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锐 何就明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广东佛山 528211
高脂血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逐渐趋向年轻化,血脂增高又成为常见的多发病,故对其的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点关注[1]。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于混合型脂质异常,单用他汀类药血脂常常难以达标[2]。笔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具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06例,其中男68例,女38例,年龄45~80岁,平均(56.9±6.2)岁。高脂血症诊断依据《200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总胆固醇(TC)≥5.7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且<4.52 mmol/L,HDL-C<1.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者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合并使用常规治疗药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周内服用他汀类任何降脂药物及最近发生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2)其他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用影响血脂的药物者;(3)患有甲状腺、活动性肝肾疾病及正在放化疗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肿瘤患者;(4)AST、ALT超过正常值1倍以上或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值者,肌酐在正常值上限1.5倍以上。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包括低糖饮食、低脂肪饮食、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抗血小板、硝酸钠镁、ACEI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并停用原降脂药2周,再加用辛伐他汀(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H20010167)每晚餐后顿服80 mg,1次/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20073989)每早餐后顿服5 mg,1次/d,两组8周为1个疗程。
血脂指标:TC、LDL-C、HDL-C和TG的血清浓度。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并观察临床表现。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的比较(±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的比较(±s ,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C TG HDL-C LDL-C对照组53观察组4.42±0.09 3.62±0.26△4.34±0.08 2.94±0.05△* 5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02±1.26 5.19±0.65△6.76±1.31 5.09±0.25△* 3.62±0.26 3.12±0.16△3.54±0.34 2.06±0.06△* 0.84±0.02 0.97±0.01△0.92±0.01 1.62±0.02△*
按照卫生部1998年制定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诊[4]。显效: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20%,TC下降≥20%,<40%,HDL-C上升0.104~0.260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以下任一项者,TC上升≥10%,HDL-C下降>0.104 mmol/L。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3例,小于正常值3倍,2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便秘;观察组ALT轻度升高2例,小于正常值3倍,出现皮肤瘙痒2例,没有因不耐受而中止治疗病例。两组肌酸激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几年,无论在欧洲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发展中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态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 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达8%,死亡率接近总死亡率的50%,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而80%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由高脂血症造成。据调查,15~69岁做过血脂检查的人群中,高脂血症者占40%。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明显的改变,该病越来越年轻化。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TC、TG和(或)LDL-C过高和(或)HDL-C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5]。
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生物合成早期限速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生物抑制剂,参与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早期步骤,从而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刺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产生并加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在众多的辛伐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的性价比相对较高[6],是近年合成的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依靠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胆固醇的合成和储存,上调LDL受体,增加HDL-C从血浆中消除,从而有效地降低血中TC、TG和LDL-C。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故被推荐用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度高三酰甘油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
氨氯地平作为长效蕴型钙通道拮抗剂,对入球小动脉作用大于出球小动脉,虽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压力降低,但肾小球内仍有高灌注压、高滤过压存在的可能,从而抵消了部分降压对肾的保护作用;同时AngⅡ及相关炎症因子介导的肾脏肥大和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未彻底解除[7]。氨氯地平可能影响辛伐他汀作用的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或者影响血脂代谢的相关酶类,并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而进行生物转化。氨氯地平可以诱导LDL受体基因以及LDL受体在细胞膜表达,进而加速外源性甾醇的摄取;阻断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表达,减少细胞内TC的生物合成。同时具有保护靶器官、抗心绞痛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8]。
本研究结果表明,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HDL-C均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酸激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安全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友忠.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80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31.
[2] 许承荣,周进辉.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78-79,82.
[3] 杨朝品.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2:150-15l.
[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5] 尹罡.一种新的复发制剂-烟酸辛伐他汀复发缓释片[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29):110.
[6] 刘颖.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61-162.
[7] 程水进,吴继雄,陈万林,等.坎地沙坦和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1,15(4):495-496.
[8] 王伯成.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4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