象,将之对照今日浙江省绍兴县“鲁镇”之店铺分布格局,及“南北直直一条街,两边设摊沿路卖”之景观,好似将文字描述的买卖街,转化为视觉具象的呈现。“鲁镇”的确丰富有趣,颇具吸引力,实可视为同乐园买卖街的真实写照。
《竹叶亭杂记》还记载了一则关于乾隆帝带和孝公主与和珅在同乐园买卖街逛街购物的宫廷轶事,交易之成,绝非虚假[10]46:
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相国之子额驸丰绅殷德。主未嫁时,呼和相国为丈人。一日高宗携主游同乐园之买卖街,和时入直在焉。高宗见售估衣者有大红夹衣一领,因谓主曰:“可向汝丈人索之。”和因以二十八金买而进之。
和孝公主是太上皇乾隆的掌上明珠,嘉庆帝的妹妹,和珅的儿媳妇。和坤当然知道和孝公主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以二十八金的高价买下衣服,进献给公主。他博得了和孝公主的欢心,也就博得了乾隆的宠信。宫眷内监藉逰逛买卖街购物寻乐的情景,亦由此可见。
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贵为天子的皇帝,生活的天地只是皇宫,无法真正体验俗世生活。市井小民的艰辛,皇帝大概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但市井的繁华热闹,对皇帝而言无疑是新奇的。御苑中开设买卖街,虽然具有很大的表演性质,刻意营造出嘉年华盛况,毕竟也可局部真实反映城市生活的情态,略有帮助皇帝了解民情之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类景观设施可以满足皇室暂时摆脱身份地位的束缚、参与市井娱乐的欲望。因此,在皇宫中大受欢迎,成为一种皇家园林常见的景致。除圆明园外,畅春园、静宜园、清漪园中亦曾设置买卖街①详见: 贾珺.圆明园买卖街钩沉[J].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4, (6): 885-890.。
清代御苑中买卖街的设立,王致诚则更从皇帝的势位所限及人皆有之的好奇心理两方面分析,颇切中要旨②转引自: 王道成.圆明园: 历史、现状、论争[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 885.:
(买卖街之设)备君上随时临幸览观,城市喧嚣,非为人主所厌弃也。清帝为势位所限,出时,民居商铺,必先闭门,不能见一物。各处施以屏障,不使睹警跸。警跸未过数时前,即先清道,禁绝人行。有闯道者必为护军加罪。若赴郊野,则马队夹道森列,侦巡所及,每甚深远,逐闲人且以卫御驾也。帝者位分尊严,不能亲接民间庶事,迫处静默之中,不能不别开生面,以自娱乐。
清宫帝王对高墙外的生活充满好奇,正是出于对民间生活的向往,圆明园内才打造买卖街,这是供宫内那些没有机会出宫的妃子玩乐的地方之一,为的是让她们能体验一下市俗生活的快乐。这类买卖街所代表的城市街衢闹市之景,虽是刻意营造、点缀之物,透过热闹气氛的画面,呈显着民间丰年安乐的景象,妥贴传达出清代宫廷君臣、妇女除旧迎新的年节氛围;同时反映清廷的生活面貌,又可了解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买卖街确实是中国宫廷特殊的“化装舞会”[13]的表演舞台,只有在这里,缺乏人身自由的帝王后妃才能够切身体验一下老百姓逛街购物的乐趣。
事实上,同乐园之买卖街,就像在御苑中营造一条真实的市井风貌的街道,宫眷内监各从中购其所需,交易既真,始有兴味;然实际而言,并无真正的商业价值。其热闹景象带有极大的表演性,喧哗的叫卖声、热烈的场面,都是刻意营造以增添轻松的情趣,仿佛是同乐园节日大戏的延续和扩展。另一方面,这种热闹只是暂时的,和节庆时期的烟火、灯戏一样,节日过后,一切又将回复为纯粹的摆设。虽然如此,可视之为宫中独特的新年文化活动,也可以反映宫中年俗的特色。此外,它也充分表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使威严的帝王之家也显露出平时难得见到的君臣上下纵乐狂欢的春节特有氛围。由此,我们亦不难看出满汉文化融合的痕迹。
总之,过年的习俗不仅是一种节庆,也是一种文化。清宫年货大街的繁华盛况,已如前所述,可以看作是京城市井氛围的一个缩影,足征皇都景物殷繁,既庶且富;形象地反映清代皇家生活与皇家“吃喝玩乐”的年节习俗,同时也展现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圆明园买卖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起居注册: 康熙朝[M].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2]鄂尔泰, 张廷玉.国朝宫史[M].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7.
[3][清]允禄.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卷二十八[C]//[清]永瑢,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14册.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235.
[4]尔继谋.爱新觉罗家的年, 过得不是很轻松[EB/OL].[2010-02-15].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HaveYourSay Content.php?nid=3465&lid=350.
[5][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卷八[M].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 1965: 346.
[6][唐]房玄龄.晋书: 卷五十三[M].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 1965: 1458.
[7][梁]沈约.宋书: 卷四[M].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 1965: 66.
[8][后晋]刘昫.旧唐书: 卷七[M].台北: 台湾中华书局, 1965: 147.
[9][宋]四水潜夫.武林旧事: 卷二[M].杭州: 西湖书社, 1981: 36.
[10][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C].光绪十九年刻本影印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第37辑.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69.
[11][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M].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5: 1377.
[12]何重义, 曾昭奋.圆明园园林艺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384.
[13]李敖.北京法源寺[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51.
Chinese New Year Bazaar in Palace of Qing Dynasty
CHEN Kueiyuin
(Department of Rare Book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Taibei Palace Museum, Taibei, China 11143)
General civilians have various joyful celebration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period.Similarly,this kind of activities was also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palace throughout the Chinese history.Emperor Chien-lung of Qing dynasty established an imperial bazaar in the Tungler (Joy Together) Garden of the Yuan Ming Garden in order to let the members in imperial family enjoy similar cheerful shopping experiences as those civilians had in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It can be treated as a cultural event inside the palace other than just revealing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Year’s activities in the palace.By studying the historical references of Qing dynasty, the New Year’s activities in the palace was explored.Meanwhile,the Qing emperors’ style, as ethnic minority, in 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was also disclosed.Besides,the distinctive management style and substantial cultural contents of the New Year’s Bazaar were investigated so that the traditions in celebrating the New Year for imperial family in Qing dynasty can be demonstrated.
Chinese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 Bazaar; Yuan Ming Garden; Emperor Chien-lung
K892.1
A
1674-3555(2012)04-0010-08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4.00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赵肖为)
2011-06-23
陈桂云(1957- ),女,台湾台北人,编审,博士,研究方向:清代散文,唐代文学,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