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的雏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

2012-03-18 02:15邢丽艳
考试周刊 2012年87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材语文

邢丽艳

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是由特定的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条件因素决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应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

一、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对教材的挖掘。

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多是文学名家的典范之作,或主旨思想,或思路脉络,或表现手法,或形象语言,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立足教材文本,对思想进行充分的挖掘。

比如,我们把教材当做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依据教材设计小论文题。例如,以《荷塘月色》为载体设计《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以《祝福》为载体设计《祝福的讽刺艺术》;以《拿来主义》为载体设计《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以《十八岁和其他》为载体设计《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从十八岁和其他说起》,对于诗歌单元,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配乐朗诵并录制磁带,对于记叙类文章,甚至是记叙类文言文,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等。

只要立足教材,充分地钻研教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重难点,对教材吸收内化,就一定能让学生享受到精神食粮,也必将改变僵化落后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二、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利用课堂,强化学生的主体观,树立“大语文”观,关注生活热点。

大诗人陆游说:“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对于身处现代的我们来讲仍然适用。我们一定要强化“大语文”观念,积极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学环境。好的教学环境不但能感染人、熏陶人,更能影响人、改变人。针对苏北农村中学学生生活圈狭窄,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及时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语文”观作为新型教学思想,我认为应该以下由三个课堂组成:教材里、课堂上的学习为第一课堂;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为第二课堂;演讲、辩论、语文课外活动及校园内外部环境为第三课堂。“大语文”的范围还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强化“大语文”教学观,是教育之需,是人文之需,是时代之需。

要强化“大语文”教学观,就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语文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在课堂上引进一些充满时代气息又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说一说新闻时事,侃一侃电影电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就要强化“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校园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生活,去感受大自然。试想,有多少学生会拒绝赵本山,拒绝宋丹丹呢?

三、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亲情,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情感,却最容易被人忽视,有的孩子甚至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以至于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便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亲情话题的情感熏陶。

比如我在教学《十八岁和其他》时,上课伊始我就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父母爱你吗?”起初学生的兴致很高,七嘴八舌,有的很随意地说:“爱!”有的则懒于回答。然后我又提了第二个问题:“父爱如山般沉重,母爱如水般温柔,你是更喜欢父爱还是母爱呢?”这简单而随意的问答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对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我布置了《给孩子的一封信》的作文,让学生换位思考,以父母的身份口吻写给自己一封信。一周后,学生交上了明显具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令我相当满意的文章。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孩子,你长大了,开始了你人生的第一次军训。夏日炎炎训练苦,一直想逃离家的你开始想家想父母,给家里打电话时,总能听到你委屈的抽泣,而电话线的这端,你母亲早已是泪流满面……我们到学校去看你,你一下子扑到父母面前,眼泪在刹那间汹涌而出。孩子啊,你要学会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请你记住:家永远是你躲避风浪的港湾,家是你疲惫心灵的栖息地,无论何时,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看着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我的心弦被触动了,我知道我的学生接受了一场灵魂的洗礼,我知道他们已经长大了。

四、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设计灵活多样、别出心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明白到目前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学生死气沉沉地低头听,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匆赶,学生围着满课桌的试卷而团团转……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力,学生自然无法生动活泼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在教学形式上求新求变,拓展教学形式的有效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真正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我没有将古板的文言知识灌输给学生,也没有像说书先生一样,一张讲台,几支粉笔,四十五分钟说得学生昏昏欲睡,哈欠连天。我将教参、文本及各种备课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材改编为话剧《鸿门宴》,并根据表现同学们选出最佳表演者。所有人都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分组合作,查阅史书资料,观摩影像表演,因人定角色,准备道具,借取服装……会演时,我感受到舞台上的剑拔弩张,人物形象各个突出鲜明。这样的语文课,无需再多讲什么,水到渠成。

我们在教学中最担心的是学生不主动参与。一旦学生主动参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是无法估量的。教育者应不断挖掘教材,更新教学形式,把时间还给充满童心的孩子们,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必将成为一个绚烂多姿的大舞台。

五、搞好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重设疑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疑是教师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的重要手段。“一切教学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恰当,就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欲望,可以独立自主并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从而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生动有趣。通过引起乐趣的疑问,使学生消除紧张,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积极性,获取知识;二是平中见奇小中见大。教师作为学习引路人,应善于从平常微小的知识上着眼,选突破,抓要害,以小见大;三是激发矛盾。教师紧扣学生争强好胜的特征心理,把矛盾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积极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四是难易适度。设疑时应考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据具体学情设疑探究,必会营造轻松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

所以,老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质疑个性、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就是唤醒”,而执教者的责任恰恰就在于此。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他们就能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产生共鸣。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舞台,开展好语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大量的活水,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时代,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