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清 孙永红 李琼芬
(昆明学院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口岸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门户和窗口,包括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口岸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口岸分类
根据口岸的上述分类,口岸物流概括为三大类:港口物流、航空物流、边境口岸物流。本文研究的是边境口岸物流,包括沿边境线的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等陆路口岸物流。根据口岸功能及口岸物流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陆路跨国边境口岸。
1.口岸物流的概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前会长陆江指出:口岸物流是指口岸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口岸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口岸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口岸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口岸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口岸综合服务体系。但此定义中未突出口岸物流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的特点,同时也未阐述口岸物流的产生机理。由于口岸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交通运输、检查检验、供应服务、外贸及口岸综合管理等。口岸物流是一个综合物流网络,是口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口岸为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物流进行辐射,形成一个物流综合体系来进行运输、仓储和装卸等业务。
2.边境口岸物流的定义与内涵
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口岸物流的显著特点,也受边境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边境口岸物流是指利用边境口岸的地缘区位优势,以境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相互交换流通为基础,汇集于边境口岸,以边境口岸进出境的货物为服务对象,涵盖存储、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保税和通关等多个环节的物流活动。边境口岸物流不仅包括一般的集散、仓储和保税功能,而且还可以为进出口加工、境外营销、境外加工、会议展览等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江建能,2007)。而郁竹君(2006)则把边境口岸物流看作一个体系,给出了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概念,认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是以口岸为依托,结合口岸边贸、旅游、加工、生产、保税、金融和保险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口岸配送服务体系。并把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结构分为四层:物流基本功能层、物流功能载体层、物流企业层和政策管理层。这些定义都从边境口岸的特殊作用出发,认为其具备以边境口岸为依托的各种物流服务功能,但上述定义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种物流服务功能,即信息处理,它是物流服务最重要的功能及服务之一,尤其在口岸物流中,物流信息服务是实现大通关、大物流的关键。
3.边境口岸物流的特征
很多学者对边境口岸物流的特征进行了表述。江建能(2007)认为边境口岸物流具有五大特征:(1)与其他口岸相比,边境口岸交通条件较差;(2)中外边境口岸彼此相对应,缺一不可;(3)边境口岸物流活动涉及的管理机构较多且其设置位置也相对集中;(4)边境口岸的进出口货物多来源于内陆腹地,更多的是发挥着联系双边通道的作用;(5)通过边境口岸进口的多属于能源、原材料、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的多为轻纺、服装和农产品等。
王彦庆、江建能(2007)认为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边境口岸物流规模迅速扩大;(2)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大为改善;(3)边境口岸物流中心(园区)建设加快;(4)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化推进速度加快;(5)边境口岸物流一体化步伐加快。
冯祥、解琨(2009、2010)认为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四大特点:(1)边境口岸物流活动所涉及的管理机构多且相对集中;(2)边境口岸物流活动的集中度很高;(3)边境口岸物流具有很高的国民经济价值;(4)边境口岸物流效率对经济的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边境口岸物流是指边境口岸利用其区位优势和先天的地缘条件,以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综合物流体系。从广义上说是指以边境口岸为中心,在一定的区域环境中,整合边境口岸物流资源,结合边境口岸物流辐射的腹地范围,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将区域内外的各类货物或商品通过边境口岸从供应地向目的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合,根据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实现在边境口岸的通关、报检,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扩大边境口岸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进而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4.边境口岸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江建能、刘凯、王彦庆(2007)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边境口岸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详细阐述了东北地区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彦庆,江建能(2007)在分析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六个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思路、一体化要求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对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环境及趋势特征进行分析,其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对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基本构想,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我国对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全局中各边境口岸的层次和定位问题。
刘一霖(2008)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中俄边境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中俄边境物流及各口岸节点的功能定位。
徐惠坚(2009)分析了黑龙江边境口岸物流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冯祥、解琨(2009、2010)从物流的节点、通道及发展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发展思路。
5.边境口岸物流的需求预测
为了对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有必要对边境口岸的物流量进行预测,为边境口岸物流的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对边境口岸物流需求的预测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然而,需求预测的方法及选取的数据对预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边境口岸物流的需求预测的理论研究主要有:
冯祥、解琨(2009、2010)对云南边境口岸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他们根据1978—2008年云南省GDP的统计数据,利用三次曲线趋势模型来预测云南省GDP的变化趋势,再根据云南的GDP和货运量的相关系数得出边境口岸物流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需求预测量远远大于云南边境口岸物流量,其中通过GDP与货运量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货运量应该作为云南的总物流需求量,而边境口岸物流只是总物流需求量中的一部分。
和淑萍(2010)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边境公路口岸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评,黑龙江省边境公路口岸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前四位的依次为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
初良勇等人通过对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回归分析、灰色系统及神经网络方法的物流需求单项预测模型,并经过比较实证结果,以误差绝对值加权和最小的组合建立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比单项预测法更加适合于实际预测。边境口岸物流的需求预测也可借鉴这种方法,提高预测精度。
6.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模式
根据边境口岸的区位、交通条件以及边境口岸腹地的经济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发展模式,对边境口岸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大量增加口岸载体城市及腹地的物流量,增加物流的附加值,而且还能以此口岸物流促进载体城市空间布局的变革,促进载体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对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有:
郁竹君(2006)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分析了口岸生成特征影响下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发展模式:集贸型、资源型、枢纽型、加工基地型;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影响下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发展模式:点轴带相结合、伞形、多核心增长模式。
在研究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时,可借鉴港口物流的几种典型模式:(1)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型;(2)虚拟供应链式联盟模式;(3)区港联动——保税港区物流模式;(4)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理论研究目前已较为成熟,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可根据情况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
7.影响边境口岸物流的主要因素
江建能(2007)详细阐述了人文历史、区位交通、政治政策、区域经济、口岸经济五方面因素对边境口岸物流的影响。
郁竹君(2006)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边境口岸物流发展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加强国际经济协作,有效促进边境口岸物流量的增加;(2)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家间的贸易互补优势突出,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发展指明方向;(3)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促进边境地区保税加工等物流增值业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前会长陆江认为:影响边境口岸物流的主要因素是:(1)货物通关速度。目前我国口岸平均通关时间为2.2天,而香港2.5个小时,新加坡只需要15分种;(2)物流资金周转慢。以2000年为例,我国工业流动资金年周转1.62次,批发零售业为2.25次。而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15~18次,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甚至高达20~30次。
8.边境口岸物流发展规划及对策建议
郁竹君(2006)基于其提出的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模式,详细构建了广西崇左市边境口岸物流体系。
崔会芬、王瑛(2007)针对边境口岸物流特点,对边境口岸物流资源进行了整合,建立了边境口岸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和支撑条件。
王栋民(2008)对新疆边境口岸物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新疆边境口岸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9.边境口岸物流的综合评价
江建能(2007)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边境口岸物流重要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对俄边境口岸进行了评价打分,依据得分高低将边境口岸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边境口岸;(2)重要边境口岸;(3)一般边境口岸。为对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庞然、邓红星(2009)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状况,构建适合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系统的评价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一类口岸进行评价,明确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方向。
1.边境口岸物流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陆路边境口岸往往处在两国山区的交界,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但又是途经两国的要道、枢纽,是物流、人流、资金流的主要聚集点。物流被看作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润滑剂”,研究如何通过发展边境口岸物流,提升边境贸易额,促进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带动载体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边境口岸物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2.基于边境口岸物流的经济组织空间结构再造及内在机理研究
边境口岸物流促进临岸产业结构演替和空间集聚是推动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经济发展及其城市空间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随着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口岸与载体城市之间、口岸之间大量的物流交换形成了边境口岸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动力。边境口岸载体城市作为国际或区域的物流枢纽节点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引擎,放大边境口岸物流对其边境口岸载体城市及城市空间的作用,必然使边境口岸物流影响边境口岸载体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因此,边境口岸物流促进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空间再造的内在机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3.边境口岸物流的区域效应研究
在需求个性化、时效化和生产柔性化的背景下,原有的边境口岸物流网络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联系的需要,异地间物流需求将改变原有物流网络结构。需求变化对边境口岸物流中心等级具有影响效应。当原有的边境口岸物流中心不能满足需求时,客户、下游企业会寻找其他边境口岸来转运大宗货物。因此,某些边境口岸物流中心会衰落,而另外一些边境口岸物流中心规模将会扩大。
4.边境口岸物流体系规划研究
目前边境口岸物流的研究范围很广,但缺乏系统性,主要以针对某个问题的“局部”研究为主,尚未形成指导边境口岸物流过程的统一理论,很难揭示出边境口岸物流的区域空间效应。边境口岸物流是以口岸或口岸载体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或载体城市经济为基础,根据边境口岸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口岸间及口岸载体城市的物流活动进行有效集成的组织形式,其发展可优化口岸及口岸城市的资源配置,提高口岸经济运行质量。但边境口岸物流理论严重滞后,应按边境口岸物流实际的发展要求建立起完善的边境口岸物流理论体系,尤其是边境口岸物流对区域的作用机制、物流网络优化等研究亟待理论化。
[1]解琨.云南边境口岸物流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12).
[2]Jock O’Connell,Bert Mason,John Hagen.The Role of Air Cargo in California’s 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R].Californi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2005.
[3]王非.物流地理学研究内容与趋势评述[J].人文地理,2011(1):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