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语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2-03-19 01:54刘成勇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流行语做人思政

刘成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流行语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词语,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最受人关注的事件、现象在人们语言中的折射。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字符号,已经广泛传播于网络,并日益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大量使用。笔者根据近几年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经验和体会,认为流行语可以而且很有必要引入思政课堂。

1 思政课教学引入流行语符合“三贴近”原则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几门课程,其中思修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最为紧密。它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和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思修课内容贴近大学生、贴近大学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三贴近”原则。

流行语最直接、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嬗变、大众心理的变迁,同时具有开放性、平民性、新奇性、调侃性的特点,因而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喜欢用流行语,乐意听流行语。思修课的要求以及大学生、流行语的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学中使用流行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 思政课教学引入流行语为课堂添姿加彩

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流行语需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对于流行语的积累和掌握,这是运用的基础;二是根据讲授内容、课堂情况适时、恰当地运用流行语。思修课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教师平时要多看多记有关学习、做人、交往、心态、两性及社会公共事件等方面产生的流行语,有了一定的积累,备课时就能信手拈来,讲课时就能运用自如。

2.1 开场白使用流行语,从一开始吸引学生

开场白即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通过开场白自然导入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而流行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运用在开场白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春节过后新学期第一堂课,笔者和学生打招呼:“祝大家新的一年快乐学习,给力生活。你们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且深谋远虑,胆识过人,但愿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汽车见了爆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几句流行语使仍然沉浸在过年气氛中带有几分慵懒的学生立刻精神大振,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

2.2 根据教学内容使用流行语,加深理解,形成共识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身为公共基础课的思政课不感兴趣,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学不学思政课无所谓。许多学生抱着要考勤、要平时成绩、没必要得罪教师的心态来上课,个别学生甚至逃课。因此,只有将思政课讲得精彩,讲得时尚,才能达到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讲“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这一问题时,不妨介绍职场中的“四大不懂事”:即别人发言你唠嗑、别人年轻你当哥、别人隐私你乱说、别人夹菜你转桌。朗朗上口,幽默搞笑。在讲“遵守网络道德”中“网络有助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一问题时,引入“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内事不知找百度,外事不知找谷歌”的流行语,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3 教学管理使用流行语,严肃不失活泼,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组织管理。作为教师不能只管讲课,不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素质不高且参差不齐,课堂上出现睡觉、说话、看课外书、做作业、回答问题出格等情况在所难免。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智慧地处理。如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若批评,伤其自尊,而且简单的批评也不会有效果,这时不妨引用一句流行语“晚上不睡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早晨不起是没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批评中附带着鼓励,可谓一箭双雕。

2.4 思想教育使用流行语,切合心理状态,引领思想导向

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思政课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育人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时如果仅仅是空洞说教,学生只会昏昏欲睡,难有实效,而流行语反映的是大众心理,运用其进行思想教育肯定会获得学生的认同。思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时笔者引入“做人就做喜羊羊,嫁人就嫁灰太狼”这句流行语。喜羊羊勇敢、聪明、足智多谋且活泼、开朗、天真浪漫,所以,做人的话,都希望像它那样;灰太狼爱老婆胜过爱自己,聪明能干有毅力且会做饭、不花心。“嫁人就嫁灰太狼”说出了广大女性的心声。在讲到做人要积极乐观时,引用“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同时教育学生,“开心的时候笑,不开心的时候待会儿笑”。流行语形象、生动、精辟、搞笑,引入课堂教学很有实效。

3 思政课教学使用流行语注意事项

3.1 审慎使用时事评论性流行语

流行语五花八门,有一部分是评论时事、反映社会聚焦的。思政课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党、政府、社会的基本态度应是歌颂、肯定、维护。所以,一些调侃党的理论及社会乱象的流行语是不宜引用的。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而网络上对“和谐”理论中的“和谐”进行了戏谑性的使用,以致“和谐”成了无处不用的流行语,思政课教师应避免在课堂上使用此流行语。另外诸如“被就业”、“被增长”、“被提高”以及“物价与欧洲接轨,房价与月球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等反映社会负面现象的流行语也不宜引用。即使引用,也要着重强调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切不可大肆渲染并借此发泄不满,误导学生。

3.2 不宜使用“三俗”流行语

教师课堂语言要求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及反映不正之风的污言秽语。虽然一些流行语说明某些问题很“给力”,句句说到点子上,但本身是“三俗”语言,不宜在课堂引用。有些是反映拜金主义的,如“有钱人终成眷属”、“钱乃一味良药,有明目张胆之功效”等等;有些本身是粗俗语言,如果在课堂上引用,既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有损教师形象,还会给学生提供不良示范。

总之,流行语的适时、适度使用对思政课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以它的平民性、调侃性、独到性赢得了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思政课教师应以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的态度去认识、了解和使用它,通过流行语的添姿加彩,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

猜你喜欢
流行语做人思政
做人,不要做藤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