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仓,李 巍,王生荣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联合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主要草原牧区之一。全州天然草地面积272.27万h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0.28%[1]。如何在提高草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持续发展,已成为甘南州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对此学术界从不同的视域和视野展开了研究。畜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天然)畜牧业、传统(副业)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3个阶段。现代畜牧业的特征是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要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实行“以工哺农”[3]。甘南畜牧业生产方式与现代畜牧业相比,存在着生产方式传统落后、经营管理粗放、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率低等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就应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4]。另一方面,牲畜品种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自然灾害严重,因此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倡导规模化、集团化经营[5-6]。草地承包到户后配套建设跟不上,导致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因此需要建立家庭牧场,统分经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7]。甘南畜牧业经济收益与畜牧业数量之间存在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种植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及人口规模的增加对甘南畜牧业发展有一定的挤出效应[8]。合作市作为甘南州唯一设市的区域,畜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之一,但同样存在着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9],草畜矛盾突出、经营散化、畜禽良种化程度低、产品品质较差、技术推广和科技含量不高[10],农牧业产业龙头型企业少,规模和实力比较弱,产业化组织形式松散[11]等问题,因此,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实现路径[12]。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区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委发[2008]40号),合作市立足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生产基础,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提出了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即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然而在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效果并不明显。
合作市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穿境内,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就是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结合部。合作市现辖6乡4个街道办事处,39个村委会、258个村民小组。辖区平均海拔3 000 m,年均气温1.7 ℃,年均降水量558 mm,是典型的高寒区域。全市国土面积26.7万hm2,其中,草地面积17.6万hm2,主要以亚高山草甸和灌丛草甸为优势类型,天然草地每公顷鲜草产量为3 120 kg,草地盖度68%,耕地面积1万hm2,林地面积4.3万hm2。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优势家畜。2009年末全市各类牲畜存栏量达32.57万头(匹、只、口),其中,牛9.5万头,绵、山羊19.77万只,牲畜总增率、商品率和出栏率分别达到28.44%、28.73%和31.28%。每年可产各类鲜肉3 604 t、鲜奶5 664 t,各类毛皮4.8万张,酥油产量为140 t[13]。
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合作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出现了草地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全市72.4%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面积5.8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9.1%,重度退化面积5.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30.5%(表1)。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910.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3%,传统草地畜牧业受到严重考验。
表1 合作市草地退化面积[14] Table 1 Degradation area of grassland in Hezuo[14]
合作市草地资源丰富,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受自然条件、草地分布与区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农业圈层分异结构——那吾乡和卡加曼乡为城郊,也是半农半牧区,目前已出现了城郊农业的雏形,在个别中心村(如卡四合、大绍玛、江卡拉、拉寨等),已形成以奶牛养殖、蔬菜生产为主的城郊型农业。勒秀乡位于洮河流域,是全市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也是河谷农业发展最好的区域,为半农半牧乡。其他三乡(卡加道、佐盖曼玛、佐盖多玛)远离市区,草地广阔,自然条件严酷,为纯牧区。从理论上讲,农牧区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而且由于农牧业地域相互交错,很容易发生相关要素的流动,但农牧互补战略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1.1农牧业内部互补性差 合作市耕地资源有限,仅1.41万hm2,通常情况下,为了恢复土壤肥力,对耕地进行轮作,其中一半的耕地要“闲地”一年。因此,实际耕地的数量更有限,人均占有耕地不足7亩(约合0.47 hm2),耕地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和山麓缓坡。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制约,只能保证耐寒作物——青稞(Avenanuda)、油菜(Brassicanapus)、豌豆(Viciasp.)、小麦(Triticumaestivum)、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等有限作物的生长,产量低,产品商品率低,只能满足农牧民低水平的日常消费。2009年全市粮食作物总产量9 390 t,平均亩产仅134.64 kg。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业存在着向高收益部门(草产业和畜牧业)很大的转化空间。
每年合作市都大规模种草(表2),但草地种值面积与牲畜年初存栏数及其产品产量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这说明:1)种草的效益尚未发挥出来。而由于存在着特种草补助,原本不适合种草的区域(如佐盖多玛乡)也大量种草,同时,分散化的种草模式无法形成有效的带动作用,无法实现种草产业化、畜牧业基地化,反而可能引起新的环境问题。2)牲畜存栏数量及其畜产品产量并不取决于种草面积的多少,整个合作市的畜牧业仍以草地放牧业为主,人工补饲还远未到位。
1.2畜牧业内部同构性较强,区域分工不明显 畜牧业占主导地位,但从具体的养殖情况分析,存在着明显的同构性,主要以养殖牛、羊为主。畜群结构不合理、畜种比例失调,“家家马牛羊,户户小而全”,适龄母畜比例低(一般不超过45%),种公、役畜及其他老龄、非生产畜所占比例则超过40%;突出表现为“两多一低”,即草地面积多,养殖品种多(猪、牛、羊、鸡等),效益低(表3)。
图1 农牧区内部要素的流动与配置Fig.1 Flow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elements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表2 合作市种草面积、牲畜存栏数及其产品变化[13]Table 2 Change of grass area, and number of livestock and its products[13]
1.3粗放、低质、低效的商品化过程 畜牧业虽然是全市的支柱产业,但商品化率并不高,许多畜牧资源以初级产品和原料的形式流向外地。目前牧民主要以出售活畜为主,其他毛、皮、肉、乳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从活畜的商品化过程来看,主要是外地(主要是临夏)商人在牛、羊出栏时节到牧场就地购买牧民的牲畜,牧区并没有形成活畜交易市场。个别乡在政府的支持下建有小规模的活畜交易市场,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可能是因为藏民的传统交易习惯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发育与形成,而且临时性交易行为的成本低,牧民可根据出售价格高低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表3 2009年合作市各乡牲畜数量[13] 头、只、匹
畜产品市场需求的重点集中在牛、羊肉上,而牛、羊体质量因草地退化而下降,牧民收入的增加只能依赖牛、羊数量的增长,这就与草地载畜量的限制形成矛盾。同时,畜产品数量与品质供给不稳定。草地牧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夏秋季节是盛奶期,鲜奶过剩,而冬春季奶源不足;奶质(包括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成分)因草质的季节变换而变换,品质不稳定,不能稳定地达到生产厂家的要求;毛、皮等畜产品也存在类似问题,营养供应不平衡导致毛、皮有饥饿痕,毛的韧性、弹性和强度,皮张的有效面积有限,均衡达标的难度较大。从肉质上来考虑,草地放牧业的牛、羊肉均为绿色产品,但由于出栏时间长,肉质显老,口感不佳。受人为和自然的双重作用,牦牛个体比1970年平均变小21.8%,藏羊个体平均变小16.7%,产肉量、产奶量、繁殖率等生产性能直线下降,牦牛产肉量平均下降31.2%,牦牛产奶量平均下降17.8%[14],导致畜牧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只有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缺少必要的舍饲环节来“调峰”。
为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初步建立了奶牛、肉牛羊、草产业三大基地,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暖棚、引良种、种牧草、搞育肥,但由于没有国家的专项足额投资,难以调动群众投资建设的积极性。13个试点村共培育专业养殖户573户,建立联户牧场26个,10个奶牛养殖专业试点村共购进奶牛6 251头,3个犏雌牛繁育专业试点村共购进牦雌牛5 883头,13个试点村出栏牦牛4 473头。在此基础上,13个试点村认真实施“农牧互补”战略,退粮还草耕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万亩(约合667 hm2),圈滩种草8 000亩(约合533 hm2),建设半人工刈割草地4万亩(约合2 667 hm2)。
1.4畜产品加工业带动不强 合作市现有乡镇企业43家,但仅有16家从事工业生产。从乡镇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看,无论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产值等各项指标,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较弱,尤其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占了很大比重。在农副产品加工业中,又以粮食加工业为主(图2),真正的畜产品加工业非常少,这悖离了当地的资料基础与资源优势,即,在与农牧业直接对接的乡镇企业中,资源供给与加工能力远远不配套。从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态势看,尽管各地均有表现,但散布性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没有表现出向城区集中的倾向。各乡中,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拉吾乡最多,其他各乡均很少,在城区4个街道办中,当周街道又非常少。空间分布态势表明,乡镇企业既没有很好地与当地充分结合,也没有表现出城区应有的吸引力。
图2 农副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数量)结构[13]Fig.2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industry(township enterprises)[13]
全市工业主要围绕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开展。2009年,全市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 232万元,其中食品加工业产值就占58.4%。但是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优势骨干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中小企业变更频繁,经济增长忽高忽低,发展不平稳。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市主要工业企业集中在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采矿四大行业中,但企业的个数非常少,食品加工业中,只有华羚干酪素厂、燎原乳业有限公司、晟羚肉类加工、科瑞乳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几个企业,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关联度差,区域内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而具有优势的资源开发产业(如毛纺织业、皮革及其制品、民族工艺美术制品业),新产品开发程度底,经济效应差,失去了国家扶持发展的机会。
1.5普遍缺少中介机构,农牧民自组织能力不足 在广大牧区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增加牧民收入、培养新型牧民至关重要。受自然环境的阻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寒牧区牧民组织化程度依然非常低,仍维持着逐水草而牧的靠天养畜模式及家庭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和被剥夺的地位,难以抵御频繁的自然灾害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根据国内外经验[15-16],要想使牧民与大市场充分接轨,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赖于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牧业家庭经营制度与牧民合作制度相融合的畜牧业制度与组织体系。
草地承包后,家庭成为生产经营单位,户与户之间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差距扩大。多数牧民经营管理能力差,没有市场意识。目前,合作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协会,而且行业分布非常分散,没有形成明确的功能定位。从业人员少,素质低,带动力不强。1)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在政府(组织部门)的扶持下,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蕨麻猪养殖协会,由于养殖规模非常有限,效益不显著,影响和带动力不强。2)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依托法国ISDP公司,成立了合作市佐盖多玛畜牧流通援助协会。3)卡加曼乡拉寨蔬菜种植协会,入会农户达69户,基地已建成蔬菜日光温室60座,年生产各类反季节蔬菜及高原蔬菜30万kg以上。4)由甘南天鸿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组建了佐盖多玛乡新寺村、勒秀乡麻拉村2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达132户。向11个“一特四化”试点村的82个村民小组,免费发放小型牧草加工机械783台,其中揉丝碎草机20台、割草机82台、铡草机81台,方便了农牧民对饲草料的精细加工,提高了农牧民种植优质牧草的积极性[17]。
1.6缺少交易市场,要素流动受阻 自古以来,合作市就处于茶马互市、藏汉交流的唐蕃古道上;随着城市改造和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逐步活跃起来,目前已形成以综合性市场为主、专业性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家电市场、小百货批发市场)为辅的城市市场体系,商贸流通功能趋于完善,市场辐射广及甘南、青海、四川、临夏等。到2009年底,商品零售总额超过5亿元。但在广大农牧村地区,缺少固定的交易场所,极个别乡建有活畜交易市场,但目前没有任何交易。在城区市场中,与牧区有对接关系的只有合作市富民活畜交易市场。2007年11月开业,占地面积13 330 m2,其中规划设计活畜交易区、藏獒交易区、皮毛交易区、曲拉(酥油)交易区,以及停车、住宿、餐饮、办公等区域。目前年平均交易牲畜30万头、羊皮20万张、牛皮6万张、酥油300 t、曲拉500 t。辐射范围涉及甘南的碌曲、玛曲、夏河、卓尼等县,青海的河南县、四川的松藩县,吸引了青海、四川、河南等地的客商。但目前交易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主要通过“经纪人”(现有4个经纪人,准备发展为10人)完成简单的交易,没有固定的活畜供应地,只与两个育肥基地的乡政府(卡加道、佐盖多玛)建立销售联系。
2.1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草地是传统畜牧业的根本,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牧业产业化的基础。加强草原生态保护,首先,要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实现科学合理利用草原,从根本上减轻对草地的压力。其次,要加大“三化”草地的综合治理,对退化、沙化严重的草地进行优良牧草补播、施肥,对干旱草地进行灌溉,提高牧草产量,进而提高草地的载畜能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近几年,在全市7乡补播、改良、综合治理“三化”草地3.3万hm2,生态施肥建设0.67万hm2,治虫灭鼠8万hm2,补播优良牧草3.3万hm2[18]。第三,要加快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维护天然草原生态安全。第四,要加强草原监理、草原生态监测、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加快规模化养殖小区,联户家庭牧场,牧民定居房屋、牲畜暖棚、草地围栏、人工饲草料基地、贮草棚“五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图3 合作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路径Fig.3 Development path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ezuo
2.2加强基地建设 按照“草畜结合、整村推进、专业化种草养殖”的要求,实施专业化生产,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城郊乡村(那吾乡早子、绍玛、卡四合、加拉、一合尼,卡加曼乡格来村)要充分发挥区位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而位置相对偏僻、海拔相对较高、但天然草地广阔的边远乡村(卡加道乡木道,佐盖曼玛乡扎代、德吾录,勒秀乡仁占道、吉利,佐盖多玛乡当江村)建立犏雌牛繁育基地。大力培育专业养殖户,发展联户牧场,在巩固以前种草留床面积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连片种植、整村推进的方式,在海拔2 800 m以下地区发展专业种草(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基地。同时要以试点村联户牧场和自然村为单位,按照养殖小区标准集中建设养畜暖棚。
2.3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和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思路,积极培育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引导现有企业进驻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聚集经济效应。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形成种(饲草)、养(舍饲养殖)、加(肉类加工)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在加工项目上,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争创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提高企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使合作市的畜产品牛、羊肉这一真正的绿色食品进入千家万户,发挥产业支柱作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4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中介组织及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加快畜产品、农副产品、农用物资、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综合批发市场、粮油副食等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商业零售网点和配送中心、再生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连接城乡、规模较大、集聚和辐射力较强、具有区域示范效应的专业性市场和综合性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保障生产者之间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加强中介组织及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合作市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在试点村新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个。通过争取项目将现有的富民活畜交易市场改扩建为大型活畜及其他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农牧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积极争取在市区新建一处集牲畜营养舔砖、兽药、网围栏、饲草料草种子和农机配件等农牧业生产资料和酥油、曲拉、皮、毛、绒等畜产品为一体的、功能先进的综合性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保障生产者之间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1] 穆锋海,武高林.甘南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5,22(3):59-64.
[2] 韩发.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生长特点[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4):331-338.
[3] 张唯实.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收益与数量关系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9-94.
[4] 杨宇宏.对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0-96.
[5] 陈淑娟,普华才让.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6):59-61.
[6] 朱邦长.试论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问题[J].草业科学,2007,24(4):3-7.
[7] 周华坤,王启基,赵亮青,等.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7,24(3):87-93.
[8] 杨林平,靳彩芳,武高林,等.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草业科学,2008,25(7):126-129.
[9] 杨银芳.合作市畜牧业资源及开发前景[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4):36-38.
[10] 丁玲,永福.合作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3):25.
[11] 韩天平.对合作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0,40(6):68-69.
[12] 扎扎,才太吉.甘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J].发展,2007(8):46-48.
[13] 合作市统计局.合作市统计年鉴[C].2009.
[14] 甘南州发展改革委员会.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R].2009.
[15] 赵雪雁.甘南高寒牧区牧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07,25(4):505-512.
[16] 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1(6):63-73.
[17] 吉合塔.合作深入开展“一特四化”促农增收[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09-30(第1版).
[18] 合作市环保局.合作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