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2-03-19 08:19冯兴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4期
关键词:纤溶产科计数

冯兴梅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商丘 47600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广泛发生的微血管内凝血,其发病危急,可以导致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出血、休克等多种症状,对患者的治疗如果发生延误,则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1]。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是DIC患者诊断的主要根据,对于DIC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比较产科DIC及正常产妇血清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2二聚体(D-D)含量变化,评价其是否可以作为产科DIC的早期诊断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DIC产妇(DIC组)和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如下:(1)DIC组:32例,年龄21~35岁,平均(25.6±2.6)岁;产妇孕周35~40+2周,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4例;(2)对照组:30例,年龄20~34岁,平均(25.2±2.3)岁;孕周35~40+2周,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静脉取血5 mL;(2)进行血常规检查(PLT计数、WBC、RBC、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3)将计数后的剩余血浆进行检测,主要包括PT、TT、APTT、FIB及D-D等。

1.2.2 检测仪器 PT、TT、APTT、FIB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德国BE公司);对于D-D的检测采用金标仪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比较,DIC组的PLT计数和FIB水平显著性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LT计数、凝血及纤溶指标比较

3 讨论

产科DIC是一种发病较为严重的急症,其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弥漫凝血,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DIC,病理改变有血小板凝集,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栓的形成,同时在此过程中使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引起微循环发生障碍而导致出血、休克等一系列症状[2]。对于DIC患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旦发现,患者已经处于后期而丧失了进行抢救的时机[3],因此,对于产科DI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DIC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产妇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以便早期发现疾病,从而进行早期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妊娠时,产妇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失,此时,孕妇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而纤溶系统会代偿性的增强,目的是保证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平衡状态,PT是通过外源性途径血液发生凝固所需的时间,是判断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的唯一指标[4-5];APTT主要是判断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指标[6];FIB主要是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D-D含量主要反应了继发性纤维蛋白发生溶解的能力[7]。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上述各个指标处于相对平衡的水平,当机体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上述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8]。本研究中,对产科DIC孕妇与健康孕妇的凝血与纤维系统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产妇比较,DIC组的PLT计数和FIB水平显著性降低,而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表明机体的凝血功能亢进,而D-D升高表明机体继发性纤溶,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DIC产妇和正常孕妇的PLT、PT、TT、APTT、FIB及D-D的含量,提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产妇DI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PT、TT及APTT显著性增加表明凝血功能亢进,而D-D升高表明继发性纤溶的发生。产妇若出现上述变化可以提示发生DIC的可能性比较大,其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指标。

[1] 周新华,刘启瑞,李萍.7例产科DIC抢救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78.

[2] 曹海英.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在产妇DIC中的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5):90-92.

[3] 颜存粮,彭黎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的系统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686-690.

[4] 刘荣梅,冯仰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元水平变化观察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1198-1199.

[5] 刘泽霖.DIC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01,7(2):93-96.

[6] 柳爱英,宋长广.产科DIC患者凝血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床,2009,6(4):294-295.

[7] 林广玲,陈林兴,黄林峰.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117-118.

[8] 胡锦辉,刘勇,黄建华.孕妇产前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状态的观察[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91-592.

猜你喜欢
纤溶产科计数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古人计数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