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3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高校向外国人发出强烈信号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雷蒙教授开始组织同事到北大任教。鉴于中国影响力日益提升,他认为这有助于同事了解中国的法律教育。但他从未想过亲自为中国高校工作。不过,2007年夏天他已成为北大国际法学院的创院院长。“这让我非常着迷,”在谈及自己的中国经历时雷蒙如是说。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在该院任教反映一个更广泛的趋势。随着西方高校因预算削减而处境艰难,希望到国外寻求机遇的学者发现中国正敞开双臂欢迎他们。最近几年,中国高校逐渐加大吸引西方学者的力度,而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国人才。
去年年底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在未来10年引进500至1000名外国专家帮助中国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据报道,中国已从美日德等国引进200多名专家。该项目是中国2008年启动的“千人计划”的延续,但“千人计划”吸引到的1600名专家中大多数为华裔,而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为非华裔专家。
香港教育学院助理教授李军表示,得到政府大力资助的内地高校如今已能向外教提供良好薪酬待遇。他说,中国希望吸引更多外国学者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且各院校之间的地位竞争日趋激烈,纷纷通过聘请外教提高本校声誉。而国际知名学者能帮助中国院校吸引更多研究资金,并使它们更容易与国际学术界开展交流合作。
英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象台研究员卡措米特罗斯表示,与社科及人文领域相比,中国高校更乐意引进有助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工程和数学学者。在他看来,中国高校或许主要对“超级学术明星”所带来的地位及知名度效应感兴趣,而非其研究成果。
但他表示,西方不应因将学者拱手让给中国而忧心忡忡。他说:“学者在中国待上几年并不意味着他们变节。相反,他们很有可能带回某些宝贵信息并帮助祖国更好地了解中国。”▲(作者利兹·古奇,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