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零售业业态融合与风险控制问题

2012-03-13 14:38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任洪霞
中国商论 2012年22期
关键词:零售业业态零售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任洪霞

探析我国零售业业态融合与风险控制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任洪霞

零售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不同业态形式的相互融合,并深刻改变了零售业的产业形态和面貌。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零售业不同业态融合的现状,包括业态融合的分类、动因和表现等方面,并从其竞争格局视角,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对零售业融合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总结。

开放条件 零售业 业态整合 竞争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展开,随着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中外资本的联合行为促进了我国零售业整体格局的巨大变化。实际上,经过这一变革过程,我国零售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成熟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也深刻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面貌。同时,这一过程中,大批零售业连锁企业崛起,苏宁、国美等企业迅速成长,我国零售业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也逐步加强。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零售业的业态形式也逐步发生变化。零售业态指的是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建立的经营形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适应性、竞争性和演进性。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传统百货业态继续发展,专业店、超市、便利店等形式的业态也在迅速崛起,使得不同业态形式的相互融合,并深刻改变了零售业的产业形态和面貌,促使零售业业态结构趋于多样化和模糊化。伴随着这一趋势,企业的业态战略也逐步被提高到一个层次,零售企业的业态战略趋于多元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消费需求和零售业竞争变化对零售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与现代零售企业更倾向于结合自身和社会条件将多种零售形态集合于一身、实施多业态战略有关,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则进一步促进了行业边界的模糊,深刻改变了零售产业的本来面貌。鉴于此,本文将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大背景出发,探讨零售业不同业态融合的现状,包括业态融合的分类、动因和表现等方面,并从其竞争格局视角,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对零售业融合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总结。

1 零售业态融合:动因及表现形式

零售业的业态融合是指将各种单独的业态形式在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空间上进行组合,以形成满足人们最新消费需求的新的业态形式的过程。零售业业态的融合可以分为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种,前者是指零售企业对多种业态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促进业态之间的相互补充,以提升客户的价值和体验。通过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的购物服务,促进客户获得高性价比、方便愉悦的核心价值的实现。具体方式包括统一的客户体验、类似的经营手法、同址多店等。后者则是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视角,积极分散经营风险,提升资本回报率,促进零售理念的传播具体方式涵盖了连锁模式的迅速扩展、实体与虚拟零售结合、综合化集团的形成等。

1.1 零售业态融合的动因

实际上,零售业态融合具有一定的动因,一方面是产业融合的作用。产业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收缩或模糊,尤其通过技术革新降低行业间的壁垒,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从零售业的角度看,产业融合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和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加剧了行业竞争,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进行了产业业态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是零售企业战略与消费行为的融合趋势加强。一般而言,零售商为了满足不同价格偏好的消费者,往往会向不同价格层次的零售业态靠拢,减少需求的真空地带,从而导致新的零售额业态的出现。当前,现代零售业态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加强,通过分析不同需求价格敏感程度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经营业态,实现市场的细分,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另外,零售业态多元化的动因还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消费行为的融合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逐步形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并为流通经济提供了高效运作的环境,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2 零售业态融合的表现形式

零售业态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零售业态之间的融合。表现为零售产业之间的融合,比如创意产业与娱乐业、零售业的融合,通过实现品牌和门店的结合,完成产业链的整合。再比如,国美等家电零售企业通过积极延伸产业链,农业零售业的对接产生了“农超”模式,促进了生鲜超市这种新的业态形式的产生。除此之外,百货与超市的结合也是零售业态融合的典型模式,通常是在同一场所采用统一商号的超市与百货进行联合的经营模式,促进了百货店业的改良和融合。二是各种新型业态在空间上实现了融合,商业业态、空间和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促进与互动关系,当前,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对于促进零售业态的空间积聚产生了重大影响,市郊的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逐步兴起,发展成了网络状的空间结构。三是零售店与专业化市场实现了融合。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成为两大体系,一是商业业态;二是专业市场体系,商品销售形式趋同化的趋势加强,使中国式交易转为商店与市场结合的新型业态模式。

2 我国零售业业态格局及业态融合中的潜在风险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百货商店、连锁商店等业态形式往往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先后适时出现,存在数量和比例相对协调,业态格局也较为合理。不过,我国当前的各种零售业态则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形成了不同类型零售业态遍地开花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和经济增长,但是存在盲目膨胀的倾向,竞争也呈现出非良性状态。同时,随着这些不同业态的融合,其中隐藏的风险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新兴业态的创新优势不明显。历史时期各种业态都是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发展而来,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主导业态,而我国新兴的各种业态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模仿而来,不具备技术创新优势,也无力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在销售形式上又过分注重翻新,使得经营管理模式与业态形式在不相符的情况普遍存在。实际上,不同业态形式要与不同的经营方式实现配合,而当前的零售业态融合中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零售业的业态形式选择中存在一定风险。实际上,业态形式选择要注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我国部分地区的零售业业态模式过于超前,目标客户相对较少,导致效益低下。同时,在业态形式选择中,零售商的市场定位雷同,造成了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引致了较多的恶性竞争问题,使得竞争趋于恶化。

除此之外,当前业态融合过程中还存在连锁规模偏小的问题,无法获取规模收益。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零售业的创新趋势和能力也表现一般,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加强对实体店销售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提倡柔性制造和库存成本的降低,而当前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我国零售业业态融合的过程。

3 结论和启示

零售业业态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结果,也是我国零售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对于零售业及时适应市场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充分互动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开放经济条件的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零售业不同业态融合的现状,并从其竞争格局视角,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对零售业融合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了总结。从当前的零售业业态融合背景出发,对我国零售业业态融合中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如下: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业态形式。要认真评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环境因素选择不同的业态形式,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就要以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为主导业态,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以初步的超级市场业态为主,其他业态进行补充。政府部门要把握规律,引导零售企业的行为。考虑到业态融合的趋势,要促进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促进差异化零售模式和业态形成。

其次,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利用规模效益。我国连锁企业要充分认识规模效益,获取在进货和销货上的规模效益。积极促进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同时做大做强区域销售。同时,要积极变革传统经营模式,积极促进企业的业态向专卖店、大型百货和大型超市等业态式的转变,积极发展便利店模式等业态。

[1] 管驰明.商业业态变革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重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 杨宜苗.业态战略、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与零售企业成长——以零售上市公司为样本[J].财贸研究,2010(1).

F272

A

1005-5800(2012)08(a)-081-02

猜你喜欢
零售业业态零售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