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形成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3-17 15:38丛永胜
运动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生意识

丛永胜

(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形成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丛永胜

(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中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体育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体育的程度。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区。为了促进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科教学监管力度,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功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搞好体育宣传,提高家长对体育认识;注重发掘社区体育人才;提高社区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加大对适合学生锻炼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社区环境。

中学生;体育;意识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关键阶段,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行为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体育的程度。影响中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难以达成的,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创造积极促使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形成的外界刺激环境。

1 学校环境因素对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1.1 应试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虽已提出多年,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升学率来衡量。因此,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大行其道。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考指挥棒使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承受着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不得不相互竞争,努力拼搏。学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不按要求开齐体育课,任意占用体育课,没有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天几乎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在不少学校存在。在学校的升学率和社会认可度提高的同时,学生体质不合格率的也高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却低了。

1.2 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2001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随之颁布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新课程标准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基本理念。然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与课程理念相悖,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过分注重体育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身内部发展需求的现象,在今天的体育课堂上仍屡见不鲜。

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不少体育教师仍然沿袭了过去的以“三基”教学为主要内容,不太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安排与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运动技术的传授,并没有很好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方法方面,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常简单而不灵活,千篇一律,不太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单一,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时,缺乏自主性,往往有教师统一规定,强制学生完成。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创造才能难以得到发挥,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模式与方法单一,仅重视结果评价和绝对评价,而忽略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过程、主动参与程度、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往往不太重视。体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绝对评价,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对照体育锻炼标准来给学生评分。对于那些先天体质较差但很努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得不到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弱化了激励的作用,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1.3 学校体育氛围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直接影响,人的不同行为通常是和不同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锻炼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很大,其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程度、体育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班主任对体育的认识和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体育意识等。然而,当今不少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除了在每年的运动会上,几乎常年笼罩在考试的压力之下。学校缺乏体育环境与氛围,学校墙报、广播台等文化宣传阵地也很难见到、听到体育的相关内容。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很难想象学生会对体育有多少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能产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1.4 学校体育投入的影响

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必需的硬件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然而,现在许多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偏重于与高考升学率有关的学科硬件建设,对于与升学率关系不大的校园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并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想锻炼没地方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另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总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指挥棒”的指挥下,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执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设施建设等,都还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制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

2 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2.1 家庭经济收入

体育消费是体育观念的一部分,而体育消费和家庭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收入高的家庭,其体育消费总额也高;经济收入低的家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其体育消费总额也低,甚至没有体育消费。家庭经济收入还影响着人的体育意识,经济收入高的家庭,父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家长的体育消费行为与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有显著性相关,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会使体育消费投入发生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高收入的家庭购买了家庭健身器材,这样就为学生随时随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方便条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庭经济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

2.2 家长文化程度

受教育程度对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支持子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也较高。一般情况下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体育的理解与认同度越高,自身的体育意识就越强,对自己子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能够积极支持、鼓励,自觉督促子女进行体育锻炼。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家长,大多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没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反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比列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2.3 家长体育价值观

家长的行为意识通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行为意识。学生家长的体育价值观是影响学生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如果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树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念,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引导子女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父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是自身身体健康与社会人际交往以及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体育意识的形成。家长的体育价值观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是有重要意义的,家长与学生之间经常交流、沟通,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

3 社区体育环境因素对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3.1 社区体育软环境

社区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在寒暑假及节假日主要是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然而现在的社区体育软环境却不容乐观。社区工作人员通常对学生体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认为学生体育工作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对其不够重视,社区本身由于工作多而杂,很难有精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一般的社区也缺乏专门的体育人才,对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显得力不从心,有相关针对学生而举办的体育俱乐部的社区现在还很难见到。社区里有关体育的宣传也不是很多,只是在重大的节日或者赛事期间对体育宣传较多,如奥运会期间。但是一旦时过境迁,就难觅见其踪了,或者长时间得不到更新。总体来讲,社区的体育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2 社区体育硬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社区的配套体育设施也逐步地多了起来,现在几乎每个社区都能见到为全民健身而准备的器材,这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深受居民喜爱。但是,我们却很难在全民健身的队伍中看到中学生的身影。原因是全民健身是主要针对社区里年龄较大的人群,主要是锻炼个人的柔韧、力量及协调能力,不适合中学生喜欢的集体竞技性、对抗性活动。因此,表面看社区里不缺乏体育锻炼设施,实际上符合学生锻炼的体育设施并不多,而且在众多的社区开支预算中很难见到有关体育的资金预算,许多社区体育设施都是在社区建成时的配套设施,不少因年久失修,已经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方面,社区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要走的路还很长。

4 对策与建议

4.1 中学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科教学监管力度,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激发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利用学校墙报、广播等传播媒介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努力创造重视体育、宣传体育、参与体育的环境氛围;加大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功能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

4.2 加大体育宣传,提高家长对体育的认识,注重对子女的体育教育,经常与子女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形成。

4.3 注重发掘社区体育人才,提高社区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加大对适合学生锻炼的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为学生在家门口进行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环境。

4.4 加强学校、家长、社区之间的交流,建立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 1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 2 ] 陈宝玲.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J ].体育文化导刊, 2008(1).

[ 3 ] 马帅迪.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J ].百色学院学报,2007(3).

G807.4

A

1674-151X(2012)01-11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56

投稿日期:2011-10-17

丛永胜(1972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学生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