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经济学的传统中药发展探讨

2012-03-15 03:41杨映霞张志仁
园艺与种苗 2012年7期
关键词:经济学中医药药品

杨映霞,张志仁

(1.吉林天药药物研发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00)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药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医药经济,特别是中药和中成药制药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一直以来较西药“简、便、验、廉”的中药突然间成了老百姓用不起的“贵族药”,一时很难让人接受,中药协会发布的2010年5月份监测报告显示,全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在5%~180%;537种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中,371种单月升价占总量的69%;位于21%~50%涨幅段的品种数量最多,占40%;涨幅在181%~300%及以上的则有16个。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给中药企业不但带来原材料的压力,还带来成本上的压力,这将对中药的产业链产生影响。2011年4月颁布了《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将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特别是有益于处在“瓶颈”期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笔者探讨了药物经济学对传统中药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传统中药及中医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药物经济学对传统中药的影响

1.1 对现阶段中药研发的影响

2000年版《美国药典》收载45种植物药,增加了人参、银杏、大蒜、生姜、锯叶草、缬草、雏菊(小白菊)、金丝桃、越桔汁和儿茶素等天然植物药;2004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颁布《植物药开发指南》,规定单个植物或多个植物中存在的多组分化学物质无须进一步纯化,无须分辨每一个组分和进行药效研究,是接受经合理组方的复方中药的重要标志。此后,2006年批准第1个植物药VeregenTM[1-2]。

企业研发新药的投入不断加大,由最初的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最终能够成功上市的却很少,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药品企业及研发机构开发新药的积极性。特别是从最近2年新药审批情况来看,中药新药审批成功率不容乐观。2009年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见表1。

2010年过渡期品种批文的大幅减少,使得2010年的新批文数量也随之回落。953个新批文中,化学药品有858个,占比90.03%,中成药有79个,占比8.29%,生物制品有16个,占比1.68%。中药新药的批文逐渐减少,不断增加中药研发的风险,对我国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打击巨大,中医不被认可,中药被西化,中医药理论体系被打乱。

1.2 对中药生产环节的影响

药物经济学对中药生产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导致原料采购成本不断上升,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应该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中药价格的上涨造成制药成本的增加,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及疗法的认识和回归,中药资源消耗日益增加。报道指出,近10年来我国中药材的需求量翻了3倍,过度开采已使大面积野生中药植被被毁,野生资源逐年减少。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000种动植物中,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就占了60%~70%。目前,一些厂家只注意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却未对其不良影响进行评估,导致百姓质疑所有中药药品,甚至整个医药行业。

1.3 对中药价格的影响

目前我国药品的定价机制主要是成本加成定价:根据厂商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形成出厂价;出厂价加上一定的进销差率,形成批发价;批发价加上一定的批零差价,形成零售价。这套定价机制所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药品定价时没有考虑临床使用中的质量和效果,没有考虑药品的效价比。这样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最终能够在市场中胜出的不是效价比高的产品,而是利润空间大的产品,因为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在营销过程中占有优势。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厂商虚高申报成本、药品流通环节过多、不正当折扣让利、商业促销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国家药费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医疗费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明显超出了GDP10%左右的增长速度。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50%左右[3]。

药品价格不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所确定的,也不是仅由药品的成本控制的,药品收益才能真正体现药品价值。一直以来,人们都忽略药品疗效作用,引入药物经济学后不但能从成本上衡量药品的价格,更能在药品收益上衡量其价格的合理性,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进行及时监控管理,使药品价格更加合理,让有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4 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影响

中医在“以人为本,治病救人”理念指引下,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持人体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和环节,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调整能力,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中医药不仅在疾病诊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可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行业[4]。这也是周边国家及国外发展中医药的缺陷所在,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自然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其所有表现形式,即疾病从亚临床表现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为疾病谱,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疾病谱不断地发生变化,1975—2000年的疾病谱变化情况见表2。

表21975 —2000年我国部分城市前5位死因疾病统计

2006年第3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前5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80%左右[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有报道称,中西方疾病谱越来越接近。因此,在中药选择新项目时要有新的思路,有些疾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在中西药应用过程中,中药的疗效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因此,应在对中药应用过程中采取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及手段优选出治疗疾病更合理的药品,即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国的近邻日本充分借鉴中医药理论、资源和西方的现代制药技术,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精选出210个处方,以颗粒剂为主导,自成汉方药体系,其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占有80%的份额,但其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韩国以“高丽参”为拳头产品,一项出口就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额的50%,这些国家还从我国进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进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高价行销全球,其中包括以“洋中药”反销中国,其数量占到我国中成药市场的1/3[6-7]。

2 用药物经济学指导中药产业发展、评价中药

2.1 修缮中药的审评办法

目前中成药的研制完全按照西药研制的程序进行,只是为西药的研制拓宽了药源,而我国中医药特色已然全无。中药的剂量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中药核心,在审评过程中加大剂量探索范围,建立适合中药的质控方法及标准,保证安全有效。

2.2 减少盲目和跟风开发

目前的中药研发主要是盲目或跟风式开发,造成很多药品实际生产不了,或是临床疗效不佳。临床医生不懂制药知识,研究药物的人又缺乏临床知识[8],给医生及患者造成中药不治病的误导。改变思路更应转变思想,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去影响他人。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愈演愈烈,但中药离不开中医,“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如果没有中医专家的正确辨证施治也不能有效预防及治疗;离开中药,中医也只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作用,人体内部结构及环境复杂多变,中药是能将病邪驱赶出身体,并调节正常的生理机能,因此中药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医。

2.3 科学合理定价

中药未涨价之前,在申报药品价格时不少是虚高申报,也导致了药价高现象丛生。现阶段中药材价格涨至成本以上,现价已满足不了企业盈利,停产、造假现象不断被曝光。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定价体系。药物经济学指南科学合理地将药品成本构成划分开,这样药品价格的制定有根据,涨价要有涨价的理由,降价要有降价的根据,争取合理的利润空间,达到效益最大化。

2.4 资源合理配置

我国中药资源及中医药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共有5000多家制药厂,数量庞大,但中药仅占3%,西药占97%。1998—2003年,国际中药材销售额从16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仍只占其中3%的份额。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从1949年的27.6万人到2002年的不足27.0万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为8.7万和157.0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生比例由3.2∶1.0变为1.0∶5.8。目前,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中医药陷入困境,其原因既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每年有大批中医院校的学子改变专业,国家大力培养的中医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即便从事中医药专业亦得不到重视,很多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药物经济学引入中药产业将促进中药乃至中医药的发展。药物经济学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经济学、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多角度阐述中药,并将作为中药发展方向的新指南。

3 结语

药物经济学对我国中药的研发、生产、定价等方面的影响显著。引入药物经济学作为传统中药的评价指南,对中药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中药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中药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加速中药产业及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

[1]周华,刘良.美国《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简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4):296-300.

[2]周华.美国第一个植物药V e r e g e n T M简介及其对中药研发的启示[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9(7):326-328.

[3]张仁伟,胡善联,张崖冰.药品价格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46-648.

[4]杜艳艳,贾谦.保障农民健康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E B/OL].(2008-04-29)h t t p://w w w.m o h.g o v.c n/p u b l i c f i l e s/b u s i n e s s/h t m l f i l e s/w s b/p x w f b/200804/33517.h t m.

[6]赖小平,陈建南,陈浩桉,等.北京、广州市场“国外及港台中药”品种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15.

[7]赵余庆.东方草药与西方草药市场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药情报,2002,8(1):44.

[8]李其禄.中药研发不能本末倒置[N].中国中医药报,2005-03-19.

猜你喜欢
经济学中医药药品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药品保存细解读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