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峰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51)
据规划统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也是世界上隧道建设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我国在21世纪的前20年计划建设和建成大约6 000 km长的隧道,其中许多还是长大深埋隧道[1]。地下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近年来事故频发,形势严峻,令人堪忧,而且城市地下交通和运营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2]。因而急需加强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而且应扩大到整个地下工程建设领域。本文结合上海外滩通道改造工程,阐述了地下工程建设中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应对措施[3,4]。
外滩通道工程穿越上海市核心区域,经过的地区为上海经济发展中心和历史风貌保护区,其线路的布置受到越江隧道、地铁、桥梁、保护建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为软土且临近黄浦江,工程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外滩通道的功能是分离外滩地区的过境交通,同时承担部分到发交通,沿线经过十六浦地区、外滩金融贸易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风貌延伸区等。
外滩通道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机动车双向4车道~6车道,起点为福州路,终点为天潼路,采用盾构形式,穿越现状运行道路,经外白渡桥,下穿苏州河,隧道全断面直径为13.95 m,其中盾构段全长1.096 km,盾构工作始发井设在天潼路南侧,接收井设在福州路南侧,其余路段采用箱形断面结构形式。
外滩通道工程作为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周边环境相当复杂等特点的大型地下公共工程,其本身就是一项含有风险的事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越江隧道:外滩通道主要跨越延安路越江隧道及拟建的人民路隧道。延安路隧道顶板距通道底板距离5.4 m,隧道管径为11.2 m。人民路隧道为两单圆盾构段,直径11.36 m,穿越段长度25 m。
2)地铁:外滩通道穿越上海地铁2号线、拟建地铁12号线及规划地铁14号线,地铁管径均为6.2 m。其中,通道与地铁2号线呈十字相交,在其上部穿越,结构净距约为1.4 m,如图1所示。
3)桥梁:主要下穿已有百年历史的外白渡桥,采用盾构从桥基础下穿越,盾构顶距基础桩底约1.5 m。
4)保护建筑:通道穿越外滩西侧的历史建筑群,主要有盘谷银行、亚细亚大楼、东风饭店等。同时,通道还穿越苏州河口的上海大厦、浦江饭店等历史建筑。
图1 隧道与地铁2号线相对位置
5)浅覆土推进:上海外滩隧道工程中盾构浅覆土段在中山东路,路上管线较多。隧道最小覆土厚度为9 m,约为0.64D,属浅覆土盾构施工的范畴,发生地陷的风险程度较大。
此外,外滩通道还要穿越南京路和北京路的人行通道,根据线路平纵剖面设计,本工程横穿地下人行通道的主体结构,盾构需穿越南京东路地道的混凝土板桩(切割度约为5.2 m),下穿北京东路地道(最小净距约为0.67 m),具体位置关系见图2。
图2 隧道与南京东路、北京东路地下行人通道位置关系
在国际隧道协会(ITA)《隧道风险管理指南》中,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消除、减弱或者控制。对于外滩通道工程,风险可定义为灾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可表示为:
风险=风险后果/灾害重要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是一项系统性过程,包含一系列系统的步骤,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的动态过程。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作为风险计划的管理核心。风险管理小组由风险管理的核心人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建立完善的风险规划和制度,编制风险管理计划,具操作性和透明度的风险管理实施方法,定期评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提交的风险应对计划,协商风险处理和对策,并紧密监控风险对策的适时实施。
外滩通道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共同参与。在其制定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时,充分考虑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对整个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对有关单位所作的风险处理方法提出意见,过程中间定期汇报商议。同时,通过业主邀请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提供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资料、风险要求、标准,以及所需的市政设施配合,参与风险管理规划过程,以评估及监控项目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如下,整项工作应是一动态过程,在适当的阶段进行反馈、检讨,并对有关管理工作作相应的调整。管理流程见图3。
图3 风险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风险处理工作包括确定风险处理的可选择方案,并且对这些可选择方案一一评定,以及制定风险处理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计划。在风险处理过程中,有下列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
1)规避风险。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通过中止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来避免风险。
2)降低风险。
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发生负面结果的可能性。
3)分担风险。
在公平的条件下,通过引入另外单位来承担或者分担部分风险。分享风险的机制包括:运用合同、保险或者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他公司联合组织成新的机构以降低风险和责任。一般情况下,引入别的单位分担风险将带来一定的费用支出,譬如引入保险商需要支付保险费。
4)保留风险。
在风险被改变或者分担之后,仍然会有一部分残留风险被保留下来。在缺省条件下,风险也会被保留下来。譬如当确认风险的机制发生错误,或者分担风险与其他风险处理的措施失效时,风险将被保留下来。
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种风险。在对风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规避风险的措施,当规避风险不现实或代价巨大无法实现时,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分担风险是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手段,对于保留下来的风险,应采取措施对工程进程实时监测,使风险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同时要做好抢险预案并经常演练,一旦发生危险,迅速按既定方案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蔓延。
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以风险管理流程确定的步骤,风险管理团队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各风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外滩通道工程主要风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统计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风险管理计划应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新评定,以保证其即时相关性。工程进行过程中,那些影响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因子会发生改变,同样那些影响风险处理计划的适用性和造价的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风险监测与评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周期过程应该定期地循环进行。
同时,监测与评定还有助于管理方分析工程事故,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从中汲取经验,对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风险管理的过程都应该被适当的记录备案。同样,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假定、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分析结果以及决策的理由根据都应该被详细记录下来。对这些过程的详备记录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风险管理记录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下面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评定:
1)为了项目法律和商业上的需要而保存记录;
2)创建和维护记录所需要的费用;
3)对于记录中保存下来的信息再利用所带来的工程收益。
城市复杂环境下修建大型地下工程存在较大的风险,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地下工程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面对如何减小建设风险、降低损失。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开展工程风险识别、分析、评判、处理、监控,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外滩通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存在较大的风险。工程实施中,项目管理团队精心开展工程管理和施工组织,严格评审和实施各类专项施工方案,有效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应急预案和各项措施准备充分,使各风险源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保证了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地下工程特别是大型地下工程不存在可重复性,如何发展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较为适用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深入研究并付出巨大努力实践的基础性工作。
[1] 肖 明,何 涛.不良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性研究[J].科技风,2009(14):23-25.
[2] 卢颖明.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0(9):62-65.
[3] 代永双.工程风险管理在银泰—航华地下过街通道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8(5):90-93.
[4] 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4):423-427.
[5] 王文江.关于工程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16):239-240.